热门推荐
“轮胎一哥”中策橡胶惊险闯关:债台高筑仍4年半分红28亿?
2025-03-26 18:46

「核心提示」


这边厢实控人仇建平家族四年半分红28亿元的真金白银入袋,那边厢公司债台高筑、资金链紧绷。               
 


          

作者|王池

出品|华祥名财经全媒体

           



           

           

2025年2月13日,国内轮胎行业龙头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议,成为蛇年首家过会企业。

               

作为国内轮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中策橡胶的营收规模常年稳居行业榜首,但其IPO之路却充满争议:

           

一边是实控人仇建平家族四年半分红28亿元的真金白银入袋,另一边是公司债台高筑、资金链紧绷;一边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广阔前景,另一边是产品质量诉讼悬而未决、负债率远超同行。

           

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究竟是产业升级的契机,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

           

图片

 募资缩水30%,突击分红48亿

           

招股书显示,中策橡胶的前身中策橡胶有限成立于1992年6月12日,是由杭州橡胶总厂和中策投资合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2019年,浙江资本大鳄仇建平以57.98亿元的价格,通过旗下中策海潮收购中策橡胶46.95%的股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笔交易中,40亿元来自自有资金,剩余17.98亿元则依赖银行并购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贷款的利息高达4.27亿元,而还款计划则与中策橡胶的未来分红深度绑定。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分红分别为11亿元、3亿元、2.5亿元、4.5亿元和7亿元,四年半合计分红28亿元,分红金额已经超出收购时的分红安排。

               

图片

(图/中策橡胶招股书)

           

以仇建平、仇菲持有的46.95%股权来看,近半分红都到了仇氏父女的口袋。也就是说,仇建平入股中策橡胶时的贷款不仅可以用分红解决,还有真金白银入账。

           

中策橡胶一边大手笔分红,另一边却计划募资补流。在2023年3月1日更新的招股书中,中策橡胶拟募资28.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是公司IPO募资投入最高的项目。到2024年12月更新的招股书中,中策橡胶缩减募资额,并将补流项目剔除。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6年,中策橡胶预计现金分红26.03亿元用于偿还贷款。然而,实际分红远超预期: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分红28亿元,仅仇氏父女便分得近半(约13.16亿元)。这意味,仇建平不仅用分红覆盖了贷款本息,还实现了净收益。

           

“通过分红偿还贷款,本质上是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这种模式短期内可实现资本增值,但长期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仇建平旗下已拥有巨星科技、杭叉集团、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中策橡胶的加入将进一步扩大其“资本帝国”。但这场收购的隐秘操作引发监管关注:中策海潮的并购资金来自巨星系公司的实缴出资,而中策橡胶的高管与巨星系人员高度重叠。例如,巨星科技副总裁周思远通过海潮稳行间接持股中策橡胶,公司独立性存疑。    

           

中策橡胶的IPO之路始于2023年1月,原计划募资70亿元,其中28.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投向研发升级。然而,这一方案迅速引发市场质疑,被指“圈钱”倾向明显。在监管压力下,公司最终将募资额削减至48.5亿元,剔除补流项目,新增泰国高性能子午胎项目(8.5亿元),其余资金用于绿色工厂、全钢胎扩建等。

          
新增的泰国项目被解读为规避美国对华轮胎关税,但美国自2021年起对泰国产轮胎同样加征反倾销税,墨西哥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但前景不明。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30%,面临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多重风险,战略调整的合理性备受质疑。

          

           

图片

财务迷雾:数据矛盾与盈利脆弱性

           

中策橡胶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盈利波动明显。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6亿元、319亿元、353亿元和18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2亿元、10.81亿元、24.98亿元和21.44亿元,营收增长但利润波动较大。    


图片


而且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19年的19.28%降至2022年的15.21%,2024年上半年因原材料价格低迷反弹至22.32%,但可持续性存疑,毛利率可谓“靠天吃饭”。

           

值得注意的是,中策橡胶财务数据出现矛盾,差额超过1亿元。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彤程新材(603650)曾于2021年4月公布《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这份经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签字认可的审计报告显示,中策橡胶2020年营收281.48亿元、归母净利润18.86亿元。

           

但中策橡胶2023年1月IPO招股书申报稿里,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却分别增至282.62亿元和20.01亿元,数据相差超1亿元。同样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为何数据却不同?

           

               

图片

           

尽管中策橡胶2023年净利润达26.38亿元,但其财务数据存在显著矛盾。

           

例如,股东彤程新材披露的2020年审计报告显示营收281.48亿元,而中策橡胶招股书申报稿中该数据为282.62亿元,差额超1亿元。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两份报告数据差异未获合理解释,引发市场对财务真实性的担忧。    

           

——盈利波动与结构性短板          
公司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2022年全钢胎毛利率仅13.46%,2024年上半年因原材料价格回落反弹至19.6%,但可持续性存疑。2019-2023年扣非净利润呈现“V型”波动(18.68亿→12.92亿→10.81亿→24.98亿),与天然橡胶价格高度绑定,终端定价权薄弱。对比竞争对手赛轮轮胎2023年净利润增长132%,中策橡胶的成本控制和技术溢价能力显露出明显短板。

           

——应收账款风险攀升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重达32.75%,较2021年的11.72%大幅上升。公司解释为外销账期延长及配套客户销售增长,但这一指标远超行业均值,可能引发坏账风险并加剧现金流压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策橡胶资产负债率达62.62%,虽较2021年的69.15%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均值(49.69%)。更严峻的是,公司短期借款高达62.15亿元,而货币资金仅29.21亿元,缺口达33亿元。

           

中策橡胶的多笔应收账款陷入法律纠纷:重庆精艺鑫拖欠844.41万元货款、江西华祺欠款386.20万元、威尔马斯特欠款632.45万元……这些案件或未执行完毕,或等待强制执行。在资金链紧绷的当下,坏账风险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流动性指标同样堪忧

公司流动比率长期低于1倍(2024年上半年为0.92倍),速动比率仅0.53倍,远逊于同行。这意味着,若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或存货滞销,公司将面临短期偿债危机。    

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业绩变脸的核心推手。全钢胎占公司营收近半,其成本中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占比超60%。2021-2022年,橡胶价格暴涨导致利润承压;2023年后原材料价格回落,利润随之反弹。然而,这种被动跟随市场波动的盈利模式,暴露了公司对上游议价能力的薄弱。           

           

中国轮胎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挤压。2024年12月,中国全钢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58.48%,环比下降0.6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半钢胎企业产能利用率亦波动频繁。

           

中策橡胶虽为龙头,但竞争对手紧追不舍。赛轮轮胎(601058)2023年营收259.78亿元,同比增长18.61%;净利润30.91亿元,同比增长132.12%,增速超过中策橡胶。


2024年国内全钢胎产量同比下降11.65%,而中策橡胶全钢胎收入占比达46%。尽管公司计划转型半钢胎赛道,但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占比不足4%)、技术人员数量两年减少179人,制约其高端化进程。对比玲珑轮胎的海外基地布局和赛轮轮胎的液体黄金技术突破,中策橡胶的技术储备显得单薄。

          

           

图片

治理隐忧:关联交易、安全漏洞、利益优先


           

梳理招股书,我们还发现关联交易、安全漏洞与实控人利益优先等问题。

           

——关联交易数据“打架”          
2019年,彤程新材披露向中策橡胶销售商品4726万元,但中策橡胶招股书显示采购额达2.5亿元,差额超80%。尽管后续年度交易数据一致,但关键年份的差异未获解释,监管问询中亦未充分回应,暴露出内控和信息披露漏洞。


2022年,中策橡胶以1.31亿元收购由前员工设立的知轮科技,布局智慧轮胎业务。蹊跷的是,知轮科技2021年净利润亏损575万元,且收购形成商誉7151.52万元。这笔关联交易是否合理?智慧轮胎能否带来技术突破?市场仍存疑虑。           

           

——实控人利益输送争议          
仇建平通过并购贷款控股中策橡胶,分红主要用于偿还其个人债务。监管问询直指这一安排是否将公司利益让渡给实控人,而投资者则担忧上市后分红政策可能继续倾斜大股东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2021-2024年,子公司发生4起员工死亡事故,累计被罚112万元。例如2024年3月,中策建德员工因违规穿越设备致死,被罚55万元。事故均归咎于“员工违规操作”,但连续发生的悲剧折射出安全培训缺失和现场监管失效。

           

2021年,美国消费者Dennis Sousa因更换中策橡胶轮胎时发生事故,起诉公司产品存在缺陷。尽管案件尚未开庭,但若败诉,可能对品牌形象及海外市场拓展造成冲击。目前,中策橡胶近半数收入依赖境外市场(2024年上半年占比48.05%),诉讼风险犹如悬顶之剑。美国对泰国产轮胎加征反倾销税、欧盟碳关税政策预期升温,叠加墨西哥工厂投产延迟,公司全球化战略承压。2024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占比超30%,但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风险攀升,进一步削弱盈利稳定性。

                     

           

图片


监管与市场之拷融资的必要性?    

           

中策橡胶,目前虽然过会,但资本化不应成为治理短板的遮羞布,但还是引发了监管与市场的双重拷问:

           

融资必要性:分红28亿元后募资补流是否违反《证券法》对融资必要性的要求?

财务真实性:毛利率波动与应收账款激增是否掩盖经营风险?

持续竞争力:低研发投入与高负债模式下如何应对行业技术迭代

           

中策橡胶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传统制造业资本化的深层矛盾:当企业将上市视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工具,而非提升治理水平的契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便可能异化为风险转嫁通道。

           

对监管层而言,需强化对“清仓式分红”“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审查力度;对投资者而言,在“轮胎一哥”的光环下,更需穿透财务数据,审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底色;而对中策橡胶自身,唯有打破实控人利益优先的惯性,加大技术投入,重构透明治理体系,方能在资本化浪潮中真正实现蜕变。           

   

(本文数据来源腾讯新闻、搜狐财经、财联社等权威信源,数据截至2025年2月28日)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轮胎一哥”中策橡胶惊险闯关:债台高筑仍4年半分红28亿?】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10279.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