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创作者会被AI取代吗?AIGC为电影行业带来新变革
2025-03-30 14:02

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作为大会重要分论坛之一,“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AI赋能下的视听产业新生态”同步启幕。现场,专家学者、电影人等齐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视听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AIGC技术正在降低创作门槛 

现场,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分享了由快手自研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可灵AI通过视频生成技术为创作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创作工具,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应用。”

图片

▲李杨

AI电影已经走到了哪一步?“去年,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王子川等9位知名导演共同打造了9部AIGC电影短片。”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李杨表示,虽然今天的AI技术还不能满足专业电影的制作水准,“但这项技术正逐渐成为视觉行业的新基建和新工具,极大提升着制作效率。”

在传统电影拍摄中,导演天马行空的想法往往会受到物理条件和现实世界的约束。李杨认为,AI的出现打破了这些界限,“它能创造出任何导演想象中的场景,而这种创作自由度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无限可能。” 

“AI 极大地优化了电影产业成本效率。”李杨介绍,AI生成电影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大部分工作,大幅降低了成本,“未来,快手将继续优化算法,让可灵AI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作工具,在真正影视级场景中大规模应用。”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应用的要素之一,AIGC技术正在降低创作门槛、释放创作能力。“AI给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创作机会。”李杨表示,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借助这个工具,“就算不具备影视创作专业能力的普通人,也能把自己的创意进行视觉化表达。”

据悉,2024年6月,快手公司推出“可灵AI”,自商业化以来,截至2025年2月,可灵AI的累计营业收入超1亿,势头强劲。

AI会取代创作者吗?

作为第一批实际应用视频生成大模型进行创作的导演,这场“电影实验”有着怎样的行业创新价值?AIGC技术到底是在赋能内容创作,还是在抢创作者的“饭碗”?

导演王子川以AIGC电影短片《雏菊》为例介绍,“这部短片我和技术指导、剪辑师3人共同完成的。在这过程中,AI就像一个超级制作工厂,让我们在创作中不受空间、想象、场景等限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图片

▲王子川

《雏菊》围绕现代科技如计算机、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关系,通过高速剪辑的炫目特效镜头及和谐的空间构图,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王子川说:“可灵AI可以尽可能地生成出我们想要的每一个动态,包括所有的冲突、画面、内部的调度等。”

那么,AI会取代创作者吗?王子川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AI的优势在于其处理速度快,具备强大的信息结构化和整合能力,擅长跨文本缝合及规避人类惯性思维。然而,其局限性也同样显著,“目前的AI缺乏情感深度和原创性,过于依赖现有模板,且易忽视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场景的真实度也还不够,它还需要不断训练和迭代。”

不过,“像太空、爆炸、灾难等大场景在现实中建立起来颇具挑战,但有了可灵AI这样的工具介入后,能极大拓宽创作者的边界,为创作者提供助力。”王子川表示,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们是叙事艺术的新维度,为电影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AI可以把创作者的想象快速变成一个可视化的内容呈现出来。同时,能拓宽实现可能性的边界,进而拓宽想象力的边界,这无疑是最佳的结果。”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王勤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创作者会被AI取代吗?AIGC为电影行业带来新变革】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10353.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