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农户当上了“新农人”,手机成了“新农具”,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在临沭县青云镇的贾季山村,50岁的刘长华种了40多亩地瓜和10多亩芋头。记者来到他家时,一家人正在热热闹闹地吃午饭。
两年前,返乡种红薯的他开了个快手账号,现在有一万多粉丝。平时,刘长华会在干活的间隙拍一些地瓜的视频,发到快手上,平日里也会直播卖地瓜。
去年,刘长华在网上卖了1600多吨地瓜。“找我买的主要是批发商。”刘长华介绍。今年的地瓜刚进入成熟期,只有早种的地瓜熟了,量还比较少。“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能发出去十几万斤。”刘长华说。
现在买地瓜的客户越来越多,刘长华又干起了批发商的活计——卖自家地瓜的同时收购周边一些村民的地瓜,再转卖给外地的客户。
“主要是想给邻里乡亲的地瓜找个销路,一斤也就赚个一两分钱,挣点辛苦费。”刘长华的工作就是帮客户挑选品质好的地瓜。“今天就想挖来着,但是这两天下雨了,土比较黏,不好挖。等明天就去试试。”刘长华希望能早点把田里的地瓜卖出去,根据他的经验,早上市意味着能卖个好价钱。
丰收对临沭人来说,是手里软糯香甜的红薯,而对近300公里之外的东平人来说,则是鲜香肥美的淡水鱼。在东平县老湖镇,有这样一位网红,她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帮助更多人致富。
2016年,解庆丽结束了在外务工的日子,回家开了淘宝店,开启了直播带货生涯。如今,她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产品主播。
每年的9月1日是东平湖开湖的日子,之后解庆丽便开始了繁忙的直播卖鱼生活。白天,她会直播捕鱼,观众可以在直播间里观看捕鱼的全过程,选择自己要购买的鱼。“我们的包装非常好,真空、冷冻、保温箱、保温袋、冰袋、纸箱,非常全。”解庆丽说。
为了保证鱼的新鲜程度,很多省内客户会询问解庆丽店铺的位置,想自己过来买。以前,解庆丽家只有一个发货的仓库,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今年9月份,她的实体店铺“鱼跃生鲜”正式开张,不仅有新鲜的河鱼供应,还会顺带着贩卖当地有名的农产品,诸如咸鸭蛋,绿豆粉条等。
生意越做越大的解庆丽今年成立了电商公司,统一培训有直播意愿的乡亲,他们不仅可以直播自家的农产品,也可以直播其他产品,由公司负责包装、发货、售后等其他事宜。
“我们镇上有很多妇女在家没有工作,也有很好的农产品不为人所知。直播带货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也希望能够将我的一点点经验倾囊相授,将来能够帮助更多人致富。”解庆丽说。
同时,一些地方也在探索电商新模式,帮助百姓开创致富新路。今年8月,肥城市桃园镇营里村新建了一个直播电商基地。该基地由村集体、企业、直播运营团队三方联合打造,集培训、孵化、直播带货为一体。其中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注资,运营团队负责提供专业技术力量支撑,所得收益三方分成。
未来,直播电商基地的工作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各路达人合作,邀请网红进村进行直播带货。另一方面,以直播电商学院的形式免费为当地农民提供直播培训,培育孵化新农民主播,再由他们来进行直播带货。
营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介绍,营里村大多数都是留守妇女,电商直播学院打算先面向这些群体,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验证学院培训模式的可行性,该基地正在打造李明的个人IP。运营团队在抖音上开设了“营里村书记—李明”账号,主打分享生活和记录乡村日常。
“我们和供应链公司谈好了,只要村民愿意来学习来直播,哪怕只卖出一件我们也保证发货。”与村子合作建设基地的老家有货电商直播基地运营人员姜丽丽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瑛琪 陈巨慧 实习生 陈雨菲 王瑞敏 报道)
更多精彩故事,请看:蹲点深一度丨当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