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个人,风格就是出其不意。前脚还在大骂中国,指责芬太尼问题,后脚就能180度转弯,夸“中国帮了美国大忙”。
这种戏剧性的“变脸”,你当笑话看就输了。这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背后的压力计爆表了。当军工复合体和科技巨头的告急信一封封摆上案头,警告供应链即将断裂时,再“硬汉”的总统,也得向现实低头。
毕竟,选票和华尔街的脸色,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次访华风声,与其说是他想来,不如说是他“不得不来”。这是一场被现实逼上梁山的钢丝秀。
怎么走这趟钢丝,全是算计。为什么挑APEC峰会期间?这样可以包装成“顺道访问”,对国内有个交代,不是专程去“求和”,面子上过得去。
为什么避开北京,盛传去上海?北京是政治心脏,去了就等于“低头”。上海是金融中心,打着“商业考察”的旗号,带上一众企业高管,既能安抚国内资本,又能营造“合作”氛围,里子面子都有了。
每一步,都把政治的身段和商业的利益算计到了骨子里。
面对华盛顿的反复试探和精心算计,北京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外交部一句“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短短十一个字,却像一堵太极推手中的墙,既没把门关死,也没让对方借题发挥。
这背后,是一种惊人的战略定力。
定力从哪来?首先,当然是那张稀土牌。我们签了协议,但加了限制:只能民用,有效期六个月,还得逐次审批。这把刀,始终悬在美国军工产业的头顶,随时可以落下。
其次,是科技上实打实的突围。无论你怎么封锁,我们自己的研发没停。当一个个“卡脖子”的技术被攻克,我们说话的底气自然就不同。
最后,是看穿了对手的窘境。当美国财长都在闭门会议上疾呼“必须互相降低关税”,当特朗普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离不开中国的合作时,北京很清楚,时间,站在更有耐心的一方。
急着出牌的,往往是手里牌更差的那个。
所以,特朗普的专机究竟能不能降落在浦东机场,答案不在媒体的猜测里,而在即将到来的谈判桌上。
这轮谈判,才是真正的“资格赛”。稀土的出口怎么管?芯片的壁垒怎么拆?芬太尼的责任怎么分?这些核心问题谈不拢,访华之旅随时可能泡汤。
因为一旦谈崩,特朗普如果还硬要去,那就不叫外交胜利,而是政治自杀。他的对手会立刻把“对华投降”的帽子给他扣得死死的。
除了谈判桌上的有形关卡,还有地缘政治的无形红线。台海局势,就是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整个计划化为泡影。
当然,还有特朗普自己的健康,这个曾经被他用来攻击对手的武器,如今也成了他行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
这盘棋,远未到终局。所谓的访华,不过是激烈对峙中的一次中场喘息,一场在刀尖上寻求平衡的艺术。毕竟,当三万六千亿美元的国债像一座山压在头顶,当工业的命脉攥在对手手里,再桀骜不驯的鹰,也得掂量一下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