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探照灯好书4月十大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发布
2025-09-16 17:37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图片


探照灯好书

4月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4月十部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传记、非虚构、散文、随笔、诗歌),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图片



翻译 | 传记

《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日]唐纳德·基恩 著

沙青青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费多(诗人、作家)


石川啄木之所以被称为“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不仅仅是他诗歌中那些加速的现代经验(像“火车”、“电车”这样的意象比比皆是),更因为他把艺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向下超越的美学”。在“以痛求米”的生存状态下,他将传统的短歌进行压缩,仿佛在捶打词语。面对心仪的恋人,他写过一首诗:作为两颊冰冷的/流离的旅人,/我只说了那么几句问路的话。明治时期的诗歌写作也面临着从“文言文”向“口语”转换的过程,而石川啄木,就像他的笔名一样,啄开了语言的硬壳。






图片



翻译 | 非虚构

《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

 [美]唐·克拉斯特鲁普 [美]佩蒂·克拉斯特鲁普 著

刘军 译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费多(诗人、作家)


最黑暗的年代,一个普通人能做什么?这是一个葡萄酒的故事,也是一个捍卫生活方式的故事,更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中寻找微弱自由的故事。法国的酿酒商和葡萄种植者的挣扎,维希政府的控制与压迫,德国占领者的掠夺与残暴,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这本书扣人心弦。






图片



翻译 | 纪实文学

《送爱因斯坦回家》

[美]迈克尔·帕特尼蒂 著

尹楠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美国当代最奇特的公路文学,一场关于爱因斯坦的传奇之旅。《送爱因斯坦回家》是一本爱因斯坦主题的纪实文学,也是一部夹杂了个人回忆、历史与哲思的美国公路游记。


本书记述了一趟从美国东岸到西岸上千英里的车程。这是一趟目标奇特的旅行,这一趟旅程的旅客有“三个人”:开车的是作者“我”;旁边坐着一位叫做哈维的84岁老教授,他曾在四十多年前为爱因斯坦的大脑做过解剖,并私藏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而后车厢里有一个灰色帆布袋,袋内装着一个圆形的密封塑料容器,里面盛放的就是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他们“三人”一路行驶,打算前往加州和爱因斯坦的难缠孙女爱芙琳见面,并最终归还爱因斯坦的大脑。


我们开着一辆蓝绿色的四轮别克云雀行驶在旅途上,作者“我”从公路景观、旅店、不打烊餐厅和风景胜地等等细节,审视“美国”这个国家,以及所谓“美国梦”的意涵。并追溯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提出对于他的功过的疑问;此外,由身旁这位老医生的身上窥见一个奇特的世界观。






图片



翻译 | 探险笔记

《客厅里的鲸鱼》

[英]约翰·鲁思文 著

汪疆玮 译

西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


豆瓣9.8分海洋纪录片《蓝色星球》导演海洋探险笔记。潜入《蓝色星球》拍摄现场,揭秘史诗级镜头背后的冒险与感动,比纪录片更震撼的文字影像。书中不仅揭秘50部纪录片背后惊心动魄的拍摄故事,更以动物学博士的专业视角,带领读者走进蓝鲸、巨型乌贼、灰礁鲨等神秘生物的世界。与大卫·爱登堡并肩追踪蓝鲸、在发光生物环绕中深潜,每一次冒险都令人屏息。






图片



翻译 | 传记

《我无所畏惧:拯救埃及神庙的女考古学家》

[美]琳内·奥尔森 著

王梓涵 译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资深媒体人、探照灯主编)


美国作家琳内·奥尔森为法国传奇埃及学家克里斯蒂安·德罗什-诺布尔库撰写的传记。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女性考古学家”的学者,在男性主导的考古学界以非凡勇气和专业精神,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艰巨的文物保护工程——阿布辛贝神庙的迁移。本书以详实史料还原了德罗什-诺布尔库的传奇人生:1930年代她成为首位进入埃及帝王谷的女性考古学家,二战期间冒死保护卢浮宫文物,1960年代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身份,带领多国团队将22座千年神庙切割重组,从尼罗河洪水中拯救人类文明瑰宝。


作者通过大量档案研究和实地探访,展现了这位科学斗士如何以柔韧之力突破性别壁垒,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书中既有惊心动魄的考古现场,更揭示了文物保护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堪称一部跨越时空的文明守护者史诗。






图片



翻译 | 书信

《亲爱的奥利弗:与奥利弗·萨克斯的书信奇缘》

[美]苏珊·R.巴里 著

张憬 译  孙润凯 审校

东方出版中心·耕泽文化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顾慧薇(资深媒体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艳羡那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幸遇到知己的人,奥利弗·萨克斯和苏珊·巴里就是两个幸运的人。两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相差三十七岁的忘年交,用十年书信编织出一张超越时空的网——科学是经纬,而友谊是暗纹。奥利弗·萨克斯素以解剖刀般的文字闻名,却在信中向苏珊袒露孩童般的痴气,为家里豢养的石头取名“钡诞”,他不再是冷峻的奥利弗·萨克斯,而是亲爱的奥利弗。


苏珊自幼因斜视被困在平面世界,竟通过视觉训练重获立体视觉。当这份奇迹裹挟着科学界的质疑席卷而来时,她提笔向素未谋面的奥利弗求助。两人的缘分就此开始。十年间,书信成了他们的“神经突触”:苏珊在奥利弗的鼓励下写出《斜视人生》,奥利弗则在被眼部黑色素瘤逐步夺走视力时,从苏珊的信中打捞光明。书中有很多书信的扫描件,能清晰地看到随着身体状况变差,奥利弗的字体越来越潦草,苏珊温柔地回应了他所坦言的病痛和失落,和他一起聊更广阔的世界。即使你对医学完全不感兴趣,也会被两人真挚的友谊所治愈。






图片



翻译 | 非虚构

《赌注:海难、叛变和谋杀的故事》

[美]大卫·格雷恩 著

舍其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晨亮(《当代》杂志主编)


《赌注:海难、叛变和谋杀的故事》,讲述两百多年前英国皇家海军战舰“韦杰号”海难事件以及随后的叛变、谋杀与审判,揭开了人类离开文明海岸之后的人性秘密。作者大卫·格雷恩此前出版的《花月杀手》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并被马丁·西科塞斯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搬上大银幕。在这本新书里,他再度展示将冷僻史实转化为扣人心弦故事的高超叙事能力,对当年船员日记、海军报告与军事法庭记录等史料进行严密考证后,又通过实地探访、访谈专家,还原了18世纪帝国扩张背景下的海军远征与海上生活细节。罗生门式的充满悬念的叙事,展现了海洋风暴中人类的抗争和荒岛绝境中人性的堕落,并在法庭审判环节不同视角叙述的对峙中,穿插关于“忠诚”与“背叛”的命题思考,进而审判了“帝国”这一概念本身。这部作品的叙事呈现,或许可以为国内日渐兴盛的历史非虚构写作,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图片



翻译 | 传记

《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传》

[德]赫尔曼·芬克 著

刘泽林 译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看过电影《钢琴家》者,会记住躲在华沙废墟中的小男孩在最艰难时,一位纳粹军官意外伸出援手——那位军官每天带食物给小男孩,他们并不认识,仅靠人类本能的同情,将二人联系了起来。只有几分钟的镜头,却呈现出一段被忽略的历史:小男孩后来成为著名钢琴家什皮尔曼,他在自传中提到了这位德国军官,但初版时被检察机关删去,在当时的环境下,波兰不承认世界上还有一名纳粹军官是好人。这位好人二战后被苏联判了25年监禁,但入狱7年后便死了,他再也没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他的妻子保留了他写来的600多封信,正是通过它们,人们才知他拥有怎样宽容、善良的灵魂,他先后帮助了60多位犹太人,使他们免于死亡。2008年时,他被授予“国际义人”称号,但直到今天,他的真名——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仍鲜为人知。


维尔姆出生在德国农村,是家中9个孩子中的第7个,父亲靠个人努力成为小学校长,他对子女极其严厉,童年维尔姆常遭体罚,这使他下决心成为一名教师,以向父亲证明,不体罚,也能教出好孩子。像大多数从传统到现代转折中的炮灰一样,原生家庭、传统、社会氛围等给了维尔姆巨大压力,使他产生了荒诞的使命感,他毕生都在追寻更高的存在,以找到生命价值——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名听话的好战士;他由衷地赞美过希特勒,希望所有事都交给他;他自觉投身“二战”,成为一名入侵者……真正理想主义者的宿命是承受梦想一次次破灭,但历尽煎熬后,维尔姆仍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不说谎,不同流合污,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什皮尔曼们,可他自己陷入灭顶之灾时,却没人帮助他。


维尔姆只是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内心的挣扎,也有良知与人性恶的交战,小人物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骄傲与胜利。恰如本书篇首所引的那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值得被称为“人”的话,那么也请你继续相信人类,相信人性。这是一本现代版的“圣徒传”,除了记载一位平凡的伟人的事迹外,亦在提醒迷茫中的我们,勿忘生而为人的取与之重,即使身处逆流、无计安顿,亦绝不可泯灭了心中的人性。






图片



翻译 | 传记

《此生已近桃花源:丰子恺传》

[澳]白杰明 著

贺宏亮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资深媒体人、探照灯主编)


在纷扰的现代社会,我们常追寻一份宁静与自在,而丰子恺的一生,正是对这种理想境界的生动诠释。白杰明教授的《此生已近桃花源:丰子恺传》并非止步于简单的生平叙述,它以深邃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在动荡年代里,依然保持赤子之心、追求艺术与生活和谐统一的灵魂。


本书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丰子恺作为漫画家、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等多重身份下的独特魅力。他将日常琐事融入笔墨,寥寥几笔勾勒出人间百态,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命的悲悯与热爱。白杰明教授凭借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细腻地捕捉了丰子恺“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底色,以及他在苦难中依然坚守的温润与达观。






图片



翻译 | 非虚构 回忆录

《一名神经疾病患者的回忆录》

[德]丹尼尔·保罗·施瑞伯 著

苏子滢 译

上海三联书店·拜德雅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顾慧薇(资深媒体人)


“我甚至可以像耶稣基督那样说:‘我的王国不在这个世界。’我所谓的妄想只与上帝和彼岸世界有关;因此它们绝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我在任何世俗事务方面的行为……”


这是德国法官施瑞伯上诉法院要求其解除对他的强制住院令时对法院判决依据的反驳,该判决认为,作为一名精神疾病患者,施瑞伯没有采取适当行动的能力,因此不予解除他的强制住院令。不过在施瑞伯的坚持斗争下,两年后,法院还是撤销了对他的强制住院令,他获得了人身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施瑞伯的这句矛盾重重的话几乎是他那被不断撕裂的悲剧人生的提炼。


1884 年,德国杰出的法官丹尼尔·保罗·施瑞伯首次遭受了精神崩溃,此后他多次发病,并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被囚禁在精神病院。在无尽的精神折磨中,他以惊人的理性与诗意的文笔写下了一部震撼灵魂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正是在他与法律的交锋中帮助他拿回自由的辅助证据)。书中,施瑞伯以第一视角记录了被幻觉、妄想与“神圣启示”撕裂的精神世界:他坚信末日即将来临,而自己是上帝选中的“救赎工具”,身负解除“上帝领域的危机”与挽救人类福祉的重任,甚至要经历从男人转变为女人的荒诞体验……


不曾有人像施瑞伯这样疯狂、有如此生动的幻觉,同时又如此详细清晰地记述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矛盾的身份——法官与精神疾病患者;矛盾的书写——理智与疯狂;矛盾的处境——妄想王国的“救世先知”与现实世界的囚徒,以这样一种近乎悖论的方式,他将“疯狂”转化为一种极具创造力的叙事艺术,以近乎冷酷的清醒剖析自己的疯狂,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夹缝中叩问宗教、权力与存在的本质。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留言、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 海天湖

值班主编 | 顾慧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探照灯好书4月十大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发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11271.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