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 ,将诞生于延安时期的红色司法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审判质效,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为司法为民开辟了新境界。 马锡五审判方式以其深入基层、注重调解、听取群众意见的特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的司法问题。如今,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槐荫法院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涵,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 ,实现了红色司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要推动这一方式落地生根,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一创新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为此,槐荫法院首先成立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领导小组,为“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 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司法为民从不是一句口号,槐荫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立了诉讼服务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让基层群众能够就近寻求司法帮助。 为更好服务群众,该院建立了“法行槐荫”志愿者服务基地,并成立了 3支志愿者服务队。这些服务队以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身份,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送法上门、安全同行”“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送法进乡村”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还强化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方便群众参与诉讼方面,“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 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槐荫法院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开庭、在线举证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了“异步庭审”机制。 这一机制打破了时空界限,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以非同步方式开展线上诉讼活动。这样一来,即使当事人身处异地,也能通过网络参与到庭审中来,确保了庭审的顺利进行和案件事实的查清。同时,还打造了“诉前指导+审中释法+判后答疑” 群众诉求服务机制。通过设立“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和“审判辅助中心”,实现了立案诉服、执行接待、信访办理等业务的集中办理和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等诉讼活动的全流程集约化办理。这些便民诉讼机制的建立,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讼负担,提高了司法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槐荫法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司法力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为了将“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 的精髓传承下去,槐荫法院同样不遗余力,实施了“e马当先”示范岗创建活动、资深法官带“徒弟”等工作。同时,槐荫法院还积极打造了一系列司法品牌,通过这些品牌的树立,不仅提升了法院的文化软实力,还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