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人评标代表准备进入评标区。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致力于为企业在石家庄投资兴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石家庄市探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通过随机“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投标文件、专家分散评标等改革举措,有效提高了招标投标的公平竞争性,遏制了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空间,提振了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一是评标专家随机“盲抽”,由全省统一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系统不显示抽取专家姓名、电话等信息,自动通知专家参加评标,避免了对专家评标施加影响;二是“盲评”投标文件,技术标评审环节以“暗标”方式进行,评标专家在完全不知晓企业信息的情况下,对投标文件进行“盲评”。
专家分散评标,指分别设立招标人代表评标区和社会专家评标区,实现招标人评标代表和社会专家隔离“不见面”。同时,创新“双盲+单人单间”评标模式,设置社会评委独立入场通道,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专家客观打分的影响。
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有效地解决了招投标活动现场专家之间相互打招呼、做暗示影响公平公正这一顽疾痼瘴,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了阳光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双盲”评审项目7274个,实现了工程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全覆盖。
浙江省乐清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跟踪土地供给后的开工建设等情况
温州市创新实施“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在“向谁供地”上坚持3个条件,在“能否拿地”上设定6个标准,在“优先排序”上比拼5类指标,让企业“无感得地”,投资无忧。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向谁供”的问题,按照“公开公正、数据客观、指标量化、企业无感”的原则,创新出台“数据得地365”预评审工作指引。“3”即企业提出用地申请要符合的3个基本条件,分别是:①上年度产值超亿元和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无自有生产用地(厂房)的工业企业;②上年度企业亩均综合评价为A、B类,且亩均税收不低于属地规上企业平均水平;③企业销售收入、税收近三年复合正增长。符合以上资格条件,明确拿地基本门槛。“6”即新增用地项目产出绩效要达到的6项指标要求,企业新增用地项目须承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容积率等6项指标要高于省里要求。“5”即评价项目供地时序的5方面量化指标,包括企业成长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技术创新指标、质量建设指标、转型升级指标等。以上指标均由部门直接提供,无须企业填报,做到让企业无感评审、无感得地。
(二)聚焦“怎么供”的问题,开发上线“工业用地数据得地365应用”,包括四大模块:“数据得地365”模块,系统将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并为每家企业绘制全景画像。“工业用地”模块,展示全市范围内可用工业用地的布局。“数字化配置”模块,能自动将企业与可用工业用地进行智能匹配,形成初步建议名单。“全周期管理”模块,统筹管理项目评审、供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退出等8个环节。
(三)聚焦“谁来供”的问题,按照“县级包干、全市统筹”原则,对满足“数据得地365”要求且属地无法及时解决用地需求的企业,由市一级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盘解决。
(一)构建了客观公正的供地机制。通过数据的无感评估,实现了从单一“以土地价格竞争为评判标准”到兼具“以经营业绩优劣为评判标准”的市场化配置导向转变,使有限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优质企业集聚,土地产出绩效更高,产业结构更优化。
(三)形成了示范引领的标杆效应。通过“365”刚性指标优化决策范式,实现了从“主观评价为主供地”到凭“数据比拼客观供地”的转变,企业“得”了发展空间,政府“得”了民心。“数据得地365”新机制已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成功打造浙江营商环境提升的“金名片”。
厦门市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推进口岸数据互联共享,整合口岸业务功能,优化口岸监管作业流程,创新新业态通关模式,实现船舶登临检查可视化管理、查验免预约、货物跨监管场所跨关区转关自由流通。
一是互融互通,以数据驱动整合口岸业务功能。协同打造数字化平台,汇聚口岸数据资源,强化信息互融互通,进一步提升口岸数字化水平。建成厦门数字口岸平台。厦门协同建立厦门数字口岸平台,完成海关、港口、航运、贸易等口岸数据资源联通,打造船舶登临检查可视化管理、查验免预约、“关企交互”等211项应用服务“一触即达”,实现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功能从口岸通关领域公共服务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创新“单一窗口+航空物流”服务,变“纸质单证、多单多报、线下办单、安检纸质放行”为“电子单证、一单多报、线上办单、安检电子放行”,并实现航空物流“一点登录、全程跟踪、全链条可视”。依托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每票进口货物从原来5次纸面交接减少为1次提货交接,每票出口由原先的6类纸面单证全部转为电子化作业,提升货站收运作业效率90%以上。打造海港口岸限定区域闸口信息采集核对系统。优化相关船舶查验流程,强化“办检窗口、码头闸口、船舶梯口”三口数据联动,强化对进出口岸限定区域人员的精准管控,确保船舶靠港即作业、离港零延时。平台有效提升人员进出闸口通行效率80%,保障厦门海港口岸出入境船舶通关顺畅。
二是强化协同,以监管创新优化口岸作业流程。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形成口岸监管模式创新合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创新查验分流新模式。推出航空货运“机边分流”模式,实现免企业预约、免查验指派、免到场查验,查验效率提升25%。实施进口货物“卸船分流”、出口货物“过卡分流”模式,免去货物在码头内的中转和等待环节,压缩进口货物流转时间平均超3小时,减少装卸及运输作业次数50%。促进货物跨监管区流动便利。在集装箱码头与拼箱货物仓库两个监管场所之间建设“智慧直通闸口”,并结合出口拼箱业务一次性全票“提前报关”模式,将拼箱货物通关时间由24小时压缩至30分钟以内。打造闽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推行安全智能锁跨关区“一锁通用”,通过对运输车辆实施全流程实时监控、自动判断运抵及自动验核放行,实现货物在内陆与香港间公路口岸不换车、不换锁、自动快速验放,节约内陆往返香港的物流成本28%,压缩运输通关时长30%。
三是强链补链,提升新型贸易形态监管便利。围绕共同培育做大一批重点产业载体,聚焦强链补链扩链,创新业务模式,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升跨境电商监管服务水平。率先全国实现邮局、机场、码头与监管中心一体化运营,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改革,落地厦门首票12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支持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不断突破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完善航空区外保税维修监管模式。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首创“修理物品+保税仓库”一体化飞机监管模式,开展区外保税维修试点,优化保税仓库进口航材目的地查验监管,缩短流通链条。厦门航空维修产业监管进出境维修飞机架次稳居全国首位。促进锂电池出口通关便利。建成4个码头冷藏箱危险品堆场,推广锂电池包装“产品线”安全监管、包装性能检验实施“共同检验”模式,压缩检测时长超50%。印发实施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有力促进集装箱式储能柜出口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助力宁德时代等企业出口锂电池储能货物贸易额突破60亿元。
6.宜昌市打造项目建设“五办”服务模式 激发投资活力
一是制度引领为先,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健全严惩侵权协助维权长效机制。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实施“三权合一”改革,由长沙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以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为纽带,深化全过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行政司法无缝对接。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会同湘赣边四县打造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示范区。
二是保护服务为重,营造知识产权良好生态。创新“1+N”全链条保护体系,在设立长沙市知识产权局的基础上,成立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庭、犯罪侦查支队、检察部,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保护协会等“保护”部门,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最为健全的城市。推进区县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纠纷裁决结案周期提速至2个月内;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纠纷调解组织143家。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体检”;支持设立湖南维智知识产权鉴定评估中心;联合公安机关设立保护知识产权驻企业工作站185家,实现专业保护服务直达基层。
三是赋能发展为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持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推行批量预审审查服务,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权属证书”最快仅30天。截至目前,长沙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6.6件,同比增长近20%。创新“预防+监测+打击”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平台;在全国首推数字知识产权“前置保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司法验证”数字化保护新模式,累计存证数据超过500万条。围绕全市17条产业链,逐一逐链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引导企业创新布局;创新开展上市后备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助推企业上市。
8.佛山市探索实施“创享易” 畅通科创企业政策获取
自“创享易”上线以来,已累计为超30万户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享受建议或风险前置排查。其中,“研发项目自主前置鉴定”累计为5226户次企业近1.3万项次提供服务,企业研发项目通过率由原来70%提升到94%。特别是“创享易”上线当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8.6%,研发项目平均投入增长超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