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垃圾快乐的孩子,身上都有这2种特征,希望你家娃一个没有
2024-11-28 22:42
作者:兰心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
沉迷游戏的心理特征:双感低
不少家长想当然觉得,孩子爱玩手机,是因为自制力差,讨厌学习。凯文·韦巴赫认为,电子游戏是人性与设计过程巧妙融合后的产物,可最大限度激发用户内在动机需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渴望变强,渴望交友,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当这两种需求,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去虚拟世界寻找答案。两位老人家里着火,被困在屋内。其中一人身亡,另一人身上有多处刀伤。原来,这两个男孩长期沉迷游戏,竟然想效仿游戏中的行为杀人,来获得成就感。警方调查发现,两个孩子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学校里没朋友,成绩也是倒数。于是,他们就会钻进游戏,寻找破解恐惧、重新强大的方法。正如王国峰老师说,两感双低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自卑、习得性无助等状态。这些,都是为了弥补现实中成绩不好、无人疼爱、缺少朋友、弱小自卑的缺憾。如果出现孩子学习成绩差,挫败感强,或者交不到朋友,被孤立、不合群的行为,一定要及时警惕。美国心理学家莱奥纳德·萨克斯写过一本书,名叫《浮萍男孩》。书里提到,在世界范围内,男孩会遭遇四大“成长陷阱”,其中一个就是电子游戏。那么,不同家庭的教养模式,决定了孩子在遭遇陷阱时,会直接跳进去,还是巧妙避开。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身上往往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可现在迷上手机游戏,已经掉到几百名,甚至开始逃学。在我多次引导之下,他终于开口说话:“我恨死他们了!”其实,男孩并不讨厌学习,只是讨厌让他喘不过气的爸妈。- 晚自习已经很累,到家后,他们还要拿出买的试卷让他做;
- 成绩稍有下降,他们就会没完没了地指责,仿佛他是罪人;
- 每天逼着男孩吃所谓“营养餐”,美其名曰“妈妈为你好”。
男孩说,他受够了,决心和家长对着干,于是开始沉溺游戏,让他们放过“废物”的自己。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一流,双感也强,可还是会被手机游戏吸引。因此,糟糕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模式,同样是孩子沉迷手机的“原罪”。成为孩子和游戏之间的桥梁
纪录片《游戏人生》中,主人公王刚,在网吧待了10年后猝死。早在2018年,游戏成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足以看出手机游戏的危害之大。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办法消灭手机游戏,但可以成为孩子和游戏之间的桥梁。可想而知,小龙固然已经成瘾,可亲子关系也冷到了冰点。按照韦巴赫德的观点,电子游戏本身就是顺应人性的产物。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手机,第一件事不是责骂,而是先检查一下自己。一个废寝忘食玩手机的家长,背后往往跟着一个同样沉迷的孩子。而充分利用无意模仿机制,把优良行为传递给孩子的家长,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比起没收、断网、责骂等暴力行为,正向干预往往效果更好。精神世界足够饱满,自然不需要去虚拟世界寻求安全感。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