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全长1214公里的京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成为连接北京与汉口的经济大动脉,深刻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格局。沿线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从此崛起,汉口作为中部商业中心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但谁也不会想到,京汉铁路汉口境内一段的线路,90多年后会成为武汉地铁1号线的起源。
一、修轻轨还是修地铁?
1985年,京汉铁路汉口城区段因电气化改造面临外迁,穿越汉口古镇闹市区的旧线,成了一笔巨大的闲置资产。武汉市曾尝试有偿转让这一资产,然而事与愿违。这一地处汉口商业重镇黄金宝地的狭长地段,成了投资开发商眼中的鸡肋,无人问津。如何变废为宝?有人提出可以利用京汉旧铁路改建成轻轨,这便是日后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的由来。
1992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掀起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波地铁热。同年武汉也成立了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和轨道交通建设公司,负责京汉旧铁路的接收和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这一年武汉财政收入只有34亿元,当时中国修建地铁的造价约为每公里3亿元。即便不考虑拆迁成本,武汉当时一年全部的财政收入只够修11公里地铁。事实上即便是修轻轨,以武汉当时的财力同样难以支撑。
另外关于武汉是应该修轻轨还是修地铁,各方意见不一。当时武汉工程界主张修地铁,理由是轻轨占用大量地面土地,而且带来扰民的污染和噪音,不宜多加修建。但修地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造价昂贵和施工难度大。在西方国家,类似的争论更早,而且一直没有结束。
但至少未雨绸缪还是应该做到的。当时高层建筑开始在武汉市内流行。时任武汉市政协委员的高级工程师方克东预见到,未来武汉的高层建筑将遍地开花,它们的深地基必然对地铁的通行造成障碍。如果地铁要绕道而行,必然大大增加建设成本。刚好1993年武汉市规划局在对武汉市城市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于是他就提出了将地铁行走线路纳入城市规划的提案。提案指出应当由武汉市规划局控制,在地铁行走线路上,不得建设高层建筑,等武汉财力允许的时候再修地铁,这样就掌握了地铁线路规划的主动权。
起初武汉市规划局市政处给方克东的答复是武汉市的地质条件不能修地铁只能修建轻轨,认为在地铁行走线路上禁止建设高层建筑没有必要。
方克东据理力争,指出武汉地质条件不好在工程上是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解决的。他以上海为例,上海地下水位比武汉还高,为什么上海可以修建地铁武汉就不能修?最终提案引起武汉市规划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了该提案的建议。后来开工建设的武汉轨道交通1、2、3、4号线路就是在这次规划修编中纳入规划的。
2000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和中国经济的复苏,加上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迎来了第二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全国有近20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建或筹建轨道交通,总投资规模达2000多亿。武汉市与南京,重庆,深圳,成都等城市同时拿到国家批文,正式开始了轨道交通建设。这一年武汉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
2004年,武汉1号线一期竣工通车。这也是中国中西部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然而很快武汉轨道交通建设遭到质疑:投资22亿元的1号线一期日均客流只有3万,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是继续建轻轨?还是改建更加昂贵的地铁?还是两者暂时都不建?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再次陷入迷茫当中。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06年。时任武汉市长李宪生考察香港地铁后,真正下了决心要发展地铁。
而此时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上海、广州、深圳已建成多条地铁,南京地铁1号线已建成通车,天津地铁1号线已改造完毕,成都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一年多。而武汉只建成了一条轻轨,真正意义上的地铁还是0。
二、“真干那你要给钱!”
时间紧任务重,2007年5月,武汉市政府把原来武汉城投下面的轨道公司独立出来,组建了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魄力的。
武汉地铁集团首任董事长涂和平当时已经54岁了,赴任前曾专门找武汉市长李宪生表明态度:“你是真干,还是假干?假的就别派我去了,我不想虚耗,想为武汉城建做点事情。”
李宪生说当然是真干。涂和平说,真干那你要给钱,真金白银!
当时市里计划给武汉地铁集团10个亿做资本金,虽然后来落实的只有5个亿,但在当时也已经是破天荒了。
涂和平算过账,当年建2号线,每公里需要投资5个亿,但实际结算下来远远不止5个亿。因为拆迁的成本越来越高,占总投资的40%左右。最后算下来,2号线一期总计投入220多亿元。
起初武汉市想找法国融资。但是法国大使馆担心这会影响到两国关系,最后没有谈拢。
后来武汉市政府又和香港地铁公司谈。最后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武汉市将轨道交通1号线交给港铁公司运营,港铁公司一次性给武汉市60亿。2008年在即将签约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港铁公司退出了协议。
涂和平和同事们知道市里有难处,资金问题完全靠市政府不行,还得靠自己想办法。
他们从房屋按揭上受到启发,将已经建成的轻轨卖给银行(若干年后再赎回来),再将获得的收入作为资本金,再用资本金作为杠杆找银行贷款。
2008年11月,武汉地铁集团与工行达成协议,出让1号线的轻轨设备和车辆,从工行融资20亿,然后再向工行租赁这些资产,25年间付清租金,到期重新取得所有权。这种售后回租的方式解决了武汉地铁建设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2010年9月,成都市与铁道部各出资50%组建合资公司,合作开展地铁建设。武汉市也想效仿成都的做法。当时合同都准备签了,但被国家发改委及时制止了。理由很简单,铁道部在成都的做法只是一个试点,不能铺开。
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家发改委的做法是正确的。成都与铁道部合作后,铁道部把成都本地的地铁建设团队都换光了,地铁建设效率大大下降。成都的地铁建设原本是领先于武汉的,2010年之后的几年被武汉反超。2014年唐良智到成都当市长之后,成都市又把地铁建设权从铁道部手里重新追讨了回来,还把武汉地铁集团总经理刘玉华叫过去介绍经验,当然这是后话。
2008年、2010年武汉市委曾专门发文件支持地铁建设,但是迟迟得不到落实。2011年一次开会快散场的时候,涂和平找当时的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反映情况。阮成发马上就问财政局长:市委发文算不算数,你怎么还不给?财政局长说,回去落实。
散会后,财政局长找到涂和平说,老哥你怎么当面出我们的洋相呢?涂和平笑着回答:我知道你有难处,在这个场合我把它捅出来,实际上是帮了你的忙。
当时武汉地铁建设一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50个亿,30个亿远远不够。除了武汉市政府的支持,武汉地铁集团只能融资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长贷、短贷、金融租赁、股权质押、企业债券、可续期企业债券、BT模式等等,几乎把当时已有的金融工具全部用上了,算是勉强解决了资金问题。其中2013年10月发行的23亿元可续期企业债券属全国首例。2014年6月,地铁集团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成为湖北省第二家、武汉市唯一一家主体级别为AAA的平台企业。一些城市专门派人到武汉取经。
三、要么等着塌,要么就下去!
武汉地铁建设筹备之初之所以遭到很多人反对,除了资金紧缺,武汉市的地质状况非常复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武汉地下粉细砂、纯粘土、炭洞、砂岩、泥岩什么地质都有,流沙层、溶洞层更是武汉地下常态,被人戏称为“地质博物馆”。汉口区域流沙层分布广,地铁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涌水涌沙,一个工地就废了。而武昌这边地下溶洞很多,稍有不慎,500吨的盾构机,掉下去都看不见。前期的勘测准备工作必须非常仔细,任何微小的隐患都可能引发事故。
2011年6月5日早晨,虎泉站为了赶进度(因为拆迁耽误了施工时间),加上地质结构复杂,结果隧道出现轻微塌方。施工人员像燕子一样从隧道里面跑出来,再也不敢下去了。当时隧道上面是一栋高楼,地铁集团总经理刘玉华心里很清楚,要么等着塌,要么就下去!他亲自带人下到洞穴里,指挥大家用支架顶住塌方。当时领导班子分为两拨,一拨人在上面,一拨人在下面,以防核心骨干都死在里面,后继无人。
武汉修地铁另一个不利的地质因素就是地下水位很高。为了不延误工期,常常还要在汛期施工。特别是修建长江、汉江地下隧道的时候,要冒着巨大的风险,险情时有发生。
2014年7月1日,刘玉华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办公室汇报工程进度。当时正值过江隧道施工盾构机出洞的关键时刻。当天下午3点,刘玉华刚从书记办公室出来,突然接到电话,说出大事了,复兴路地铁站的过江隧道出现了涌水!
当时长江正值水位高峰期,现场情况非常危急,刚开始是小股水涌,后来变成了大口子喷涌。刘玉华对当时赶到现场指挥抢险的副市长张光清说,“我是现场指挥,你不能站在这里,你要负责全面的指挥调度,赶快走!”
抢险最焦灼时刻,施工队伍已经疲惫至极乃至绝望,有人建议放弃隧道和盾构机,填入混凝土暂封阻水。这时施工单位的几位领导和总工程师也在场,他们求情说,不行了,要放弃,再不放弃几十个人都会死在里面!
但是刘玉华很清楚放弃意味着什么,地铁2号线4号线两线相通,一旦放弃两条线都完了,直接和间接损失将无法估量。他力排众议,坚持要把口子堵起来。
这个时候他已经抱定了牺牲的准备,带领工作人员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坚持抢险。他心想,如果就这么逃出去肯定要判刑的,还不如坚定的抢险,哪怕死在里面。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在现场开了一条生命通道。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抢救及时,江水最终还是被堵住了。
事后有人聊天打趣说,涌水的地方,上面就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老太平间,阴气太重了。
后来武汉地铁集团在复兴路地铁站建立一个纪念碑,纪念这件事。阮成发曾经亲自去看过,其实每一个武汉市民都应该去看一看。
更严重的一次险情出现在2016年7月17日。由于连日暴雨,汉江水位高涨。盾构机从汉江底部穿越上来,即将进入汉口的时候,底部突然出现涌水涌沙。水压非常大,击穿了盾构机前面的挡板。现场施工团队当机立断采用围堰的抢救方案。施工方中铁一局和地铁集团干部带头背沙带下到深深的隧道里去抢险。当时武汉市委书记市长都赶到现场,甚至连央视一度还进行直播。当时抢救现场最怕的是停电,一停电一切都完了。为此武汉市供电局为现场牵了一条专线,确保不停电。抢险持续了两天一夜,最终化险为夷。
四、一年开通一条线
2008年1月时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的阮成发调任为武汉市代市长,这样的人事安排或许也预示着武汉将迎来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阮成发担任武汉市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快推进城建速度。每周六举行一次城建协调会,雷打不动。但据知情人士介绍,与其说是协调会,不如说是吵架会。阮成发在会上成了“救火队长”,差资金的,他亲自协调;差力量的,他亲自调配;互相扯皮的,他亲自拍板。
为了加快武汉市地铁建设步伐,2008年中共武汉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颁布《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成立以市长阮成发为指挥长的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举全市之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从此步入快速发展期。
政策已经明确,接下来就要看执行了。2009年底,武汉地铁集团向市委市政府承诺:“2012年到2017年,每年至少开通运营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起初,武汉市民包括武汉交管部门对地铁建设情况都不太了解。地铁工地上面的围栏一般都设在主干道中间,一围就是好几年,工人们在地下干活,上面人看不见。普通市民看到的只是工地建设引发的交通堵塞。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武汉交管局长向阮市长告状说,市民反映武汉地铁集团只打围子不见人。阮成发问是什么原因,涂和平说:我的人在地底下啊。在座的人哄堂大笑。
2011年年3月的两会上,阮成发说,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多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但是,事隔3年、5年或者10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
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另一个难题是拆迁问题。
涂和平曾指出,拆迁难大多数时候不是难在老百姓,而是难在某些政府机关。2号线中南路站拆迁时,水利厅靠中南商业大楼那边的两个出站口拆得非常快,而另一个出站口所在的单位硬是拖了两年。连当时的省委书记罗清泉出面都无济于事,又往后拖了一年。
为了推动地铁拆迁工作,当时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征地拆迁任务化解到各个区,拆到哪个位置就由哪个区负责,纳入政绩考核,针对拆迁问题武汉市还专门给地铁集团开辟绿色通道,有问题马上协调解决。
克服千难万险,2012年12月28日,武汉终于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武汉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2号线1期这一天开通运营,当天客流量就达到27.7万人,2012年的最后一天,客流量更是达到惊人的50万人。当人们从光谷广场出发乘坐地铁不到一个小时便能到达汉口火车站时,人们开始理解阮成发,以及城建的“满城挖”。此时距离涂和平60岁退休只有不到三个月。
几天后,涂和平接到武汉市政府秘书长的电话,说阮书记和唐市长商量好了,要给涂和平建塑像,放在江滩和中山公园。涂和平说,你们千万别做这个事,你要白天做了,我晚上就去把它挖了。
之后几年武汉地铁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建成开通运营4号线1期,2014年建成开通4号线2期,2015年建成开通3号线1期,2016年建成开通6号线和机场线,2017年建成开通8号线1期和阳逻线,2018年建成开通7号线和11号线,2019年。建成开通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和8号线3期。2020年初的疫情严重影响了武汉地铁施工进度,复工复产后,地铁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努力将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2021年12月26日开通的三条线路总里程达75公里,创下了武汉地铁历年通车里程最长的纪录。5号线和16号线分别延伸至青山区和汉南区,实现轨道交通全市全域覆盖。
至此,武汉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435公里,位居华中地区首位,全球前十。成为世界级地铁城市,伦敦用了近160年,武汉仅用了17年。到2024年,武汉地铁总里程将达到606公里。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铁速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让地铁跑得更快成为新的焦点话题。
五、把武汉画在地铁里
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地铁带给城市的改变,就不仅仅是扩大城市通勤半径的交通线和城市发展的财富线,更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地铁让人们的视野更开阔,城市环境变得更好。目前武汉地铁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及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为节能减排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武汉地铁建设过程中,不但多项施工技术开创全国乃至世界先例,站台设计方面同样颇具匠心。里斯本地铁的瓷砖,斯德哥尔摩地铁的岩石雕刻,俄罗斯地铁的美丽教堂,都已成为地铁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武汉地铁的代表作则是艺术特色站,受到国内外同行和游客的广泛赞誉。
例如洪山广场地铁站以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重礼器、祥瑞图案为原型,以红黑相间的艺术壁画展现楚国遗韵。宝通寺站则以瓷板山水画、菩提树雕塑墙和艺术山水浑然融合,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仁和路站融入1934年武船、1953年武重、1954年武锅、1955年武钢这四个代表武汉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以粗犷线条的艺术造型钢板作为背景,展示武汉工业文明的风云成长史和武汉钢铁工业的历史变迁。首义路站《红色首义》以红色为主色,鲜艳夺目,用艺术墙的形式向往来乘客展现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的历史情景。复兴路站将武昌古城搬进了地铁里,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繁荣庄严的武昌城。钟家村站用壁画展示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著名典故,高山流水的绝妙琴音仿佛萦绕耳旁。五里墩站《张公督鄂》壁画以张之洞主政湖北时期“冶铁自用”“求学自新”“筑路自强”“强兵自立”为主题,展现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腾飞。
此外,武汉大力建设“书香地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铁自助图书馆”,并连续举办多届“城市公共空间诗歌展”和“地铁读书节”,“书香地铁”成为武汉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出版过多本轨道交通相关书籍的英国作家马克·欧文登表示,武汉地铁繁忙而准点,干净而美丽。在如今西方国家的地铁建设越来越慢、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武汉地铁不失为一个好的榜样。为此他还专门把武汉地铁的官方线路图收录到自己一本名为《Transit Maps of the World》的书籍当中。
2011年武汉地铁集团联合武汉市教育局邀请1万名中小学生画画,从中选出100幅画,永久保存在地铁的特色站里。
一等奖获得者当中有一位聋哑小朋友,颁奖的时候他用哑语打手势,老师则在一旁给他当翻译,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坐在台下的涂和平听着听着,热泪盈眶。那一刻,他觉得武汉千千万万个一线建设者们,正像这个聋哑小孩一样,默默无闻地拼搏奋斗,共同用双手描绘着武汉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