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一周年回访: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都有哪些新变化?
2024-11-14 21:43

  又是一年红五月,赣鄱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一周年回访: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都有哪些新变化?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工作,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从井冈山“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到于都河畔“追寻红色的记忆,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圣地,始终充满着赤子之心,始终饱含着深情大爱。

  一年来,总书记到过的地方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书记关心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总书记推进的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个红五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记录那发展时序的年轮,定格那灿烂幸福的笑脸,书写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奋进与豪迈。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日均4100多人参观,长征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5月的于都河,清澈丰盈。屹立在河畔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如同高扬的风帆蓄势启航。纪念碑前广场,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正值“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参观瞻仰。“这是中央苏区”“遵义在那里”“找到会宁了”……路线示意图中,红蓝两色箭头交织缠绕,勾画着反“围剿”的浴血奋战和万里长征的雄关漫道。

  在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东门渡口台阶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讲解员钟敏正向游客深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时的情形。

  2019年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纪念园,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并在纪念馆一楼,会见了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

  当时承担为总书记讲解任务的正是钟敏。回忆当时的场景,她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不时驻足察看,并询问了不少细节,对很多史料非常了解。“从总书记一言一行中,我们感受到他深厚的红色情怀。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讲好长征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以长征精神育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重温谆谆嘱托,钟敏依然热血沸腾。一年来,她像上足了“发条”,虽然所在的讲解队由8人充实到了20人,但前来参观缅怀的人络绎不绝,工作更忙了。

  如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已经成为寻初心、悟初心、守初心的重要“打卡地”。2019年,纪念园游客接待量达110万,同比增长130%;其中5月21日至12月31日接待游客6521批90万余人,日均有4100多人在纪念园参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重要指示,我省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为抓手,大力改造提升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记者看到,立面以三面军旗为造型的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在加快内设陈列布局和草坪铺设。从游客中心拾阶而上,则是主题为“新长征 再出发”的新长征广场:广场的正中央,长征组歌10个部分依次排列,每一段都配有二维码,游客扫码就能在线听;往于都河方向走,展现的是浮桥景观带,中央红军渡河的八个渡口在这里得到全面展示,目前正在做收尾工作。河对岸,则即将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体验园片区、微长征体验园、红色景观群、守望广场、长征学院等8个项目。钟敏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建成后,于都依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城市名片,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重要的精神家园。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纪念馆春节后一直闭馆,直到“五一”才重新开放。“但我们没有停歇,想方设法努力把红丝带舞动起来,把理想信念之火烧得更旺。大家充分运用自媒体展示纪念馆史料,通过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推送微党课、微故事,为更多的人讲述红色故事、讲好长征精神。” 聊起最近接连推出的传承红色基因具体举措,纪念馆馆长蓝华英如数家珍:“选派讲解员参加红色旅游培训、组建新时代长征源宣讲团、与长征沿线纪念馆联动,邀请11名于都援鄂医护人员跨时空讲述长征精神……”如今,在她的感染下,她8岁的儿子陈昶宇也成为一名小红星讲解员,经常利用节假日到红色景点,为游客义务讲解长征历史。

长征渡口。

  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是一个由100多名红军后代自发组成的讴歌长征、讴歌红军的民间合唱团。2019年5月20日,红军后代、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袁尚贵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向总书记报告了合唱团的新目标: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完成500场以上《长征组歌》义务巡演,向党致敬,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不懈奋斗。于都长征源合唱团现任团长、县文广新旅局局长谢芸华说,合唱团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深深爱着这片红土地,还有成员身上特有的红色基因。目前演出场次已达380场,我们会一直唱下去,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走好新长征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始终聚焦答好“时代之问”,充分利用好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从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年6月,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率省级领导同志来到瑞金、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寻根溯源感悟初心、坚定恒心,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红土地上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前行,以历史的担当、奋进的勇锐,奋力开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征程。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直面挑战、奋勇前行,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一线,一批批“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不可摧防线。刘奇多次动情地对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人说,“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死考验面前的从容与担当,看到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赓续和传承,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井冈之火、长征之魂,在这片红土圣地上永放光芒。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

  老孙家奖状多了6张,年收入翻了一番

近日,潭头村村口新增的笑脸墙,向来往游客展示着村民的精神面貌,预示着未来大家的日子将过得越来越红火。

  5月5日,立夏。一场透雨过后,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显得格外清新。在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古村,村外青山历历,村内杨柳依依。几亩方塘、数棵榕树,一群奔走在全面小康路上的客家好儿女。

  村头的孙观发,忙里忙外,接待一批又一批的上门游客。他屋子的厅堂里,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照片格外醒目,总会引起大家的羡慕。每当这个时候,老孙会主动上前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以前是贫困户,因妻子患病欠了20万元外债。在村里的帮助下,2017年我们脱贫了。”“去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视察时,我们邀他来家里做客。总书记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从堂屋走到后院,从厨房走到卧室,甚至还看了厕所,最后和我们一家以及镇、村干部坐在一起拉家常。”

  …………

  在与游客分享过程中,老孙也经常提到一年来家里的变化。比如,指着家里的奖状墙,孙观发会告诉大家,孙子孙女在新学年又有了新进步,奖状从一年前的24张增加到了30张。另外,随着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带来的机会,家里新开了超市、农家乐和民宿,收入来源多了。

  老孙一直记得,那日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那天我向总书记汇报,儿子在广东打工,儿媳妇在扶贫车间工作,工资每年都会增加,预计2019年家庭收入能有10万元。现在一算,实际上比当初预计的翻了一番。”老孙说。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不只老孙家。去年,潭头村集资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开办了富硒食堂,增设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包括孙观发在内的100多户村民当上了股东,保洁员、服务员、厨师等成为许多村民的新身份。

  有了脱贫产业作为支撑,潭头村原来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02户顺利脱贫。截至目前,该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5%,剩余的7户14名贫困群众,将被列入兜底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在过去的一年,除脱贫任务之外,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记挂在心头的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农村现代化。刘连云始终忘不了去年5月20日的一个对话场景。在孙观发家,村民们向总书记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各家厕所臭气熏天,现在住进了小楼,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通了自来水,村里鸟语花香。“是啊,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互促共生,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就能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江西这片红土地,牵挂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亲自谋划、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孩子上学,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令人惊叹。

  从改水改电改厕,到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再到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乘着苏区振兴的东风,潭头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定电、走上了平坦路。如今,村内绿树成荫,亭台、池塘、游步道等硬件“加持”,潭头村露出了生态田园村的俏模样。

  “为提升人居环境,村里投入了120多万元,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中转系统。”刘连云说,村里“颜值”的提升,有助于吸引更多研学和观光游客来到潭头村“打卡”,更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潭头村中心位置雕塑上的9个大字,是村民们新生活的最美注脚。近日村口新增的笑脸墙,向来往游客展示着村民的精神面貌,预示着未来大家的日子将过得越来越红火。

雨后的潭头村,杨柳依依,清渠净水汇入池塘。

  潭头村的发展变化,是赣鄱大地广阔乡村幸福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牢记总书记嘱托,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决战决胜。今年4月26日,我省脱贫攻坚捷报传来:随着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鄱阳县、修水县、都昌县7个贫困县(区)宣布退出,我省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全省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46万人减至9.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行百里者半九十。省委、省政府保持清醒头脑。省委书记刘奇反复强调,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收兵锣,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奋进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坚定必胜的信心决心,敢打善战的勇气锐气,驰而不息、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这是一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贫困歼灭战,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

  蔬菜卖到了广州深圳,不久还能搭乘中欧班列卖到国外

在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郭月华(右一)和村民将采摘的丝瓜套网、装筐。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茬茬蔬菜长势喜人,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在赣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幅鲜活的图景,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5月5日傍晚,在于都县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330号大棚内,白玉霜丝瓜在“稀土补光灯”的照射下,已经挂果。作为大棚承包种植人,梓山镇岗脑村村民郭月华来到层层叠叠的丝瓜藤之间,熟练地完成摘瓜、套网、装筐等工作。

  在今年承包大棚种植丝瓜前,郭月华还只是蔬菜园的帮工,按10元/小时领取报酬。让郭月华没想到的是,2019年5月20日傍晚,她在330号大棚劳作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蔬菜大棚。“我们激动地围上去,和总书记握手问好。当时这个大棚种的也是白玉霜丝瓜,总书记不仅关心我们的收入情况,还问家里住得远不远。”

  郭月华以前是贫困户,2017年脱贫摘帽。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了解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后,对此表示赞赏。他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共产党就是给人民群众造福的,党中央现在一门心思琢磨的,就是使我们的农民和广大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还会更好!

  总书记的加油打气,让乡亲们鼓足了干劲。去年12月开始,梓山镇下潭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宪标和同村几个村民一起承包了162号和164号大棚,主要种植辣椒。“大棚每亩地年产辣椒5000斤。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辣椒可以卖到4元。”曾宪标说,产业园安排了农技专家和销售公司提供服务,种植和销售都不成问题。“乡亲们都说,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大家有了致富路。”

  乡亲们种植蔬菜的热情,于都县经作办主任欧阳天泉从申请承包大棚的人数增长中,有切身感受。在他看来,大家日益高涨的热情,充分体现了惠民政策的号召力以及于都富硒品牌的影响力。

  欧阳天泉记得一个细节,那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完蔬菜种植,登车准备离开,车门即将关闭时,他向驾驶员示意先不要关门,转头和车外的大伙说,这里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一定要打好这个品牌,让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加畅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于都县根据富硒土壤分布,坚持以“硒+X”的布局,推进富硒农业发展,重点打造富硒蔬果、富硒大米等富硒产业,强力推进富硒蔬菜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1个、千亩富硒蔬菜基地4个,累计建成设施蔬菜面积达3.51万亩;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21.8万亩,蔬菜产量45万吨,产值约22亿元。

  欧阳天泉介绍说,一年来,于都县深耕富硒品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重点推广丝瓜、辣椒、茄子、苦瓜、豆角等5种富硒蔬菜种植。随着于都富硒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前来蔬菜产业园洽谈收购、配套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得益于此,于都富硒蔬菜销售半径不断扩大。“一年前,于都富硒蔬菜主要销往赣州市,如今,销售市场涵盖了广州、深圳、长沙等各大城市。”

  新的变化,还在发生。日前,于都县与江西赣南铭宸蔬菜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约,双方就于都富硒蔬菜“登上”中欧班列达成一致意见。这意味着,不久之后,于都富硒蔬菜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新的机遇,即将到来。这几日,往来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的人员,总能听到南区不时传来“笃笃笃”的声音。走近一看会发现,数台推土机、挖掘机轮番上阵,土地平整工作有序进行。4个月后,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主会场活动将在此举行,届时,依托蔬菜产业发展,一个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呼之欲出。

  如今,随着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潭头社区、上蕉百湾湖景区柏油路全线贯通,于都全域旅游业态粗具规模,开创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余江宅改等一个个全国叫得响的乡村治理改革试点,自下而上,涌动的是农村农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犹如春花灿烂的声音,犹如春笋向上的力量。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全面小康与全国同步,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有力量担得起,有信心完成好。

  金力永磁公司:

  新增国内外发明专利7项,营业收入年增长超过30%

在金力永磁企业展厅,“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推动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字格外显眼。

  5月6日,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发出加快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一年后,以金力永磁为代表的江西稀土产业交出一张以科技创新助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机声隆隆,热浪涌动。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长蔡报贵穿着一双运动鞋,在工厂里来回穿梭,指挥调度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汗水已湿透了他的上衣。“我们必须不负春光,努力挖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蔡报贵说,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迅速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于2月12日实现复工,并在2月底恢复至疫情前产能水平。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5.12%,实现逆势上扬。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进一步聚焦主业,公司营业收入、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蔡报贵介绍说,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31.61%。其中,出口2.81亿元,同比增长58.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8.79%。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2019年,金力永磁继续保持在风力发电领域磁钢供应的全球领先优势,同时还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领域的领先供应商,与比亚迪、三菱、美的、格力等知名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新能源及环保领域,已经成为这些领域重要的高性能磁钢供应商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金力永磁的创新“成绩单”格外闪亮:2019年新增专利7项,目前累计拥有30项专利,包括在美国、欧盟及日本专利授权各一项;积极配合客户新品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全年研究开发新样品1000余种;自主研发配套自动化新设备数十台套,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推行精益生产,荣获2019年赣州市市长质量奖。

  “重视技术创新带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是企业从容应对危机、逆势上扬的终极密码。”蔡报贵认为,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越来越重视,稀土永磁未来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下一步,企业将继续专注于稀土永磁产业,助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用稀土创造美好生活。

  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车间烧结班班长赖鑫波正带领班组10多名“90后”小伙在机床上紧张忙碌。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与他们亲切交谈的场景,小伙子们记忆犹新。当时总书记问:“烧结大概要多久?”“产品质量怎么样?”赖鑫波作答:磁钢一般烧结只要50个小时,产品合格率达到99%。

  这一年,“新生代”工人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正逐渐成长为既懂原理、又能操作、更能创新的多面手。赖鑫波说,总书记视察后,大家身上干劲更足了,经过大家努力钻研,如今磁钢产品合格率已达到99.3%。

  “劳动最光荣”。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生产车间包装工段检验班班长梁起禄的一句话,如今被制成了一块红色的展板,矗立在工人们上下班必经的路口。梁起禄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一线产业工人,并勉励我们继续发扬劳模精神。作为一名劳动模范,我将继续把劳模精神融入生产实际中,用辛勤的劳动、脚踏实地的付出,为企业发展和苏区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赣州被誉为“稀土王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一年前,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宏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赣州稀土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对稀土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给稀土产业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谢志宏告诉记者,一年来,赣州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资源保护、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坚持在稀土后端深加工应用上做“加法”,在前端开采冶炼上做“减法”,在科技创新上做“乘法”,在环保历史遗留问题上做“除法”,延伸稀土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推动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9年全市稀土产业集群产值近千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形成了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稀土产业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真正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去年10月,我省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今年1月10日,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州市挂牌。

  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筹建组组长齐涛说,赣州提出要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推动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建设,让我们很受感动。目前,各项建设正蹄疾步稳推进,已设立赣州市联合基金,支持启动14项企业合作项目,已建立3个研究所、15个科研团队,近期将到位120余人。赣州拥有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稀土资源,在赣州共建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将为赣州稀土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并对赣州乃至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何止是金力永磁、何止在赣州!一年来,我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链式发展强化集群效应,大力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2019年,全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航空城上空,C919机声隆隆;中医药科创城里,大科学装置稳步推进;南昌、鹰潭,VR产业和移动物联产业比翼齐飞;稀土、钨、铜、锂,正在焕发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发展优势……这一幅幅高质量发展图景,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成果,是我们奋力将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为更加美好现实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我们奋勇争先、坚定前行!

  (文字、摄影:江西日报记者刘勇 魏星 万仁辉 邱辉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一周年回访: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都有哪些新变化?】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507.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