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信到智能通信时代
40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出门可以不带钱包,却不能不带手机。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工作、社交、学习;可以随时付款、出门导航。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国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40年。从固定电话、BP机、“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从书信、短信、QQ、微信,到视频电话;从书信、电报联系,到手机移动上网,随着通讯工具的变化和通信技术的飞速提升,余姚人的通信生活也发生了巨变,愈加精彩和智能。
电 报
1889年4月,余姚开设电报店,使用莫尔斯电报设备,1967年开始使用电传机,由人工进入电传发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乡镇企业崛起,电报业务量激增,1988年达到顶峰期,年发报量达43.95万份。当年,穿着绿色制服,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送报人,是人们羡慕的职业,但随着传真、移动业务兴起,电报业务开始走下坡,虽然推出请柬电报、鲜花礼仪电报、蛋糕礼仪业务等新兴业务,但仍未延长电报业务生命。
固定电话
1929年9月民营余姚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成立余姚长途电话分局,1948年6月,成立余姚乡村电话公司。1951年成立余姚县邮电局,通信事业开始走上规划有序发展之路。1956年,全县78个乡镇实现乡乡通电话。但随着“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开始,余姚通信业发展进入低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国家大力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方针指引下,余姚通信业进入大发展、大跨越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余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余姚通信业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余姚市政府和余姚电信决心走负债建设、“借鸡生蛋”发展余姚通信的道路。1980年10月,余姚向新装电话用户收取初装费,作为市话建设的主要补充资金。1981年10月,余姚市内电话开通2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设备,甩掉了“摇把子”磁石电话,宣告了余姚市内电话依靠人工接续时代的过去。1986年,电话号码由4位数上升至5位数,全市电话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1991年1月20日零时起,余姚16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同时实现了泗门、低塘、马渚、丈亭、临山、陆埠和余姚7个乡镇的程控电话联网,标志着余姚通信水平达到了当时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同年电话号码上升至6位数。1994年11月9日,电话号码由6位数上升至7位数,并入宁波通信网络,统一使用长途区号0574。2001年5月18日,电话号码由7位数上升至8位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固定电话用户开始下降,但固定电话凭借着在信誉和安全上具有的独特优势,在很多的对外联系中,发挥着手机难以匹敌的作用。
小灵通(无线市话)
提起小灵通,很多人并不陌生,“有事打我小灵通,接听不花钱。”在当时,小灵通曾以绿色环保、资费低廉、超长待机等优势风靡一时。2001年6月作为固话补充和延伸的无线市话(小灵通)在余姚开通。2007年小灵通用户达11万户之多。但根据工信部于2009年发出的通知要求,小灵通于2011年底退网。如同传呼机一样,发展了10多年之久的小灵通也渐渐远去,成为人们心中的回忆。
无线寻呼
无线寻呼(又称bp机)是一种只能传递简单信息的单向广播式移动通讯系统,它利用无线讯号寻找用户,是便于及时联系的个人通讯工具。1989年4月20日,余姚电信局始办无线寻呼业务。1990—1993年,设备不断更新增加,1993年6月和11月,中文数字兼容寻呼台和人工寻呼台分別开通。其间域内人士对小巧玲珑的bp机甚是喜爱,陆续有人使用bp机。1994年12月8日余姚人武部与邮电联办的“八·一” 无线寻呼台开通后,使用人数大幅度增加。后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bp机逐步退出了市场。
移动电话
1992年9月16日,余姚首先开通900MHZ蜂窝模拟移动电话,并向社会吸纳用户。以“9”字开头的模拟电话(俗称大哥大),售价曾高达3万—4万元,吉利号码甚至拍卖到12万元,一度成为身价和地位的象征。1996年,GSM数字移动通信开通。2008年5月,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业务,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小灵通开始被天翼手机所代替。同年随着189号段的正式推出,余姚电信公司已初步具备开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网络能力,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互联网时代。2014年9月5日,“177********”中国电信4G余姚正式放号。电信采用FDD与TDD混合组网模式的4G业务推出标志着手机上网网速整体大幅提升,为广大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带来更加便捷、更加精彩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
1999年余姚电信开通N—ISDN(一线通)服务,用户较少。2001年电信宽带业务(ADSL)正式推出,用户迅速增加。2011年2月16日,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标志着电信用户开始进入光网时代,光纤接入能够提供10Mbps、100Mbps、1000Mbps的高速带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余姚电信一直致力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全市网络覆盖范围。
一、在移动网络方面,持续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聚焦高铁、高速、高密度住宅区、高流量商业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优化4G网络覆盖水平,在全市拥有4G(FDD-LTE)基站近1000个, 覆盖了所有城乡及重要景区,还在高话务区域开通了4G+网络。同时已率先完成了覆盖全市的物联网(NBIOT),共开通基站500余个,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现代化基础网络服务。
二、在宽带网络方面,余姚电信互联网出口带宽共800G,实现我市全境光网全覆盖,已提供超百兆的宽带业务,并按需建设千兆网络,提升高速宽带服务能力。
三、在无线宽带网络方面(wifi接入),全市共建有近2000 个AP,Awifi-zhejiang的信号覆盖了全市的主要公共区域;全市还建有近 200 套室内分布系统,为主要商场、宾馆、商务楼及小区的电梯、地下室提供了深度覆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余姚电信勇担央企责任,在应对台风、灾害等应急保障中,余姚电信人及时响应积极应对,尤其是2013年宁波遭受历史最大水灾中,余姚电信利用网络优势、业务优势与人员优势在危急时刻保障气象、水库、军队、政府等通信畅通,打造了一支关键时间“拉得出、打得响、干得好”的队伍,彰显了企业的责任与实力。余姚电信始终坚持以领先技术促进社会进步与美好生活,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自2010年以来,余姚电信结合ITV(网络电视)联手政府推出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新途径,2010年12月,余姚大岚镇柿林村走进钱江都市频道“农村.中国”栏目,农村信息平台让该村的景色与特色农产品柿子闻名遐迩,引来四方游客。余姚电信致力推进余姚市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一张网”建设,依托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可实现对网格事务的收纳汇总、分流分类、研判处置和跟踪反馈,实现社会治安监控画面实时查看、村级调用、快速反应,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集约化、现代化、高效化。近年来,余姚电信主动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先技术应用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包括企业上云、医疗云存储、智慧小镇等,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而且还加快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通信工具从固定到移动、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再到互联网、物联网,虽然改变的只是通信工具,但促进的却是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与生活质量的飞跃。
葛秀仙:老话务员与智能通信时代
葛秀仙是我市一位老电信人,34年的话务员生涯让葛秀仙与电话结下了深厚情缘,头戴耳机、手捏塞子,当通信行业还处于人工时代时,葛秀仙每日都与电话为伴,穿梭在总机的号孔之间,为广大市民接续着一通通市话与长话。从四台磁石式号牌信号总机到复式总机听卡音接续电话,一直到告别人工接续电话,葛秀仙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通信事业的变迁与迅猛发展。
“用户号码是从1开始的,1号是税务所、2号是一中、101号是联社、161号是县一院、156号是消防队、177号是气象台……”尽管退休多年,但直到现在葛秀仙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个个电话号码。据葛秀仙回忆,当遇到如工业局等单位需要电话通知所属的十几家工厂召开会议时,话务员还要熟记所有工厂的号码,见缝插针、连续接通,尽快通知完毕。“话务员的工作很精细,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手法,熟记号码,对业务能力要求很高。”葛秀仙说,“最烦心的事就是不能及时顺利地接通电话,特别是四明山区。遇到刮风下雨、冰雪大雾、广播串音等情况,就连乡镇小总机也无法接通,用手摇机试线,不是空线就是重线,真是急煞人。”
上世纪70年代,市话总机房从府前路老邮电局三楼搬迁到桐江桥,磁石式号牌信号总机换成了2000门复试总机听卡音接续电话,不再需要中继线,也改变了总机席与席之间的转接手续。但因为长话与市话之间仍需互接互通,话务员的工作依旧忙碌。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余姚,我市通信事业迎来了春天。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三改设备、三迁机房后,余姚城区市内电话逐步改为自动连接,但各乡镇和省内外长途电话以及114查号台仍需人工操作,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程控系统替代了人工操作,人工接续电话才退出历史舞台。葛秀仙也在1992年退休,与话务员这个身份一起离开了奋斗34年的岗位。
曾经的葛秀仙每日都与电话打交道,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但进入新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事业让她犯了难。“奶奶,你接了这么久的电话,现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怎么行啊!”在孙女和儿子的鼓励下,几个月前葛秀仙更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我没有学过拼音,最大的困难就是打字,不过好在还有语音输入、笔画输入可以替代拼音输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葛秀仙不仅学会了使用微信,还加入了许多兴趣聊天群,群里成员大多是和葛秀仙一样年纪的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开始努力跟上“潮流”。
看着这些新鲜事物,葛秀仙感慨万分:“时代发展真的太快了,从来没有想过现在打电话可以这么方便,还有微信这些工具可以用来聊天、发图片。虽然学起来有点难,但学会之后还是很有味道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
科技的发展翻天覆地
老百姓的生活不断变迁
时代成就电信
电信承载时代
余姚电信,向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