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一文说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原理及解决办法
2024-11-19 03:10

一、前言

一文说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原理及解决办法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各国债务状况的变化,“资产负债表衰退”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专家对此都有解读,但是看过之后觉得他们的阐述要么不对,要么繁琐而晦涩。因此决定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这个问题,力求简洁明了。

为了让读者能明白我的逻辑,我需要先对一些经济概念做澄清和纠正。它们经常被搞错。当概念清晰,逻辑明确后,再来理解“资产负债表衰退”就简单了。

二、财富的本质

财富的本质是“能量”。

凡是你认为有价值的,必然包含能量。没有能量,万物不存,万事不生。你很难说出一个和能量无关的财富。

至于能量是什么,就是你学物理时计算的那个能量。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存在吗?

第一产业,农业,其产品直接提供能量。 

第二产业,工业,其产品有的直接提供能量,如石油产品和煤炭产品。有的作为工具,是节省能量的。节省能量也是为了获得能量。因此工具也是财富,目标也是能量。 

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于第一、二产业,因此也是以获取能量为目标的。比如,医疗是为了恢复人的活力。娱乐是为了工余时间休息好,还是为了恢复人的活力。教育和科研是为了传授和研究方法,目的也是为了驾驭能量。金融、交通、通信等作为生产生活的交流和转接,目标是提高运转效率,也就是提高三个产业的能量运行效率。 

三、财富的生产

任何包含能量的事物都包含财富。但是,“包含财富”不等于“就是财富”。这里有一个提取能量,变现为财富的过程。

在原始人看来无用的石头,现代人发现是铀矿,就可以提取核反应的燃料,生产电能,成为财富。 

在原始人看来无用的泥土,现代人发现是稀土,就可以提炼稀有元素,制造先进工具,使机器的效率提高,大量节省能量,也就是获得财富。

这些都说明,人类不能创造能量,只能依靠“科技”把自然界不能使用的能量转化进入人类社会,凝结在产品中,变为财富。 

所以,财富生产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

四、资产的形成与周期

人类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继而,方法与劳动联合,把自然资源变为财富。当财富被用于投资时,就变成“资本”,落在实物上就是“资产”。 

所以,财富也好,资产也罢,其价值的多少是与科技水平绑定的。 

同样一块平整过的土地,用来种粮食,是一种价值和收益。用来建厂房,生产高科技产品,又是另一种价值和收益。这就是“方法的不同”对于资产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对于经济来说,创新总体活跃的时候,新增财富扩大,利润不断提高,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时期。 

一旦科技创新总体放缓,新增财富就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增速见顶回落,利润持续下滑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随科技创新的起伏变化交替运行,就形成经济周期。

由于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从根源上说,经济周期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这就是“经济周期”让人有无力感,只能被动适应,难以轻易改变的原因。 

五、资产负债表衰退

考察资产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其盈利能力。盈利多,资产价格就高些,反之就低些。 

在科技创新活跃的时期,由于资产能够带来较多的收益,它就具备较强的“负债能力”。比如,今年把资产抵押了,得到利率为5%的贷款,明年收益有10%,还本付息没问题,这就让债务经济良好运转,经济也因为投资的增加而更快地发展。这就刺激了借贷,负债,投资。

但是,科技创新并不会一直向上,越来越活跃,而是起伏波动,有成果减少的阶段。所以,一旦科技创新放缓,比如像现在这样,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了,应用科学的创新也会随之进入乏力期,让经济增速见顶回落,利润越来越少。这时,前面抵押资产负债投资的行为就遇到麻烦,因为利润回报率低于借债时约定的利率。这就让还本付息变得困难。债务越积越多,资产盈利越来越少,逐渐不够还债了。于是,资产价格因为盈利能力的降低而下滑,最终资不抵债,形成“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一般定义就是:当资产价格发生暴跌,使得负债超过其资产后,在技术意义上就已经破产了。 

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后,债务人已无力继续借债去扩大投资和消费,而是转为优先还债,以便减少债务负担。他们如果是企业,往往会减薪裁员,压缩支出,优先还债。如果是普通个人,也会减少消费,节衣缩食,优先还债。 

于是,整个经济消费减少,失业增加,导致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减薪裁员。减薪裁员又让人们的消费更少,产能更过剩,企业减薪裁员更多,以致生育也下滑,形成恶性循环,把经济循环破坏了,经济逐渐走向危机。

这就是从科技创新乏力开始,在利润不断减少的影响下,盈利能力逐渐下滑,回报率低于借贷利率,让还债能力崩溃,造成资产价格下降,最终资不抵债,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过程。 

六、错误的解决办法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衰退最早发生在个人和企业身上。在他们已经无力自救时,解决的办法多是地方政府来救援他们。因为地方的经济发展要靠他们。地方政府也有一些资产,如土地等,还有税收作为信用担保。于是,地方政府就作为担保人,帮助债务人借新还旧。或者,地方政府直接扩大自己的债务,筹钱把企业的资产买过来,也就是把资产附带的债务接过来,用“地方债”取代“企业债”,完成债务置换。 

这其实就是用其他资产,其他财富来补足原有资产的价值缺口,维护资产负债表的稳定,避免技术意义上的破产。 

可是,在科技创新放缓的大趋势下,利润的消失是总体性的。地方政府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信用也在萎缩。其资产负债表也是走向衰退的。因此,地方债最后也出现偿还危机,不得不向中央政府求援。

而中央政府也以国有资产和税收等财富为抵押,发债筹款,用“国债”来置换“地方债”。而国债最后也会发生资不抵债的问题。因为科技创新放缓的趋势没有被改变。科创所需的“灵感”是中央政府也控制不了,说了不算的。 

由此,国债也发生危机,国资也有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于是,一些专家就建议中央政府扩大赤字,增加政府投资,继续借债向市场注入货币,增加财富,形成利润,激活经济,让经济能够稳定运行。而这在国债已有偿还难题的时候,势必意味着要开动印钞机还债。 

所以,用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投资等方式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实质就是“印钱消债”。这就是某些专家建议的真实面目。 

然而,印钱的效果并非人们预想的那么乐观。实际上是一厢情愿。因为开动印钞机后,新增货币一旦出现,原有货币就全部贬值。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经由政府投资,银行贷款,或者直接发钱等方式进入市场。市场里的财富增加了,有利润了,经济又活跃了,好像是把资产价格问题解决了,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印钱是印不出真实财富的。它只是强索了储蓄财富,以减少储蓄财富为代价来增加市场里的财富,形成利润。 

然而,储蓄财富的减少并不是好事。因为被新增货币强行拿走的储蓄财富,在市场里进行再分配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让“资方”优先获利的。所以,政府的整个扩大债务,增加支出,提高货币供给量的举措,从最终的结果看,是把普通人的财富转移给资方了。因此,储蓄财富的减少实际就是“普通百姓的财富在减少”。

由此,整个消费开始低迷,让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减薪裁员,又让消费更低迷,开启了恶性循环,把经济毁了。

这就是不改变财富分配的底层规则,只靠政府债务的增加,支出的增加,最后是货币的增加来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的恶果。 

简单说,就是让老百姓把过去获得的财富吐出来,反哺资方,去修复市场经济的“利润危机”,从而修复资产价格,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 

只可惜事与愿违。老百姓反哺资方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它短期缓解了问题,但长期却在加剧贫富分化,扼杀消费,阻断经济循环,不断掐灭生产力,熄灭利润的火焰,使得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在杀鸡取卵和饮鸩止渴中走向自欺欺人,自食恶果的终点。 

七、正确的解决办法

资产负债表衰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企业和个人不再扩大负债,扩大投资,扩大消费,而是全面收缩,减产裁员,节衣缩食,降低杠杆,偿还债务,避免落入债务漩涡。这一切都表现为失业增加,消费低迷等现象。整个经济转冷,萧条,逐渐恶性循环,损坏经济循环,把经济毁掉。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没有多少人注意,就是——为什么不扩大消费,不再负债投资,经济会走向危机? 

不扩大消费,不负债投资,难道不是让经济保持在现有水平上,也就是最高水平上,稳定运行吗? 

实际情况是,不扩大消费和负责,经济真的会死。

因为,市场经济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为首要目标。 

以“资本”为核心,生产资料私有化,就导致市场经济是“竞争关系”。 

竞争关系就必然“逐利”,以利润为首要目标,因为利润是保证竞争力的关键。 

所以市场经济里,生产资料的运转是和“利润”绑定的。利润越多,生产越多。利润越少,生产越少。没利润,生产资料就倾向停止运转,经济就会死亡。 

这就是市场经济丑陋病态的地方——没利润就不生产。没利润,经济就得死。而不是,没利润,经济就维持基本生产,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市场经济一旦进入科技创新放缓,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的阶段,竞争就加剧,不断迫使企业减产裁员,直至关停退市,结束经营。也就是生产资料停运,生产力消灭,财富减少而不是维持现状。 

所谓“出清落后产能将使经济变得更好”的情况,在“经济增速下滑的阶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利润越来越少,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状况会越来越差。失业的增加会逐渐毁掉消费和经济循环,加速经济衰退而不是减缓它。这就是经济发展,利润产生,是“科技创新”决定的,而不是“淘汰落后产能”决定的。

这就是包括市场经济在内的整个“私有制经济”,将生产资料私有后,催生了竞争,把利润放在首位,与生产资料的运转绑定。最后,在创新的灵感消失,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即在利润的不断减少中,逐渐停止生产资料的运行,毁灭财富,毁灭生产力,毁灭经济的过程。 人为制造了灾难。

这就是“私有制经济”进入“经济增速下滑阶段”后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这种经济模式无力将经济保持在最好水平上。它只能随着科技创新的活跃程度,也就是经济周期(利润增减周期)的变化而起伏。一时繁荣昌盛,自比乐园,一时又制造人间地狱,暴露兽性本质。 

由此,我们能够想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扩大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比例,去代替一部分私有制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不同就是——计划经济可以不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它可以为了人们的“需求”而不是“利润”去生产。

因此,在计划经济里,生产资料的运行不受利润变化的影响。利润减少,生产照样进行。这样,即使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生产资料也不会停止运转,经济就可以保持在最好水平上,不容易发生危机了。 

“经济周期”总是演变成“经济危机”的历史悲剧,在经济模式主动变化后得以避免。经济运行不再是大起大伏的悲喜循环,治乱循环,而是可以变成“上升期”与“平台期”交替的“阶梯式上升”状态,即没有下降阶段。

八、总结

财富生产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

它们对应着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 

其中创新者和劳动者是财富生产的主力,因为没有资本家,自然资源不会消失,创新者和劳动者依旧可以生产财富。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没法生产财富,除非他也进行创新和劳动,成为生产者中的一员。

因此,财富分配就产生三个依据——创新依据、劳动依据和资本依据。 

其中“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而资本不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

在创新活跃期,经济增速不断扩大,利润越来越多,此时财富分配要以“创新”为主要依据,这样经济发展就会充满活力。 

在创新乏力期,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利润越来越少,此时财富生产与创新的关系减弱,越来越依赖劳动者的付出,所以此时的分配依据要以“劳动”为主。当劳动者获得公平的回报,而不是被资本家劫走财富,劳动力再生产才能完成,表现为消费和生育被托住,经济循环被保护,生产资料得以继续运行,生产力可以维持住,经济就不会自毁,不容易发生危机了。 

这就是经济运行中,“分配”要适应“生产”的要求,适应“经济阶段的变化”的原则。 

也就是,科技创新态势的变化,经济阶段的变化,利润增减的变化,要求“财富分配依据”也随之变化。财富分配依据的变化必定要求财富分配规则的变化。财富分配规则的变化必定要求经济模式的变化。经济模式的变化必定要求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化。 

所谓“天之道”,就是财富不能远离它的主要生产者,即创新者和劳动者。否则,劳动力再生产就瓦解,生产就崩溃,经济就毁灭,社会就动乱,暴力就丛生,让财富进行再分配,重回劳动者和创新者的怀抱,去弥合贫富差距,修复消费和生育,重建劳动力再生产,最终恢复经济与社会的健康运行。

所谓“人之道”,就是僵化死板,要么始终坚持私有制经济不改变,要么始终坚持公有制计划经济不改变,也就是始终坚持一种分配依据不改变。结果,必然导致分配不公,毁掉生产力,毁掉财富,毁掉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

【附加说明】:

新增货币是怎么在强索储蓄财富后,在市场经济里让资方获得分配优势的?

方法主要是“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

“直接剥削”的典型代表就是“内卷”。不能从科技创新中获利,就转向人们的体力和休息时间要利润。减少福利,降低劳保条件,加班加点不加薪。这就是一种降低劳动力价格的手段。 

“间接剥削”的典型代表就是“逆势增加货币供给”。经济越不好,货币越超发。超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上涨,让人们的购买力降低,等于拿走了人们的一部分财富。 

这就是私有制经济通过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掌握了雇佣权(劳动力定价权)和商品定价权。新增货币被释放后,无论给谁,哪怕直接发给老百姓,但是只要劳动力定价权和商品定价权还在资方手里,资方就可以通过降低劳动力价格,提高商品价格,来控制财富流向,直至让发钱给老百姓以便实现财富转移的努力落空。 

至于生产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出现“通缩”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个通缩是“假通缩”,是“通胀”导致了通缩。即货币超发,卷走老百姓的财富后,人们的消费降低,出现了通缩,或者说“假通缩”。它靠继续超发货币是解决不了的,是饮鸩止渴的。 

因此,即便产能是过剩的,发钱能短期刺激消费,缓解过剩产能,但是长远看,会更加严重地抑制消费,使产能更过剩,使债务危机更沉重。最后,发钱刺激消费,解决产能过剩的措施会失效,即“边际效用递减”,落入“流动性陷阱”。 

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市场经济靠发钱刺激经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饮鸩止渴,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原因。

这种解决办法本质上就是在“透支”老百姓的储蓄财富,去换取“经济模式和分配依据的不变化”。这是一种赌博。以老百姓的储蓄财富能够支撑的生活时间为限度,去赌这期间科技创新能恢复活力,扭转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市场经济模式不会崩溃。如果科技创新迟迟不出现重大突破,资方一步步透支老百姓的财富,最后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整个社会就会大动荡,以暴力方式改变分配依据和经济模式,恢复公平公正的分配。

所以,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尤其“逆势增加货币供给”,就是私有制经济的一场赌博,资产阶级的一场赌博。

参考文章: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债务经济为什么不能拯救市场经济》

《呼吁“救市”实为呼唤“计划经济”》

《为什么必须反对“劳动价值论”》

 

2024.02.1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一文说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原理及解决办法】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919.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