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警惕!直播间营销“套路” 消费者莫入“陷阱”
2025-03-02 13:54

“不含双氧、不含氨水、专业盖白发”“周周染、月月染、不伤发质”……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染发产品吸引着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高频率染发,哪怕一周一次,是各家产品的另一大“卖点”。在一直播间,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头发一周就见白,可以一周一染吗?”主播表示,“一周染一次都没事,不伤头发。”在另一直播间,主播介绍染发剂产品时提及,“周周染、月月染、不伤发质”。

12月8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直播间里的营销“套路”满满,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消费陷阱。

直播间买染发剂 产品成分存疑

12月7日,午饭过后,家住西安市万寿路的张玲拿出一盒染发剂让女儿帮她染发,“年纪大了,头发稍微长长些,白发就会很明显。”8日,张玲对记者说,她是从32岁开始染发的,“一开始,并没有多少白发,染发只是为换个颜色,那时染的次数少,多在理发店染,过了45岁,白发多了起来,平均半个月就要染一次,算下来每年要花的钱不少,我便开始买染发剂在家染。”

一梳就黑、泡泡染、植物染……和大多数需要一直染发的人一样,多年来,张玲尝试过多款染发产品。“现在使用的染发剂,是在直播间购买的,主播介绍其为植物染剂,不伤头发和身体。”张玲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有持续需求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购买染发剂,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在直播间购买的消费者持续增长。记者以“染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销量排行前几名的店铺售卖的多为植物染发剂,部分在进行“周年庆”活动。

“我6月中旬在一直播间购买了植物染发剂,当时直播间正在进行‘周年庆’活动,产品买一送一。”家住西安市凤华路的贺雨清说,购买时,主播在直播中介绍,产品只有十余种植物原材料,包括冬虫夏草、侧柏叶、人参等,并介绍产品是将原材料放进发酵桶中反复发酵形成的,但她购买后发现,成分表中仅有何首乌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姜根提取物、侧柏叶提取物、人参根提取物等植物成分,且除黄芩根提取物外,其他几种植物成分均为微量成分。

家住西安市双桥路的陈瑗表示,自己曾买过店铺展示的产品外包装标注“非遗传承”字样,实际到货产品“非遗传承”字样变成“经典传承”。

医生:商家宣传“一周一染”需警惕

记者注意到,多位主播直播时,称售卖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备案。业内人士表示,主播所指的国家药监局备案,是指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而多位主播展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的备注中写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未组织对本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本注册证不作为对产品所称功效的认可”字样。

真的可以周周染吗?实际上,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先后多次发布染发产品科普信息,其中提及,消费者可以参考染发类化妆品标签中的建议和自身对发色的实际需求决定染发间隔时间。

在多款染发剂的成分表中,记者看到了对苯二胺。公开信息显示,对苯二胺是偶氮系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硫化染料的中间体,对毛发中的角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其氧化过程就是染发时颜色的固着过程。

西安东郊一医院皮肤科张医生表示,对苯二胺是目前已知染发剂当中最常见的致敏成分之一,当头皮频繁、长期接触这一成分,特别是在有脂溢性皮炎或其他头皮屏障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原来可能对对苯二胺不敏感的人群,也可能在某一次使用时产生过敏反应。

律师:染发产品的营销乱象伴随着法律风险

在短视频引领的直播热潮中,染发产品的营销乱象在直播间中尤为突出,同时伴随着法律风险。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表示,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染发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必须遵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严格遵守生产许可、成分安全和标识规范等法规要求。否则,产品将被视为伪劣商品,商家将面临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严重时甚至触犯刑法,生产者和销售者都难以逃脱责任。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警惕!直播间营销“套路” 消费者莫入“陷阱”】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9742.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