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新招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频发的“雪乡宰客”“云南强制购物”“海南潜水纠纷”等负面事件,暴露出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张家界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在旅游市场方兴未艾的浪潮中实现“涅槃”,成为亟需破解的命题。
整合资源: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张家界坐拥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但分散的景区资源和同质化竞争制约了其潜力释放。借鉴“一票通”模式,整合天门山、大峡谷、黄龙洞等核心景区,串联分散资源,打造“一站式”旅游品牌,既能降低游客选择成本,也能实现景区“抱团取暖”。同时,像湘西、张家界这种依山傍水零星分布的地区,可适当整合现有的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品牌,实现“一条龙”服务;此外,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若将土家族吊脚楼民宿、腊肉宴、摆手舞等特色元素融入旅游线路,形成“自然景观+文化体验+美食打卡”的全域联动模式,开发“非遗+旅游”“民俗+研学”等特色产品,增强体验感,可大幅提升游客黏性。
盘活资产: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盘活数亿元打造的“大庸古城”需多管齐下:一是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以市场化手段重新定位(如打造夜间光影秀、沉浸式剧场);二是与天门山、玻璃桥等热门景区联动,通过免费接驳、联票优惠引流;三是转型“民宿集群”,利用古城建筑特色发展精品住宿,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唯有将“闲置”转化为“流量”,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大庸古城也可借鉴乌镇“文化+商业”模式,打造差异化IP。
重塑生态:从“野蛮生长”到“诚信共赢”。旅游乱象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下的短视行为。张家界若想维护“国际张”品牌,必须刀刃向内:政府需强化监管,严打“阴阳菜单”“黑导游”“强制消费”,建立快速投诉响应机制,让游客“敢来更敢投诉”;企业需摒弃“一锤子买卖”思维,通过优质服务积累口碑;游客亦需提高维权意识,用“脚投票”倒逼行业升级。推行“旅游信用黑名单”,震慑违规经营者;设立“旅游服务质量奖”,激励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唯有政府、企业、游客三方协同,才能构建良性生态。保障游客旅行圆满、心情舒畅,这样才不失“旅游城市”的称号,才是对张家界最好的宣传。
旅游业的未来在于“品质革命”。旅游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是一张城市名片。张家界的转型之路,需以资源整合激活全域潜力,以创新运营盘活闲置资产,以严格监管重塑行业信誉。当“流量”变为“留量”,“打卡地”升华为“目的地”,旅游业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这场“品质革命”,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更关乎整个行业的尊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