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11岁儿子持刀追砍父亲事件:什么样家庭,会养出“魔性”的孩子?
2024-12-06 07:05
11岁儿子持刀追砍父亲事件:什么样家庭,会养出“魔性”的孩子? 什么样

▲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1岁儿子持刀追砍父亲事件:什么样家庭,会养出“魔性”的孩子?

作者 | 番茄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2月10日,广西贵港,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正拿着一把寒光凛凛的菜刀,对着前面的父亲使劲挥砍。

场面非常惊险,有几下刀刃甚至和父亲的脸擦边而过。

所幸在对峙几分钟后,父亲终于将儿子手中的菜刀夺了下来。

原来,只是因为父亲不让他玩手机,这个11岁的男孩就情绪激动,对父亲“挥刀相向”。

据录视频的邻居说:“父亲平常比较惯着孩子,经常纵容他,不然他也不会这样。”

评论区,有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敢拿刀对着父亲,再大一点估计就要杀人了。

想起去年看到的一个新闻。

广西宁明县,一名12岁的男孩何某,因为父亲不让他带手机去学校,他一怒之下竟用剪刀捅伤了父亲,导致父亲左侧颈动脉出血,最后抢救无效去世。

就因为一点矛盾,就拿起凶器,向最爱他们的父母痛下杀手。

实在忍不住让人哀叹: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父母付出所有,到头来却养出一个自私冷漠、甚至还有魔性的“白眼狼”?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节目:

河北孙大姐是一位14岁男孩的妈妈,儿子小宇每天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视。

某天晚上11点多,小宇依旧沉浸在电视中,妈妈劝他早点睡觉,小宇不予理睬。

妈妈一气之下关掉电视,没想到,儿子竟然站起来对她拳打脚踢,用尽全力,毫不留情。

经医院诊断,妈妈左小腿骨折。

爸爸上夜班回来,训斥了孩子几句,把电视给搬走了。

没想到之后小宇变本加厉,一不顺心就打妈妈,拿酒瓶砸,拳头打,用脚踢,最后吓得妈妈逃回了娘家。

可是面对这样暴力又跋扈的儿子,爸爸没有选择报警,而是选择包容:“孩子在叛逆期,给一个机会。”

而妈妈则很无奈:“家丑不可外扬。”

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这对父母对孩子的长期纵容:

想玩手机就给,沉迷电视也只是在一旁提醒,甚至暴打亲妈也没有加以教训和惩戒。

每一个敢与父母暴力相向,叫板对抗的孩子,其实都能从他的童年时期看到影子。

李玫瑾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天天威胁他爸妈,你要不给我买这个东西,我就跳楼。

家长无计可施,只好来找她咨询。

原来,孩子小的时候,每次想要什么东西,都在地上打滚儿不起来。

父母心疼又无奈,每次都尽量满足孩子。

结果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贵,直到父母再也无法承担。

李老师听完之后,摇摇头说:“那你们搬到一楼去吧,因为孩子过了12岁已经管不住了。”

是啊,在你一次次无底线满足孩子的时候,在你一次次跟孩子妥协的时候,你就已经沦为了孩子的手下败将,彻底失去了作为父母的威严。

一对失去了威严的父母,又怎么指望孩子听从你的管教呢?

那些你自以为对孩子的爱,最后都成了埋在路上的雷。

知名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自己的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权力争夺战

当父母持一种态度,孩子却持相反的态度,大家谁也不愿改变立场,一场“你输我赢”的争执便会爆发,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争夺战。

权力争夺战的结果往往有两种:

第一种,孩子赢了父母。

上文那位因为被儿子拳打脚踢,被迫逃回娘家的可怜母亲就是一个例子。

父母向孩子妥协,只会让父母失去教育的权威,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

第二种,父母赢了孩子。

有对双胞胎姐妹从小寄养在亲戚家,直到小学三年级才被父母接回家。

住在一起后,父母对她们特别严格,不许她们看电视、逛街,成绩考得不好,还要让她们罚跪。

一开始,姐妹俩还能隐忍听话,直到15岁那年,两人终于受不了了,在父母饭里下毒把父母双双毒死了。

父母一时赢了孩子,要么就会养出一个懦弱的孩子,要么锻炼出一个后期更加叛逆的孩子。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格外艰难,父母的余生满是懊悔。

到底是什么导致父母和孩子陷入“权力争夺”的旋涡,最终把孩子变成恶魔呢?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父母除了给孩子爱之外,还要让孩子知道敬和畏。
而敬就来自于畏,得先怕他才会畏,如果他不怕,他也不会敬。”

一个对父母都毫无敬畏之心的孩子,自然会变得肆无忌惮,最后丧失底线,走火入魔。

都说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教育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让孩子对你有敬畏之心。

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他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懂事、阳光的人。

哈佛大学研究指出: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常被称作“潮湿的水泥期”,这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教育都是有期限的,想要避免陷入与孩子“权力争夺”的旋涡,父母一定要抓住6岁之前的黄金时期,给孩子立下规矩。

以下有3条原则,供各位父母参考。

1. 立场一定要坚定不移。

《正面管教》提出一个育儿理念——和善而坚定。

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自己。

比如孩子饭前不想洗手,跟你哭闹。

你可以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不想洗手,可是饭前饭后洗手是我们家的规定,等你洗好了我们再开始吃饭”,然后,你就可以等着孩子哭完,再带他去洗手。

家长切不可妥协说“不洗手就先擦一擦吧,下次再洗”。

你今天摇摆不定,轻易打破自己的原则,就增加了下次立规矩的难度。

孩子下次还会跟你闹,而且闹得更厉害。

因此,家长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很重要,不要因孩子哭闹而责备孩子,但也务必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孩子明白,定好的规矩必须遵守。

2. 再爱孩子,有些责任也必须让他自己担。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犯错,犯了错的孩子是可以被原谅的,但前提是他要承担后果。

而不是用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就混过去。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捣蛋把菜扔到地上。

一旁的爸爸看到了,严厉要求男孩必须把菜捡起来。

小男孩不愿意,先是撒泼耍赖,然后又开始放声大哭。

整整十分钟,爸爸都没有心软妥协,坚决地要求儿子必须捡起来。

最终,在爸爸的坚持下,小男孩终于乖乖把菜捡起,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有切身承担过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才能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什么叫规矩。

3. 适当惩罚,是立规矩的必要辅助手段。

还记得那个高空泼墨的熊孩子吗?

关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孩子的父母堪称教科书。

母亲让孩子写检讨发在业主群里,还带着孩子一家家道歉,把被污染的衣服手洗干净;

父亲则请来专业人员清洗外墙,并要求在工人清理的时候,孩子必须站在太阳底下一直陪着。

相信这样“痛苦”的惩罚,一定会让孩子铭记于心,不敢再犯。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过一番话: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

惩罚,是立规矩时的有效辅助手段。

父母必须足够狠心,孩子将来才能真正成器。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一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先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位妈妈的回答真得很棒,既表达了对孩子的爱,也向孩子传达了规矩的重要性。

是的,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

无论你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女成凤,前提都是要让孩子先成人。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4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男孩派

每早七点陪你一起成长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11岁儿子持刀追砍父亲事件:什么样家庭,会养出“魔性”的孩子?】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3435.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资讯移动站 http://fabua.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