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人 食承使命
李书红,女,中共党员,博士,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主讲课程获评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市优秀食品科技工作者、科研育人优秀个人等荣誉。
作为领航者,她敏锐洞察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性,并全力推进,成功助力学院获批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桥梁。在她的引领下,学院与天津食品集团深度合作,共同创办了“天食英才”班,邀请企业带头人走进课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全面培训,毕业后可无缝对接进入企业工作,无需进行额外的培训。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更为行业输送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图1 全国食品学科教指委会议进行专业创新性研究报告
师资力量的提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关键。她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工程实践能力大讲堂、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这些努力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和教学创新能力,为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中外联合教学,实施“3+1+1”项目,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学院获得“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学生专业竞赛水平低的困窘和难点问题。李书红老师创立了食品工艺学“学、研、探、践、悟”双创育人体系。课前学、研为先,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任务清单,完成知识的独立学习,并对产业一线的真实案例开展小组合作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课中以探为主,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组间的分享与质疑,发现问题,剖析难点,解决问题,优化进阶,评出最佳方案,营造小组间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氛围;课后践、悟为核心,依托食品创新工坊、食品加工中心和国家虚拟仿真中心,学生能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并验证所学,在实践中感悟食品人的责任与担当。
依托双创育人体系,她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其从竞赛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备赛期间,整个暑假和学生在一起打磨项目,在她的日程表上,没有上下班、节假日,更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获得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如今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工作的陈玥说:“以前对自己没信心,但李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在我们去比赛的车上,她没有休息,一直指导我们制作 PPT,让我们非常感动。”
图2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双创育人体系的建设中,李老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成为学校第一位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的教师,该课程也获批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天津市一流课程、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荣誉。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她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也反映了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是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李书红老师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努力探索,注重科技创新,利用食品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面条、杂粮和黄花菜等原料的附加值,助力天津、承德、宁夏等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增产值 27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民脱贫,提高生产加工经营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围绕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靶向递送与精准营养,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封面论文3篇,主持科研项目1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专利7项,授权5项,培养优秀硕、博毕业生8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人,指导天津市优秀学位论文2份。向新加坡国立输送13名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协助1名博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积极帮助其与博士导师建立联系,为博士生的联合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国际视野。由于李老师表现突出,成功入选2020年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科研育人优秀个人等荣誉。
图3 参加第二届食品研究与创新发展论坛并报告
编辑制作:王瑾、王静
内容审核: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