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烂尾高楼,真的救的回来吗? - 文章中心
时代的烂尾高楼,真的救的回来吗?
2025-03-28

每次坐高铁路过天津,总会看见那像根钉子一样突兀的立在旷野里的117大厦。它如愿的成为了天津地标,不过却是反面的,它就像根鱼刺一样深深的扎在天津人民的心上,时刻提醒那没开成繁花就半道中卒的鎏金岁月700亿砸进去,克服了多少技术难题,据说还找了风水大师,好不容易封了顶,结果却成了全球最高的烂尾楼,很长一段时间最大的功用不过是天津人的“雾霾探测器”,看得见它说明空气质量还不错,是不是会添堵就不好说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新的信息是这个著名的烂尾楼终于开始启动了破产清算,信达地产联合多家企业成立了300亿元的纾困基金为其复工注入了关键资金,就在3月初正式启动了全面复工。算个大账,加上前期投入的700亿和计划再投入的300亿,这个高597米总体量约84.7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光建造成本就已经高达1000亿元(折合单位造价约11.8万元/平方米)。据说这楼之所以会烂尾就是因为定位过高与所处地段不匹配,在周边房价最多不过2万出头之时它就想要卖到4万,所以一直是卖不动,连带底下的商业也租不出去一直无法开业。

图片

查了一下当时它的功能定位:前92层为超甲级写字楼,93层以上为超五星级酒店,115层为带室内泳池的高端会所,116层为景观餐厅,117层为高档酒吧,是一个集办公、酒店、旅游观光和精品商业为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看完就基本明白它会烂尾的原因,典型的就是在一个错误的地点(就算是在天津也只能算是郊区了)做了一个错误的产品(你以为是在迪拜啊?),又遭遇了商业地产快速收缩的大时代,以上产品全部精准踩雷!就算不出现什么资金链断裂的事情,以这样的产品面世都不可能会有什么好的市场反映

如今全球的CBD都在遭遇写字楼大量空置、五星级酒店生存困难、高端餐饮难以为继纷纷关门倒闭,这巨物还已经按照原来的设想做出来了,我是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改成啥样或者改作什么用途,才能把这样一个花巨资打造出来的钢筋水泥怪物重新盘活。我看了一下网上各路神仙出的点子(包括他们请AI辅助给出的建议),最开脑洞(也是我个人觉得最经济的)的改法是做成赛博朋克主题文旅综合体,保留废墟状态做成高空极限体验地标。但即使这样,AI依然警告说:“续建需追加数百亿资金,但天津当前产业定位以第二产业为主,难以支撑高端商业需求,风险极高!

图片

图片图片

天津117大厦并非孤例,按照网友的统计,全国未完工的45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共有29栋,明确处于烂尾状态的就有19栋。这很容易让人联想经济学上的那个现象“摩天大楼诅咒”,1999年(就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那年)德意志银行驻香港分析师Andrew Lawrence首次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概念“摩天大楼立项之时就代表着经济开始过热,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就是经济衰退之时。”今年出现了一个现象,虽然体感的房地产市场依旧疲软,但各地“地王”开始频现,而且各地烂尾多年的标志性建筑开始纷纷复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天津的这个117大厦和史玉柱那个烂尾28年的巨人大厦),不知这是否意味着要打破这个魔咒,让人们相信经济开始进入重启状态?

我有个设计师朋友叫大波,最近他开了个视频号叫“花魁大波”,两鬓插花出镜,想出圈的心思明显。我听了他的一个复盘视频,检讨自己因为不想做简单劳动而错过了“史上罕见的高周转风口”,而被迫不断的干有挑战的活,生生把自己比如城市更新的赛道,把自己逼成了专门解决疑难杂症的专科医生,现在为了接活还得会玩花活,抛头露面,招蜂引蝶。我特别理解这一代建筑设计师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个大起大伏,也特别佩服现在还顽强生存下来的这些有思想不甘心的设计师,拍拍身上的尘土,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来。我知道他们这些当年的小设计师是无缘参与这些摩天大楼的设计的(钱都被那些大师们赚走了),但也因此有幸回避了建筑师的原罪,得以做更有鲜活生命力的作品。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