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
深圳坚持长期主义,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未来。“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透露,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
深圳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增长18.9%,增速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深圳企业R&D经费投入2085.7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6%,达到6.46%,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连续9年提升;投入强度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华为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11万亿元,公司研发费用率均超过20%。高投入带来高回报,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4万件,已经是业界第一梯队。
天神之眼、e平台3.0 Evo、第五代DM技术全球领先……以研发为立身之本的,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目前,比亚迪已投入研发费用超1600亿元,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人,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张林表示,接下来,市区财政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资助比例。继续加大政府财政和国资国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驻深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统筹用好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市场力量,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
“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最高资助100万元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深圳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赛事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接下来,“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将有具备投资前景的创业项目入库,最高的资助金额达到100万元。
“我们自主研发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为解决人类的脑部疾病、研究脑科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去年,我们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经过4个月时间的多轮角逐最终登顶,获得生物医药行业企业组一等奖。”谈及参加深创赛的经历,湾影科技创始人谢思维说。
以“深创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已在深圳举办多年,前沿的创新技术、优秀的创业团队不断脱颖而出,一大批创业者扎根深圳追梦逐梦。截至目前,深圳系列创业赛事已培育26家上市企业、32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进一步支持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在去年11月举办的高交会上,深圳启动“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邀请全球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在校学生、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与深圳合作创新创业。
在深圳,青年创业者们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将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新的活力,“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将成为链接梦想桥梁。接下来,深圳将与国内外近100家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单位、知名高校和创投机构签约,联合推荐具有投资前景的创业项目入库,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青年创业者提供用房、资金等全要素支持,最高的资助金额达到100万元。
为初创者搭起1600万平方米产业创新空间
发布会上,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深圳市区联动集中推出不少于400家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各类产业创新空间面积1600万平方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的空间。”
“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瞬间成为网络热词,深圳其实早已开始着力打造最优的科技创新生态和创业发展环境,积极构建低成本、全要素、可持续的乐业办公体系。
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现有人才项目51个,2024年完成改造的T3空间,新增了88个舒适卡座为人才提供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该中心运营主任黄小荣表示:“我们不仅通过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招才引智,助企成长,还通过对接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的‘第二校区’。截至2024年底,中心已为21家企业对接到实质性市场合作,其中8个项目拿到总金额超2500万元的销售合同。”
据了解,创新型产业用房是深圳为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发展而设立的政策性产业用房,租金仅为同片区同档次房源的30%-70%,企业可通过深圳市产业用地用房供需服务平台在线申请。目前全市创新型产业用房总面积933万平方米。
正在规划建设的总面积达525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将打造更加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园区。
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最高提供60%资助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深圳围绕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共支持企业实施27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针对生命健康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深圳湾实验室为深圳市、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圳湾实验室与光明区共建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湾有引力)成立1年来入孵19家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医生创业占比100%,企业入孵后完成融资近1亿元。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AI+场景开放及应用落地,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市已建和在建的智能算力超过62E,超智协同、异构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今年,深圳将多渠道募集4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训力、模型、语料、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的资助。
除了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的科研机构还与头部企业展开联合研发攻关,助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由鹏城国家实验室牵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国产E级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目前,深圳已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百万开发者共造科创开源之城
发布会上,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深圳正探索实施“开源合伙人”支持计划,打造科创开源之城。
“开源合伙人”和“科创开源之城”都是新概念,但早在2023年,深圳就开始大力打造“鸿蒙欧拉之城”。2024年11月23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新生态·新机遇”首届鸿蒙生态大会上,呼吁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加快开发鸿蒙原生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共同满足用户和产业的需求。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致员工2025年新年信中表示,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20000+,鸿蒙开发者超过720万,生态设备超10亿台。
根据《深圳市支持开源鸿蒙原生应用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深圳计划使取得资质的鸿蒙开发者数量占全国总量15%以上。开源鸿蒙的每个开发者都是“开源合伙人”的一员。他们用代码和智慧为基础,共同构建开源生态的广阔未来。
深圳坚定走开放创新之路,“链接”全球优势资源,深入推进面向国内外的创新合作。大力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深设立研发中心。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等6大国际组织落户深圳,累计输出138项团体标准。深圳企业在海外设立100多个研发中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296家
深圳拥有400多万商事主体,创业密度全国居首,数百万企业形成“6个90%”的特色鲜明的创新现象。
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
“我们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发布会上,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表示。
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深圳正在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将通过‘硬件开放、AI模型开源’为行业提供关键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加速AI机器人的商业落地。”董事长邱纯鑫说。
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企业茁壮成长,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行业龙头;迈瑞、云天励飞、等一大批创新活力十足、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小巨人”。而更多如影石创新、越疆科技、、云鲸智能这样的“小而美”科技企业,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引领行业。
发布会透露,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
张林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中小微企业承担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各类创新载体开放共享。
应届生来深求职免费住宿延至15天
昨日,发布会上透露,深圳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将从7天延长到15天。
近年来,深圳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让人才在深安心逐梦。为方便各地高校毕业生来深找工作,深圳推出“深梦”系列公益活动,为各地来深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7天居住福利,解决他们阶段性、过渡性的居住需求。此次“深梦扬帆”公益行动计划升级,对已实施12年的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政策进一步优化,将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
“我住的是单人房,虽然空间不大,却干净整洁,居住环境很好。从申请到入住,整个过程很顺利,有点出乎意料。”昨天下午,南开大学应届博士生张祎然一下飞机,很快顺利入住到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安居乐寓马蹄山店。张祎然告诉记者:“明天就去深圳一家医院试工,解决了住的问题,心里就踏实多了。”
据悉,“深梦扬帆”公益行动计划筹集房源全部来自深圳市安居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安居乐寓。春节假期过后,深圳迎来求职旺季,“深梦扬帆”日均报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安居乐寓房源已覆盖我市9个行政区,可为“深梦扬帆”分批提供超过1万套居住房源。
深圳对来深就业创业的人才以优惠的租金价格提供一张床或一间房。同时大力保障各类人才住房供给,为50万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未来深圳还将继续供应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让有志在深圳发展的各类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
设立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科创企业
创新沃土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深圳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2024年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9873亿元。未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创业的企业“良种”。
科技金融位列做好金融“五篇文章”之首,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发布会透露,深圳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各类不同规模的基金列成“十百千”亿元的矩阵,其中包括已成立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日益成为普惠深圳初创企业的“源头活水”: 2024年深圳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深圳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2024年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9873亿元;
我市支持科创企业赴海内外上市融资,2024年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2家,累计上市企业579家;
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设立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50%……
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保险业积极发展智能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证券业加大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等支持,创投业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
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深圳是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中民营经济最活跃的,这里有很多世界领先的产业,而这些产业里的数据都可用于AI大模型的训练,并能反哺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升级。”兔展智能创始人董少灵认为,丰富的产业数据及应用场景是深圳的最大优势。
创新应用场景是打通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深圳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全屋智能等“深圳制造”在全国全球“叫好又叫座”。
坚持把整座城市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深入开展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正是深圳锻造AI长板的坚实底气。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深圳在先进制造、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开拓一批应用场景,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不久前,深圳福田区推出70名基于开发的AI数智员工,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政务服务全链条,并实现从需求识别、模型训练到场景应用与优化迭代的闭环运行。接下来,深圳还将积极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动产品在教育、家庭、医疗康养等服务领域及工业制造、安防巡检、抢险救灾等领域试点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推广应用政策,让新技术更好更快变成产品,进入千行百业和千家万户。
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口碑最佳城市”
“这是一座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创业氛围的城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深圳创业时,列拓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志中满脸振奋地表示,深圳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政府支持政策,还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投资机构。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深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三化一对照”的思路,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口碑最佳城市”,累计迭代推出1500余条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56.2万户,平均每月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累计总量440.4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圳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科创实力持续增强,是民营企业注重创新发展的结果,也离不开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包容的创新环境,以及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深圳长期关注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助推民营企业提升科创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民营经济的繁荣。
一边忙事业,一边享生活。在深圳,逛公园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必选的周末节目。2024年,深圳加大力度建设“山、海、城、园”有机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公园总量已达到1320个;2024年深圳同步开通5条地铁新线(段),全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增至595.1公里;新改建自行车道超700公里、累计达4415公里,路网密度保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