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敏
01
细节惊艳,剧本优质
谈及创作时,周鸿祎说道,“这部短剧是第一部由 参与编剧的短剧,很多剧情都是 DeepSeek 设计策划的。DeepSeek 的设计学习了《终结者》,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统治了世界,但被我带领的黑客给黑掉了,所以未来的人工智能就派了一个可随时变身的美女机器人(黄奕饰)来暗杀我。”
“按照 DeepSeek 设计的情节,黄奕先是在咖啡里下毒,但是我不喝咖啡,然后她在假装给我按摩的时候给我锁喉,把我勒得喘不过气,然后我把她摔倒在地,趁机逃走。DeepSeek 还设计了很多武术细节。美女机器人想杀我中间试图诱惑我,这种情节我都没想出来,DeepSeek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很强。”周鸿祎说道。
该剧的制作方西安达林创始人杨林达则介绍道,“这部剧深度融入了 AI 技术。在剧本创作阶段,AI 不仅参与了创意构思,还协同编写了剧本,剧本的最终版便是借助纳米 AI 完成的。”
杨林达也坦言,第一次用纳米 AI 搜索时,其实是带着质疑的态度,但是确实借助AI生成了很多创意,“我们提供了剧本的基础框架,再次放入纳米 AI 搜索中进行二次创作后,AI 给出的创意让我们感到很惊艳,提供了许多我们之前未曾想到的想法。”
相较于大家常用的先用 AI 工具生成框架,将 AI 当作辅助工具的做法。这次,杨林达则是让 AI 生成了剧本的终版
口碑和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用户对 AI 写剧本的接受度很高。
剧本创意之外,AI 在该剧特效生成上的助力,更是给了所有主创一个惊喜,并实打实地达到了降本增效的制作效果。
02
从后期到特效
在短剧内行人的后台里,经常能收到从业者的此类私信。日益增高的短剧制作成本,不仅将很多人拦在了门外,也让很多人不敢尝试科幻、悬疑等更多的短剧类型。而《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则让大家看到了新样板。
作为一部科幻短剧,该剧有很多精彩的场面。比如该剧开头,黄奕饰演的机器人一身黑色皮衣上线,随后伪装“刺杀” 250 集团周总(周鸿祎饰)。随后,黄奕跳楼追杀,周鸿祎在异象中突然穿越到了古代。
杨林达介绍道,剧中黄奕从大楼楼顶跳跃的场景,并非实拍,“如果实拍,至少要花7个小时,即使使用绿幕拍摄也需要吊威亚,实际上人都没有去现场,所有场景都是虚拟的。我们直接通过图生视频技术,拍摄了黄奕几个不同角度的面部照片以及不同表情,就生成了一段视频。”
此外,短剧片场时常会遇到杂音多、现在录音难等问题,需要演员拍摄完成后再次补录声音,费时费力。在这方面该剧则使用了 AI 克隆声音技术,通过大模型学习演员原有的 5 秒声音素材,就能生成带有情绪的台词,迅速完成后期配音。
剧中马和骑车比赛速度的戏,看起来激动人心,场面宏大。传统拍摄中,会需要车到现场实拍,费时费力。而该剧在拍摄时只需要拍摄车辆不同角度的照片,然后在实景中通过 AI 生成视频,输入指令就能生成所需视频内容。
今年春晚,由张艺谋导演的节目《秧BOT》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节目中,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走动、跳舞、扭秧歌、转动着秧歌手帕,成为话题焦点,机器人背后的公司宇树科技也引发关注。
而在《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也惊艳登场,完成了精彩的表演。
周鸿祎介绍道,曾向王兴兴借机器人客串短剧,但因为机器人上春晚转手绢儿没档期。最终,一只机器狗成功上位,与 DeepSeek 一起成为剧中最硬核科技元素。剧中,这只宇树机器狗虽然只是友情客串,但是有自己单独的桥段。网友称赞道,“宇树机器狗也是老演员了。”
据了解,剧中的核心技术,是“纳米AI搜索生成特效”,即通过 AI 算法自动生成场景、服装甚至动作设计。与传统特效相比,AI 技术不仅能将成本压缩至十分之一,还能实现更精细的画面效果。例如,剧中需要还原千年前的宫殿群,AI 可通过数据库快速匹配历史资料,生成符合朝代特征的建筑模型,避免了人工建模的耗时与误差。
相较于传统短剧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动辄上十万的制作费,该剧则通过借助 AI ,节省了这笔费用。
这也彰显了周鸿祎拍摄该剧的长远布局,即“用技术打破行业固有思维”的愿景——传统影视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而 AI 技术正以颠覆姿态闯入,重构规则。
巧合的是,剧中的主线人物“女皇帝”,也意在呼应 AI 技术对传统权力结构的挑战。
03
一场AI短剧的革命
短剧内行人也试用了纳米 AI 产品,发现其可以自动产出剧本,从而改变了短剧以往高度依赖于编剧个人经验与创意的状况,使短剧内容更具创新性。
文字产出视频后,可以通过图生视频功能一键完成视频创作,视频连在一起,便完成了完整的故事创作。
图生视频
届时,AI 将为短剧行业带来一场自内向外、加速迭代的行业革新之路,迎来好内容的新爆发增长点,一场轰轰烈烈的 AI 短剧浪潮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