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鼻子堵堵的,眼睛痒痒的,
喷嚏、咳嗽一个接一个……
这是不是感冒了?
也有可能是过敏了!
春天是过敏高发季节,说到过敏,你是不是也和有约君一样有相似的困惑:
为什么感觉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
自己原本是“不过敏体质”,为什么忽然开始过敏了?
小时候过敏的东西,长大反而症状轻了,甚至完全不敏感了?
为什么“过敏体质”会改变?
与年龄增长有关吗?
春天出现哪些症状,
提示你可能被过敏“缠”上了?
今天一次解答你的这些疑惑!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过敏”会不会遗传?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通常是受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科学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殊基因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换句话说,“会遗传的”不是敏感或过敏反应,而是过敏体质。
皮肤科专家介绍,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所有物质都是潜在的过敏原,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致敏。
有些过敏原是强致敏原,可以对大多数接触者造成过敏反应。
生活中的多数过敏原都是弱致敏原,往往需要数天或数周甚至数年的接触,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发过敏。从接触某种物质到这种物质致敏机体,这段时间叫作这种过敏原的致敏期。
还有一个问题也让人在意:过敏的人,真的越来越多了吗?
多项过敏性疾病的专家共识、指南数据显示,过敏患者的确有增加趋势。
有专家认为,过敏与现代社会卫生条件越来越好、工业化的程度、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有关系,压力、情绪、作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吗?
有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过敏体质”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我们在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生活环境和机体的条件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有可能产生一定变化。
总的来说,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出现,依赖于过敏原的反复刺激与接触,如果有效地回避过敏原或减少过敏原的暴露,就可能使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情况一:“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过敏”
这类人通常携带过敏的易感基因(多基因),但由于幼时没有暴露在过敏原环境中,或是暴露时间不足、接触频率少而不足以诱发免疫反应;而当其长大后,不断暴露于某种过敏原的环境中时,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导致出现了致敏,渐渐发展到过敏。
以动物皮屑过敏为例:
人们一般在家中养猫或养狗一段时间后,才逐步显现过敏症状;
人们如果在小的时候不养宠物,自然会出现小时候对宠物不过敏、长大之后才出现对宠物过敏的情况。
情况二:“小时候过敏,长大后症状减轻甚至脱敏”
这类人在幼时,往往是对少数几种物质过敏。专家介绍,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肠道、皮肤屏障功能较差,因此,有部分儿童的过敏症状确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甚至耐受。
比如,超过50%对牛奶、鸡蛋敏感的儿童,可在5~10岁后产生自发耐受,并且持续终身。
另外,一些人在小时候对空气里某些吸入性过敏原过敏,比如某种花粉;而他们在长大后移居到别处,当地没有这类植物花粉飘散,过敏也就自然“痊愈”了。而像尘螨这种几乎处处都有的过敏原,则往往会终身过敏。
春季这些常见“小毛病”
很可能就是过敏所致
鼻塞、流鼻涕,就是感冒?
眼睛发痒发红,就是发炎?
身上有瘙痒红斑,就是蚊子咬?
皮肤干燥发痒,是因为“缺水”了?
其实这些症状背后,
很可能是过敏在捣乱!
如果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眼睛痒、皮肤瘙痒、呼吸不畅甚至困难等症状,且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数周或这个过敏季节,就要怀疑是过敏,必要时要积极就医并进行规范治疗。
针对几类高发的过敏性疾病,有约君整理了实用的“自救指南”。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它是最常见的过敏疾病,南方地区多以室内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为主要过敏原;北方地区除了室内过敏原外,花粉过敏也比较多见。
此外,换季时空气成分改变、气压变化,还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俗称“气管过敏”)。
过敏性鼻炎可不只是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这么简单,还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重度过敏性鼻炎,若不积极治疗,还可能引发。
如何应对?
①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喷雾剂、抗白三烯药物等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咨询是否符合脱敏治疗(免疫治疗)条件。
②鼻腔冲洗。常规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能缓解鼻塞和鼻痒。
③远离过敏原,增强免疫力。适当运动锻炼,如游泳、散步、慢跑和瑜伽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咽痒、咳嗽、胸闷气短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气促、喘鸣、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如何应对?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是含有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通过吸入装置控制病情。
如果是季节性哮喘发作的人,可咨询专科医生的建议,判断是否可在高发季节前就开始持续规律用药,直至度过高发季。
一旦哮喘发作,如果喘息较重,应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用药;如果是严重哮喘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完整说完一句话、喘息声音响亮、脉搏过快时,要及时送医治疗。
过敏性皮肤病
春季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有过敏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肤病、等。
如果发现身上长了大片的片状风团,伴有明显瘙痒、红肿,就要警惕过敏性荨麻疹,过敏原可能来自感染、药物、食物、昆虫叮咬或接触了某些过敏物品。一般以预防过敏原为主,同时采取糖皮质激素配合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接触植物花粉、洗涤用品、护肤化妆品等出现了小丘疹、红肿、红斑、灼热、水疱等,要警惕是接触性皮炎。
如何应对?
①可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止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光疗等。
②难治易复发的患者,还可通过斑贴试验、抽血查变应原等方式明确过敏原,避免接触。
③急性发作期适当忌口,平时对于食物过敏原阳性检测大于二级的食品应小心食用;
④平时注意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舒缓压力,做好皮肤清洁、保湿、防晒。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高发期如果出现眼痒、频繁揉眼、结膜充血发红、频繁流泪、有灼热感、畏光、分泌物增加以及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尤其是还伴有鼻腔过敏、皮肤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患有过敏性结膜炎。
如何应对?
①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组胺药、抗过敏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适当冷敷或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切勿揉眼。
②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明确并去除过敏原,常有植物花粉、尘螨、湿冷空气、动物毛发等。
③注意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减少与动物、花草接触的机会,少吃海鲜等,尽可能地避开可能的过敏原,同时要锻炼好身体,提高免疫力,以减轻过敏发作。
综合自健康中国、大众健康杂志、健康有约、广州日报往期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