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Jawbone UP崭露头角,智能硬件开始充斥消费者的视线,国仁也带着自己的团队,投身到智能硬件领域当中。
创业之前,国仁在老东家打造了一个叫做《硬件再发明》的自媒体品牌,去顺应媒体的发展趋势,而我问他为什么会叫做“再发明”,他说,“现在所谓的智能硬件都是对传统硬件的再造,包括一些产品引入智能方案或者全新的智能产品”。
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进入消费者生活,我跟国仁聊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智能硬件仍然很鸡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智能穿戴设备多只提供数据,而不提供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对消费者来说数据有用,但却是抽象的,没有可以具象化的东西,在面对设备收集起来的数据时,人们仍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怎么做。
“智能硬件确实有很多鸡肋,但为什么说仍然是一个大方向,因为现在只是过渡期,数据虽然给不了什么,但是穿戴设备正在朝一个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国仁说。
我问他,如果要找一个2014年最出彩的初代设备的话,会是什么,“小米手环和Misfit Shine”,他告诉我。
“Misfit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它解决了众多产品都存在的弊端,比如说存在感比较弱,穿戴舒适,续航问题得到保证,能够提供时间,自动侦测睡眠;小米虽然没有新的概念,但是配合小米手机身份识别不错,再一个就是79元的价格”,这一点应该会有很多人认可。
智能硬件市场,除了国际品牌,最令国人长脸的,非DJI莫属,到目前为止,DJI的产品已经先后进入了欧亚、北美等国际市场,国仁说,“DJI胜就胜在市场做得好,另外一个就是它确实在潜心研究产品”,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讲,DJI也有不够人性化的地方,“它的几个关键性的部件不保修,然后维修成本偏高”。
的确,市面上绝大部分在售的产品,你可以称之为四轴飞行器,也可以唤其为无人机,之所以外界普遍吐槽售价过高,零部件太贵,无法承受维修成本,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类产品并不直接面对大众消费者,你或许会看到《后会无期》里面的航拍镜头,也可能发现《爸爸去哪儿》也在用类似的拍摄工具,哪怕是在婚礼或者比赛的现场,都可以看到无人机的身影,但它们出现在这些场景下,基本都是辅助工作,而并不是一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