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8xhul0

http://fabua.ksxb.net/com8xhul0/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女士
  • 电话:17378302950
以金华市近年来殡葬改革现状 浅谈殡葬改革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以金华市近年来殡葬改革现状 浅谈殡葬改革的发展 金华市

一、殡葬改革概述

以金华市近年来殡葬改革现状 浅谈殡葬改革的发展

(一)殡葬改革研究的背景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政风民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受“入土为安”传统丧葬观念的影响,对推进丧俗改革、推动行业发展产生较大阻力,“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充分尊重民间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科学推进殡葬改革,达到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破除封建迷信丧葬陋俗,提高社会文明的目的,成为关系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民政部、两办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火葬、生态安葬和文明低碳祭扫,再次将生态安葬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6年3月,民政部又联合九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推行生态、文明的绿色殡葬、全面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殡葬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移风易俗变革,其解决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殡葬行为,更涉及到人们的殡葬观念、意识的改革,必将会造福子孙后代,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二)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

1.实施殡葬改革是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部分农村地区零星乱葬滥埋、修大坟现象比较突出,钢筋水泥构建的墓地,不仅浪费本已有限的土地资源,更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妨碍了耕作和城市开发。同时,缺乏合理的殡葬规划,加之较盛的攀比心理,豪华墓日益增多,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殡葬改革已是形式所迫,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认知误区,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大力提倡节地安葬的葬式葬法,通过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减少殡葬用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实施殡葬改革是破除丧葬旧俗,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民政部门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倡导树葬、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但从实际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市民对绿色殡葬尚未认可,受传统观念影响和迫于社会舆论压力,生态安葬比例较低。群众在祭祀和办丧过程中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场所各种丧事扰民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传统的殡葬礼俗文化中传承和发展文明现代的丧葬礼仪和治丧模式,用先进的殡葬文化引导人们积极健康的殡葬行为,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与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扫结合起来,厚植符合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增强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抵制消极、腐朽、低俗的殡葬文化影响和侵蚀,努力提升全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

3.实施殡葬改革是减轻办丧负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调查中,金华市坚持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殡葬服务网络,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惠民制度,减免了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服务费用,减轻了群众的治丧负担。但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丧事活动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成为一些群众的巨大家庭负担,形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阻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脚步。亟需通过推进殡葬改革,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丧葬观,培育核心价值观,在丧葬活动中体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4.实施殡葬改革是革新服务模式,促进殡葬行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殡仪服务方面,一些地方长期停留在粗放式、低水平的供给模式,服务缺乏人文内涵和创新精神,一些殡仪机构无证经营,不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牟取暴利,还非法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孝道文化变味、公序良俗失效,缺乏发展动力。对此,必须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加快转变传统殡葬服务方式和公墓发展模式,强化殡仪馆、公墓殡葬服务窗口内部管理,加快推进殡葬服务便捷化、专业化水平,开展“一站式”服务,人性化服务,让群众更满意。引导殡葬业向文明、绿色、人文、生态的方向转型升级,为子孙后代留存宝贵的精神财富、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概念界定

(一)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是指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但是并不是完全强制群众实行火葬。提倡火葬,逐步限制土葬,最终完全用火葬代替土葬。

(二)节地生态葬

节地生态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四边三化

“四边三化”行动指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简称“四边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简称“四边三化”行动)。

三、金华市殡葬改革的现状、特点及问题

(一)金华市殡葬改革的现状

金华市位于浙江之心,交通便捷,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近几年,金华市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建立生态安葬奖补政策与制度,加大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做好老墓区的生态化改造。自从启动殡葬改革以来,金华市各级民政部门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06个骨灰堂,有51个乡镇、205个行政村开展了“无坟村”创建行动,近三年治理坟墓约16.5万多穴,节约殡葬用地约3800余亩。全市累计投入7.2亿元用于建造节地生态安葬设施。通过奖补措施,有效推开了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殡葬需求。为鼓励海葬,出台了海葬实施办法,每年组织实施两次海葬,对金华户籍亡故居民海葬实行政府买单免除一切费用,并无偿提供简易骨灰盒,鲜花、花瓣、礼仪服务等项目,还负责4名随行家属的基本费用。自2013年以来,金华市已连续13次组织了集体海葬活动,为278位逝者实施了海葬。为纪念逝者,金华市龙山公墓专门在园区建造了一座海葬纪念园,让每位逝者的家属都能有祭奠亲人的场所。

永康市建成了目前全金华数量最多的骨灰堂,有8个大型的镇区联建骨灰堂,263个行政村单独建设骨灰堂, 骨灰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青山白化得到有效治理。义乌市率先出台奖励政策,实施树葬、花葬、草坪葬的,奖励10000元,实施骨灰撒散的,奖励15000元。金东区统筹规划新建或扩建生态墓区,进入骨灰堂的每例奖励3000元。武义县从2018年起,用3年时间,集中建设村级公益性草坪生态公墓。由县财政全额补助草坪生态公墓、管理用房等费用。对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的居民,给予 15000元的奖励;实行海葬的,给予20000元的奖励。永康市对骨灰堂建设奖补力度最大。乡镇建设或多村联建骨灰堂,给予25万元至65万元不等的奖励,总计已下拨奖补资金超过1.8亿元。

(二)金华市殡葬改革主要特点

1.坚持殡葬惠民,政策激励,殡葬改革工作焕发新活力。一是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全市殡葬基本服务于2013年实现免费全覆盖,已减免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服务费用近1.6亿余元,其中仅市殡仪馆火化约3.5万具,减免费用近3200万。市殡仪馆还实行绢花花圈免费租用,既美观环保又减少浪费,大大减轻了群众治丧负担。二是出台生态葬法奖补政策。截至2017年底,各县(市、区)都制定出台生态葬法的奖补政策,对采取海葬、撒散和树葬、花葬、草坪葬的实行奖励,对骨灰堂建设实行财政补助。2014年义乌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实行奖补政策,迁入生态公墓的补助800元/穴;采用就地深埋的补助500元/穴。骨灰存放堂的,每穴补助1000元。永康市骨灰堂建设和骨灰跟踪管理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对考核前5名各奖励5万元。三是创新祭祀方式。开展以鲜花换鞭炮活动。全市各地公墓在清明、冬至期间做好禁燃禁鞭炮同时,免费向市民发放“菊花”20万枝,绿色殡葬得到市民认可。金华、兰溪等地在公墓内设立海葬纪念碑,让海葬逝者的家属能有祭祀的场所。东阳市投入50多万元,新建放生池、24孝文化长廊等,打造孝文化主题陵园,推介厚养薄葬的现代殡葬理念。

2.坚持加强整治,跟踪监管,丧葬陋习治理实现新提升。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生态安葬成果,构建节地生态安葬长效工作机制,我市加大整治和监管力度,主动应对乱埋乱葬等殡葬歪风,从源头上抓好殡葬整治,破除丧葬陋习。一是大力整治,切实改变“青山白化”面貌。结合“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要求,从2015年开始,金华市成立“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小组,协调国土、林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改变“青山白化”旧面貌。2018年金华在全市部署开展“无坟村创建行动”,实现无坟化治理、生态化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浦江、义乌、金东等地围绕“美丽乡村”精品线范围,先后整治坟墓65000多穴。二是跟踪管理,源头遏制乱葬乱埋现象。磐安、义乌等地修订《骨灰安放管理办法》,明确逝者遗体火化、骨灰领取、骨灰安放、一次性丧葬补助金领取等每个环节跟踪管理的流程、职责。各地民政局联合各乡镇、殡仪馆建立微信工作群,将每例逝者火化时间、骨灰领取时间及时通知乡镇、村,做到信息快速交换、反馈,做好每例骨灰的跟踪管理。永康市规定骨灰必须生态安葬,如所属行政村未建成骨灰堂,骨灰可免费寄存市殡仪馆,待建成后再领回。对已领回的骨灰安葬情况,由民政局进行不定期抽查。不符合生态安葬的,由镇(街道、区)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

3.坚持宣传引导,创新方式,节地生态安葬取得新成效。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节地生态安葬得到认可。近年来,金华市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制作殡葬宣传小册子,粘贴标语、悬挂横幅、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市民更加认可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刚推行生态葬时,全年只有8例,2012年10例,但2018年有 200多例。虽然选择生态葬依然少数,但生态葬逐渐得到认可。二是创新激励方式,变逝后奖补为生前享受。浦江推出“签订生态契约、生前享受奖励”的生态殡葬政策,规定年满70周岁以上自愿签订相关协议申请逝后实施节地生态安葬的本县户籍居民,可在生前一次性领取奖励资金,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选择生态安葬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多方协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发挥殡葬行业协会作用,2017年3月成立了金华市殡葬协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如: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技师学院等高校学生参与体验生命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服务。今年清明金华市殡仪馆举办了“知生死、悟人生”感悟人生体验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上微博热搜后,72小时点击量就达到9000多万。

4.坚持政府统筹,村民自治,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努力提高集约化、生态化安葬程度,金华市坚持政府统筹,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骨灰堂安放,实现无坟化治理、生态化改造。通过开展“无坟村创建行动”,发展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金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统一规划,镇村联建。永康市在城区四环线内村(社区)由市统一规划建设骨灰堂、公益性公墓,其他村提倡以镇(街道)或若干个相邻村统一联建。目前,全市共有8个联建骨灰堂投入使用,最小的28个村联建,最大的81个村联建。永康市在全域推行骨灰堂建设获得省政府熊建平副省长批示肯定,相关做法在《新华社内参》和《浙江领导专供》上刊登。二是统一标准,星级评定。武义县全域化推进村级公益性草坪生态公墓建设,并制订《村级公益性草坪生态公墓建设标准》。东阳市出台《生态墓地星级化管理办法》,积极探索生态墓地星级化管理。全市在基本实现生态墓地全覆盖的基础上,以生态化、园林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生态墓地道路、停车场、焚烧坑、制度牌、警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永康市在推进骨灰堂建设中,发挥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年协会等主要群体作用,组织实地参观成功样板村,与村民交谈,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消除群众顾虑和矛盾,统一村民意见。

5.坚持提升服务,完善设施,群众殡葬需求得到新改善。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殡葬服务网络,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惠民制度。一是抓好服务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建有火化殡仪馆8个,年火化量约3.3万具,经营性公墓11个,乡村公益性墓地1352个,骨灰堂(乡村骨灰存放处)406个。二是抓好行风建设。强化殡仪馆、公墓殡葬服务窗口内部管理,加快推进殡葬服务便捷化、专业化水平,开展“一站式”服务,人性化服务,让群众更满意。根据财政状况,探索扩大惠民服务项目范围。三是抓好殡葬设施建设。近几年各地财政投入近5亿元,对各殡仪馆进行改扩建及设施改造,在殡葬设备更新时,严格按照环保节能要求进行,在市殡仪馆所有火化机已完成安装尾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争取2020年前全市火化机100%安装尾气处理装置。四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市推进逝者“身后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全域化实现办理身后“一件事”除火化外“零证明”“零跑腿”,让“伤心事”宽心办、贴心办,得到群众广泛好评。截至11月底,全市通过联办平台为14000多名逝者办理“身后事”。

(三)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受到观念的影响和财政的制约,金华地区在推行节地生态葬过程中,有部分县、市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也是制约当前节地生态葬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生态奖补政策覆盖范围较小,有些生态奖补政策仅对骨灰楼存放和海葬,奖补范围太窄,不利于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没有建立针对生态殡葬建设统一有效的考核和奖罚机制,导致年度目标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奖罚不分明,造成许多殡葬单位产生了认识不到、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2.节地生态安葬比例不高。据统计数据看,金华各地树葬、花葬、草坪葬这些新型葬式葬法的比例一般都低于10%,有个别地方甚至5%都不到,而海葬、骨灰撒散都是通过近几年政府的宣传,比例有所提高,但总量还是太少,不保留骨灰(不占地)仅占当年骨灰安葬的1%。多数市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和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亡者家属骨灰安葬还是愿意选择传统的墓位安葬为主,有些地方的墓穴面积超标建设,大墓或豪华墓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完全违背了节约土地、保护生态和厚养薄葬的精神。

3.殡葬工作缺少部门合力。殡葬管理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各乡镇,由于政出多门,缺乏专门机构牵头,管理职能分散,在工作中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加之街道办事处、村居、社区认识和监管仍不到位,特别是个别部门和乡镇对殡葬改革工作缺乏主动性,殡葬改革基层基础仍比较薄弱。在殡葬执法方面,大多靠民政部门单打独斗,部分部门总是认为殡葬就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多数选择回避搪塞,致使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4.节地生态安葬宣传不够。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方式积极进行了宣传与引导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但还是存在力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正能量传播不到位,特别是在节地生态葬宣传方面受到传统丧葬观念的抵制,市民真正自觉接受节地生态葬的逝者和家属还是少数,多数的群众还是愿意采用传统墓位葬,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难以接受,这种现象在一些老年人身上尤其突出。

5.殡葬公共服务品质低。部分地区殡葬管理模式落后,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经营理念陈旧,服务项目产品单一,只能提供简单的落葬和骨灰入楼等基本服务,环保葬式、骨灰撒散、骨灰祭拜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缺乏,不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部分经营性公墓推行节地生态葬积极性不高,产品提供不足,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个性化群众需求;有些地方公墓位置偏远,不方便群众集中安葬、祭扫。同时,殡葬领域服务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等问题比较突出。

6.公益性墓地及骨灰楼建设难。在公益性墓地及骨灰楼建设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地方政府缺乏对公益性墓地及骨灰楼建设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没有统一规划,导致乡镇公益性墓地及骨灰楼(堂)建设规划不完善。一些乡镇(街道)的公墓建设基本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未经规划就擅自建造,从而造成了现有的公墓“小、散、低、乱”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公益性墓地和骨灰楼建设不可避免要占用一部分的山地、林地或耕地,受政府用地指标限制,因此有许多乡镇的公益性公墓及骨灰楼无法建设,这也给当地群众就近安葬带来了困难。

四、殡葬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凝聚殡葬改革合力。殡葬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单靠民政部门很难推动,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满足群众安葬需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社会各界在殡葬移风易俗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二是明确职责定位。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殡葬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部门考核。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纪委、法院、公安、自然资源、民政、建设、市场监督等部门参与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殡葬改革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和解决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开展联合执法。集中开展丧葬陋习和乱埋乱葬的治理。目前,由于受到殡葬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国内殡葬业普遍存在执法难的问题。要联合多部门,将民政、公安、国土、市场监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建联合执法大队,配足执法人员和执法的设施、设备,解决执法取证等问题,按照职能分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上堵住乱埋乱葬行为,全方位提高殡葬执法的能力与效率,为生态殡葬建设提供保障。

(二)宣传引导,转变传统殡葬理念。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必须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关系,消除殡葬“负魅场”效应,搭建改革的载体和平台,让文明礼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殡葬改革作为社会习俗改革,必须长期坚持,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殡葬、生态殡葬,让社会大众广泛地了解国家在推进生态殡葬改革方面出台的政策与制度,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现代殡葬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更好地缅怀先人、表达孝心、教育后人,革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二是改变职能定位。殡仪馆是生命的“最后一站”,通过拓展殡仪馆职能或扩建殡仪服务机构,将殡仪馆建成克服死亡恐惧和去“昧”化的教育基地,让群众零距离接触“死亡”,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生与死,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最直观、有效的生命教育,对提升人们对人生历程的认识,改变厚葬薄养等传统的生命观,培养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裨益。三是强化党员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先导和动力之源,是殡葬改革顺利推行并取得长足进步关键。充分发挥党员、公职人员的带头作用,在操办直系亲属葬礼时坚持节俭简朴的原则,不大操大办,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在行动上为群众做出榜样,形成党员带头、带动一片的效应。

(三)加大投入,创新殡葬改革发展。随着生态殡葬深入改革,金华市节地生态葬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接下来应重点在如何促进和创新生态殡葬发展方式和方法上求突破。一是在奖补上,变死后奖补变生前受益。生前受益政策既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又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从2017年开始,已在探索鼓励人们在逝后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奖补政策,目前已经在全市覆盖。下一步应着重在增加奖补费用和签订生态安葬协议的年龄上进一步投入和优化。二是在统筹规划上,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城乡统筹、规模适度、节地生态、方便群众的原则,优先建设公益性骨灰堂,统筹建设公益性公墓,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处公益性安葬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村或社区为单位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殡葬行业规范,优化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和设施配置,力求设施先进、祭扫便利、形式美观、群众接受,将公益性公墓打造成集公益性、纪念性、人文性、生态化为一体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三是在监管上,突出违法行为的整治。以殡葬服务商家为重点,整顿殡葬服务市场,规范丧葬用品经营行为。严禁商家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提倡文明节俭治丧;严格查处花店和丧葬用品店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占道经营、出摊经营等行为;加强石材生产企业个体监管,查处违规生产超标准墓碑等行为;加强对丧葬乐队、和尚道士等丧葬表演人员的监管和引导。

(四)多方推动,提升殡葬治理水平。实现殡葬治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主导,离不开群众支持拥护,更离不开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一是村规民约约束。发挥村(社区)“两委”和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在殡仪馆或集中治丧场所文明节俭办丧,禁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建灵棚、游丧闹丧、办丧扰民。引导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二是殡葬协会推动。殡葬协会是殡葬服务行业的自治组织,应积极助推殡葬行业规范和有序发展,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倡导文明祭祀,充分发挥协调、协商、协作的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民政管理部门,有效的发挥协会自治自律职能,开展行业内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发挥行业信用管理主体作用,完善行业信用监管机制,积极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在服务市场、规范市场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三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社会组织+殡葬改革”的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支持各级各类民间组织主动发挥作用,让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同时民政部门加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化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让社会组织在保护绿色环境,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社会新风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