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平阴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下图是利用高等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的体外受精技术培育试管动物的大
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从而使精子具有与卵细胞
受精的能力。
(2)体外培养受精卵时,给予一定量的O:和CO”受精卵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0:的场所
是,消耗的O2是用于的产生。
(3)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利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胚胎
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答案】
⑴获能
(2)细胞质基质HO(水)
(3)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分割
解析:(1)获能的精子才能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才能进入卵黄膜完成受精作用。
(2)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即95%的空气和5%的CO”其中0,以
维持细胞有氧呼吸,用于第三阶段,产生水,细胞呼吸产生CO”发生在第二阶段,场
所为细胞质基质。
(3)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需要采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前通过胚胎分割技
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第2题: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
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水源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2)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
(4)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
降解能力—.
【答案】
(1)D
(2)原油选择
(3)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大
【考点】1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
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应该是选择培养基,培养基制作完成后进行灭
菌处理,所有操作应该确保无菌操作.
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2、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解答】解:(1)A.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A正确;
B.用氯气消毒水源,B正确;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正确;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应该用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D错误.
(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需要“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
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
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
涂布平板法.
(4)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
降解能力大.
故答案为:
(1)D
(2)原油选择
(3)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要求考生能
够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识记微生4勿分离与纯化常用接种
法,根据培养的要求确定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等.
第3题:请据图回答:
——389中COj的U
8t1o1•AOObl!电““惟叁山4-----------ejlf的4.00-1-------------「
叫二X
R1.00—7/——
…)-N----------------
010»30现度由
“同1田2WT
(1)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
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
中C3的含量.(填“高"、"低”、“基本一致”)。
(2)对绿色植物的叶片来说,光照强度大于图1中b点时,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
母)
(3)若图1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将温度调到30℃,
图1中b点将
向移动。
(4)丁图表示在密闭装置中测得的CO,变化量,在1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倍。若给该植物浇灌H「0,一段时间后,收集该
,8
植物周围的空气,发现其中有H20,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
程。
【答案】
第4题:线粒体是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染液对人口腔上皮活细胞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
的小颗粒。
(2)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基本支架都是,但外膜的磷脂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
0.9:L而内膜的磷脂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3:0.7。由此可推测。
(3)线粒体的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与某种古细菌(异养好氧型细菌)非常相似,有学者
推测线粒体是这种古细菌被吞噬后,并没有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了共生关系。
按照以上推测线粒体中应该含有的物质或结构是(多选)。
A.DNAB.RNAC.核糖体D.ATP合成
酶E.NADPH
【答案】
(1).健那绿(2).磷脂双分子层(3).内膜的功能比外膜更复
杂(4).ABCD
【分析】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两层膜,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功
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活体染色剂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
色。
【详解】(1)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所以用健那绿染液
对人口腔上皮活细胞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小颗粒。
(2)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但外膜的磷脂与蛋白质的质量
比为0.9:1,而内膜的磷脂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3:0.7,说明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
因为膜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由此可推测内膜的功能比外膜更复
杂。
(3)有学者推测线粒体是这种古细菌被吞噬后,并没有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
了共生关系。因为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RNA、核糖体,又因其为异养
好氧型细菌,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NADH,并在ATP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ATP。而NADPH
是光反应的产物,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按照以上推测线粒体中应该含有的
物质或结构有选项中的DNA、RNA、核糖体和ATP合成酶,综上分析,ABCD符合题意,E
不符合题意,故选ABCD。
第5题: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
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
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
的、;
(2)图1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
是:相比较燃烧过程,图1中能量逐级释放的意义
是«
(3)图2实验装置乙中,K0I1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
是o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
细胞呼吸方式是;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
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5)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
应如何设
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6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光反应)
一(2)(动力工厂)
一③(蛋白质运输通道)
*④(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一⑤(植物渗透吸水)
」⑥(储存施)
(1)物质A是,物质B是.
(2)结构E的功能特性是
(3)图中具有双层E的结构是(填写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
不同的是[—]—,
(4)细胞凋亡过程中,必须依靠[—]—的作用.
(5)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还有
【答案】
(1)蛋白质磷脂
(2)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②④高尔基体
(4)⑥溶酶体
(5)细胞膜和核膜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
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E为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0、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0、N,因此A为蛋白质,B为磷
脂;①为叶绿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液泡;⑥为溶
酶体.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A是蛋白质,物质B是磷脂.
(2)结构E为生物膜,其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图中具有双层E的结构是①叶绿体和②线粒体;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
能不同的是[④]高尔基体,其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细胞凋亡过程中,必须依靠[⑥]溶酶体的作用.
(5)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细胞,因此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
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的结构还有细胞膜和核膜.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磷脂
(2)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②④高尔基体
(4)⑥溶酶体
(5)细胞膜和核膜
第7题: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
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中乙可
(1)甲表示分裂时期,图中有有脱氧核甘酸链条,有一
个染色体组。
(2)丙表示分裂时期,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对。
(3)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细胞。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细胞。
【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6(3).2(4).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5).0(6).体(7).精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
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及同源变色体是否联会、分离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根据减数第
一次分现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判断是精子还是卵细胞的产生过程。
(1)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
色单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甘酸链,有2个染色体组。
(2)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8题: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
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C
【考点】F2:种群的数量变动;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表格分析,黑腹果蝇引入到奶瓶新环境中时,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
缓慢,随后增长加快,种群处于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
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
型增长.
【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
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错误;
B、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错误;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
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正确;
D、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第9题:(10分)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回
答下列有关变异的问题。
(1)对于原核生物而言,最常发生的可遗传变异
为,该类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
上时,有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辅助判断,比如贫血
症;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与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变异类型
是。
(2)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
的遗传疾病。
(3)请在下图中补齐发生染色体(仅呈现碱基序列)倒位前的核甘酸序列。
••••••••
••••….
畲染色体倒位
••••4ZZMIZMZZMZb••••••••
••••4HXUMZZHZb••••
【答案】
(i)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基因重组
(2)5
(3)(见下图,碱基序列全正确给分)
••••KIZMZMIIMZD1••••<AMDCZK3B••••
畲染色体倒位
••••CMsZMZMIZb****
解析:(1)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由于原核生物没有
染色体,因而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是基因突变。虽然基因突变用显微镜无法观察,
但有些基因突变可通过细胞的形态进行辅助判断,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有丝分裂
过程中,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
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见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特
有的变异类型。
(2)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3)双链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发生倒位时,双链所在平面内旋转180
度,才能使“组合”的DNA每条链中方向是一致的,详细见答案所示。
第10题: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
填文字)
(2)A的名称是.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而被灭活,最后由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其特点是.
【答案】
(1)②③
(2)效应T细胞
(3)②⑥抗体吞噬细胞
(4)④⑤反应迅速,细胞增殖分化快,产生抗体多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不
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答】解:(1)①是人体第二道防线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是细胞免疫,③
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是由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为效应
T细胞.
(3)结核杆菌是寄生在细胞内的病原体,当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时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
作用,即图中的②⑥(或②④⑥),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而被灭活,最后由吞噬细胞清除.
第11题:图为发生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
E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过程,A是结构,(有/
无)生物膜结构。若该细胞为原核细胞,则图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填
序号)。
(2)直接决定⑦中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模板是。在同一植
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细胞中,⑦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
是O
(3)若④为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则④作用于线粒体的0
(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分离动物细胞结构时必须首先破坏细胞
膜,破坏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
【答案】
第12题: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
素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总就缎扈7加矍。
大法皮层
抑制田2
(1)据图1可知,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运输才能完成,瘦素能特异
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决定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人体中与图1中a激素呈
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2)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
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此过程
中瘦素对靶器官起作用属于调节。
(3)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其中a-b->c-g-h
(填“是”或“不是")一条完整的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
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是。
(4)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
人能否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能”或“否”),请说明理由
【答案】
体液瘦素受体胰岛素体液不是负电
位否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
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由题图1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下丘脑,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大脑皮层。
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
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
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
【详解】
(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体液
运输才能完成。靶细胞上有瘦素的专门受体,受体是一类蛋白质类物质,故瘦素能特异
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瘦素与血糖调节
也有一定的关系,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
素,人体中与a激素呈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图中②下丘脑相
关神经兴奋,进而使④大脑皮层产生饱感,从而减少饮食,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但
是此过程中瘦素对靶器官起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3)图2中缺乏感受器和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成的反射弧,故瘦
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其中a-b-c-gfh不是一条完整的反
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
导致
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内膜电位是负电位。
(4)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
知: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
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点睛】
第13题:(08南京一中三模)(7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
(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
A控制白色素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
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B(位于1号染色体)
抑制(
A(位于3号染色体)
白色素----------------------►黄色锦蟹色素
(前体物)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o
(2)将一纯种黄色报春花和一纯种白色报春花杂交,若H代全部都开黄花,则白花亲本基
因型为;若F,代全部都开白花,F,自交得F?,Fz白花植株与黄花植株之
比3:1,则白花亲本基因型为一。
(3)某同学有一白色报春花品种,如让该品种自交,E代黄白花之比为3:13,其中黄花
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
(4)近年来发现,一些双链RNA小片段能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能将某双
链RNA小片段注入基因型为AABb报春花某些细胞中,使该植株开黄花,该双链RNA关闭的
基因是,若该植株自交,后代开颜色花,请在答卷
纸上用柱形图表示该植物自交性状及比例。
【答案】
答案:
(1)AAbb或Aabb
(2)aabbAABB
(3)1/3
第14题:1883年,德国人恩格曼利用水绵(一种绿藻)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
水绵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
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DA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细菌在B的分布情况是_____,原因是
⑵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从C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
(3)小李同学对B观察到的细菌分布情况作出了如下假设:细菌仅仅是被照射在叶绿体上
的绿光所吸引,而不是白光。请用C的观测结果来否定上述假设:
(4)下列对此实验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B.实验中的两种生物都可进行有氧呼吸
C.该实验可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实验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生成的氧气情况
(5)如果你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更充分地验
证C得到的结论正确,你应收集的数据是。
【答案】
⑴对照组B实验组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
在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2)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光合作用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速率相近,两者又比在绿光下的高
(3)细菌没有移向有绿色光束照射的叶绿体的部位,而是移向有红色点和蓝光点照射的叶
绿体
(4)ABC
(5)测量不同颜色的光照下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
第15题: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
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青霉菌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代谢产物。
(2)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
谢旺盛,—和一比较稳定
(3)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
后,,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答案】
(1)异养需氧型次级
(2)对数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
(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查微生物应用中抗生素的制备,霉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青
霉素为次级代谢产物,对数期菌体形态和生理稳定,常用作生产用菌种。
第16题:I.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是非常好的遗
传学实验材料。人们在孔雀鱼的培养和育种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关于核遗传的问题。
(1)几十年前,德国的一位育种者在众多的孔雀鱼幼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
体,并以此个体为基础培育出了“礼服”品种。“礼服”品种的产生可能来自(变
异来源)。若用“礼服”品种的雄鱼与其它品种的雌鱼杂交,子代个体中雌鱼均表现“礼服”
性状,而雄鱼均无“礼服”性状。以此现象判断,“礼服”基因有可能是位于一染
色体上的性基因。“白金”品种身体前半部为明亮的银白色,“白金”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若要以已有的“礼服”品种和“白金”品种为亲本培育“白金礼服''品种,
应选用“”品种为母本,"”品种为父本。
(2)“双剑”品种尾鳍上下缘延长,有人在实验中用两尾无“双剑”性状的亲鱼杂交,后
代中雌雄均出现一定比例的“双剑”个体,若用A和a(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表示“双剑”
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请你用遗传图解解释此现象。(要求写出配子)
(3)日本孔雀鱼育种者培育了名为“美杜莎”的品种,只有雄鱼表现出品种特有的性状,
经检测该品种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且两条Y染色体上所带的基因存在明显差异。“美
杜莎”品种的产生有可能是在_______性亲代个体的减数第次分裂中遗传物质分配
异常所造成。
II.金鱼是家养鱼品种,用于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请利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知识,回答以
下问题。
(1)有实验证明,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其后代都能正常繁殖。这说明金
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现象。
(2)金鱼的每一种变异性状(如透明鳞、龙眼、多尾鳍等),最初都来自于基因突变。现
在市场上出售的金鱼,一个个体上常表现多种人们喜爱的变异性状,这主要
是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3)当紫色鱼与灰色鱼杂交时,所得的R全部为灰色鱼。M自交时,所产生的下一代中灰
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接近15:1。这时,紫色鱼的基因型是(自拟基因
符号)。
【答案】
I.(1)基因突变(变异来源)X显礼服白
金
(2)请你用遗传图解解释此现象。(要求写出配子)
遗传图解(略)
(3)雄,二。
II.(1)生殖隔离
(2)基因重组
第17题:如图,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
过程.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0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qT
♦
o
l
a
5
拚
易
如
家
爱
图2
(1)图1中能产生H0的过程是(填数字标号).
(2)图1中过程①?⑤能在夜晚为银杏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ATP的有(填
数字标号),物质丙为,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
成[H]和,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
有利于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从图2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
果不显著,原因是.当CO,浓度为300uinol?mol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
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
(4)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浓度为800nmol?mol,移至
CO浓度为2000umol?mol,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的含量将会.
【答案】
(1)③⑤
(2)②④⑤CO,ATP(或甲)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3)温度低,酶活性低呼吸速率较高
(4)增加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暗
反应阶段,④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表示ATP,乙表示
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图2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
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解答】解:(1)图1中能产生H。的过程是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分别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暗反应、细胞呼吸
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可以有呼吸作用提供,
图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②④⑤)都能产生能量,都能为该过程供能.根据图1可知,
物质丙为CO,.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和ATP(或甲),
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色素和酶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在15℃条件下,由于温度低,酶活性低,因此该条件下增加CO浓度对提高净光合
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2中当CO」浓度低于300U
mol?mol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可能是光合作用
受CO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C和15C时强.
第18题: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②核糖体、核酸和ATP都含有C、
H、0、N、P这五种元素③无氧呼吸不需要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④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⑤细
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⑥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02的固定和
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⑦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坏
死都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
A
【分析】
1、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DNA、RNA>ATP、磷脂组成元素都由C、H、0^N、P五种元素。
3、无氧呼吸可分为两个阶段,下面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来说: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因中进行,一摩尔的葡萄糖分解为两摩尔的丙酮酸和2摩尔的还
原态氢;第二阶段,也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上一阶段生和成的丙酮酸被还原态氢还
原,生成物则根据不同的生物而不同,对于酵母菌的大部分植物的细胞来说,生成酒精
和二氧化碳;对于动物细胞来说,还有马铃薯块茎,生成物为乳酸。
4、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
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
行的。II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
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
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5、①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
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
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
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③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
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
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
减慢。
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
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就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①错误;核糖体、
核酸和ATP都含有C、II、()、N、P这五种元素,②正确;无氧呼吸不需要0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③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
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是物质,不是能量,④错误;细胞
都能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⑤错误;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O,的固定和
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⑥正确;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
动,⑦错误;故②⑥正确,故选A。
【点睛】
第19题: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GG为高秆,Gg为中秆,gg为矮秆。
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
株高与这两个基因的数量正相关。下图是培育转基因油菜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用到的工具酶是,可用
含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油菜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能在植物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
(2)若将一个B基因连接到了矮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且B基
因与g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样的转基因油菜表现
为,该转基因油菜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高秆植株
应占O
(3)若将一个B基因连接到了中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培育了
甲~丁四种转基因油菜(如下图)
①这四种油菜中,丙植株的表现型与其余三种植株不同。理由
是。
②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这四种转基因油菜分别自交,子代有3种表现型的
是,另外还有一种转基因油菜的自交子代也有3种表现型,
请在右图
中的染色体上标出B基因的位置。
【答案】
(l)DNA连接酶草丁瞬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DNA上
(2)中秆1/4(或25%)
(3)①B基因插入G基因中,导致G基因被破坏,植株体细胞内的
高秆基因只有一个,仍表现为中秆
②丙(B基因的位置见右图)
第20题: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与剑形,其中一种性状由
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控制,三对基
因均独立遗传。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统计结果为:波
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R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统计结果为:波状齿
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lo请据此分析下列问
题:
(1)控制叶形的基因有对,判断依据是
(2)F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均出现了锯齿植株。请解释出现该遗传现象最
可能的原因(用遗传图解作答)
(3)若让F,植株自交,再把F,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
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4)检测(3)实验中F,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发现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
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答案】
(1).两(2).F,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
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3).
则:FJAa
波状齿波状齿
I®I®
FJAA(纯合致死)2Aaaa晌AA(她合致死)2A.o
波状火锯齿
波状齿裾齿(4).
0(5).BbCc
【分析】
分析“F,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
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F.中波状齿:锯齿=(30+2):(15+1)=2:1,
说明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波状齿的纯合子致死。条
形叶:剑形叶=(30+15):(2+1)=15: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叶形是由两对等
位基因控制。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是条形叶。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F,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所以控制叶形的基因有2对。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波
状齿的纯合子致死,所以群体中存在的波状齿均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出现性
状分离。用遗传图解解释如下:
F*Aa则:FiAa
波状齿波状齿
1®
FiAA(纯合致死)2AsaaF>AA(纯合致死)2Aaaa
波状火:锯齿波状火锯齿
(3)由于锯齿的基因型为aa,且根据分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条形叶,所以剑形叶
基因型为bbcc,若让F,植株自交,再把F,中锯齿剑形叶植株(aabbcc)各自隔离种植并
自交,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
比例是0。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有bbcc表现为剑形叶,所以R中条形叶植株测交后代中条
形叶:剑形叶=3:1,说明F中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bC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