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百度推广账户怎么暂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百度推广账户怎么暂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百度会不会开放自媒体平台?
- 百度浏览器为何停止更新?是运营不下去了嘛?
- 百度涉嫌监听用户通话,江苏省消保委已提起公益诉讼,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你可能不知道百家号,亦或许百家号不出名,所以你误以为百度没自媒体平台。
百家号就是大名鼎鼎百度旗下的自媒体平台!百家号不为人所熟知?百家号的现状如何?下面我给你分析一下。
说实话,百度最有实力领航自媒体平台,但从自媒体发展来看,百度自媒体平台又相对滞后,它无法与蒸蒸日上的今日头条抗衡,更不用说与微信公众号的百家争呜状态媲美!
那么,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百度输在哪里呢?
一、抢占先机的意识不足。百度决策者没有对自媒体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较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来说,反应较慢,抢占先机意识不足。
二、对自媒体的发展规划,缺乏超前的规划意识。从目前来看,百度百家明显滞后,很多平台设计都是学今日头条进行的,给人一种无规划、无方案的感觉。
三、投入力度不够。百度很有钱,但对自媒体平台的投放非常吝啬,小家子气。
就上述情况来看,百度想在自媒体方面大干一场,必须要付出大努力,否则就是一个小平台而已。
谢邀!
其实目前来看的话,百度产品的全面下滑,不单单是浏览器的原因,而是百度整体的文化可能出了问题,在产品形态方面百度一直都是比较丑陋而且粗暴的,从此前百度设计负责人刘超的整体表现就可以看出,其实百度在设计部门是非常薄弱的。
而百度旗下的多款产品,要么就是切中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要么就是依靠百度此前所积累的用户量,才能够获得成功,要么则是依赖于百度的搜索,结果体现才为这些产品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流量,如果单单将这些产品放在市面上去,公平竞争的话,我个人觉得连第1轮都撑不过去。
有关百度的明星产品,无论是百度网盘,还是包括知道贴吧等等其实设计都不算太优秀,甚至说只能是互联网企业的一般水平,这对于百度如此大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除此之外百度浏览器我个人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使用过,当时应该是因为百度浏览器有一部分bug始终解决不了,我个人记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bug,总之是反馈之后还是得不到解决之后就卸载了这款浏览器。
事实上百度浏览器的综合产品形态做的还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知道百度目前的主要营收就是依靠广告,也就是说百度浏览器也不乏有这种行为,当然,纵观市面上的浏览器,大致都差不多,比如哦,市场份额非常多的360浏览器,目前在广告方面做的也是让人很不满意!
问题在于360的浏览器至少还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加上产品的整个形态,包括操作逻辑以及设计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也就是说在PC端,国内的浏览器几乎是没有对手的,但百度浏览器由于本身产品就有问题,加上持续的广告轰击,很多用户肯定是无法忍受的。
而百度浏览器停止服务之后,其实很多网民并没有表达惋惜,而是一致的表示赞同,可以看出百度在得罪用户和损害用户体验这件事情上确实是做了太多。
铺垫:
先讲下浏览器如何盈利或者说是主要盈利点
1、流量接入,版面集成网站网址,浏览器主页集成常用网站,付费占位收入
2、广告推广,界面广告、弹窗广告、安装推广附带推荐等
3、搜索引擎流量分成,例浏览器搜索默认百度搜索,有流量接入,百度搜索分摊收入费用
4、平台开放接入,应用接入,大客户技术支持,甚至定制功能服务
5、收集用户信息,习惯爱好等等,玩转大数据——这个点懂的都懂
详述不全欢迎补充——
百度浏览器公告:
发布时间4月3日,执行时间4月30日。
部分功能停止服务,含义已明,给用户时间转移,毕竟大公司做事都有plan规划
其中还有合作客户服务时间处理层面,例客户服务合同未到期处理等
上文已讲述浏览器是存在多个盈利点的,但是百度浏览器为何退出呢?
这里理解为市场用户的减少,具体浏览器占比数据无权威来源
暂借360浏览器2018年度财报,pc市场360浏览器渗透率高达80%,凭借360全家桶套餐策略。
至于“全家桶”体验,一般般吧,暂且不扯,避免跑题
总结一下:
浏览器盈利点多且新渠道还在增加,百度浏览器市场渗透率不够高,技术团体运营成本和回报不平衡,腾出手来做专业事情更好(策略)
信息整理只做参考,欢迎补充——祝好!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百度可不要再作死了……
最近,江苏省消保委对百度旗下的“手机百度”和“百度浏览器”两款移动端APP进行公益起诉,原因是在没有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系统私自获取用户“定位、电话监听、短信彩信”等权限,这些权限都已超出了APP服务的合理范围,属于越权。
从2017年7月,江苏省消保委就多次约谈了百度相关负责人,要求对这些越权的设定进行更改,但百度并不配合,直到今天,消保委直接起诉了百度,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对此,百度是这样回应媒体的:
百度旗下手机应用没有能力、也从来不会申请这一权限。百度相关应用获取地理位置、短信、通讯录等授权都是在合理使用范围内。
都被国家机关起诉了,还坚持为自己辩解,不知悔改。
对此,我只想说,百度啊,最近是你生死存亡的时候,除了发展人工智能,名声维护也很重要啊,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就已经让很多人对你失望了,现在还这德行,可不要太作死啊……
隐私越权已成业界常态
据调查,目前市面上的APP,大约有三分之二会要求你授权位置信息,而很多APP的服务跟位置定位是没什么关系的,还有大约二分之一的APP会要求授权通讯录联系人和短信彩信的信息,即使只是一个壁纸软件,并不需要获取那些信息。更有甚者,在你下载APP后注册账户时,还需要你填写QQ号码、电子邮箱、身份证、银行账户等隐私信息,但这些信息都跟该APP的服务范围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些都属于隐私越权。
而且,我们许多用户的隐私侵权保护意识还不足,像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下载APP后,通常不看隐私条款,觉得字太多,又小,看起来太麻烦了,直接就点了同意(只能点同意,要不然就无法使用),就这么一个同意,把自己几十项隐私权限给交出去了。
很多APP就是特意把隐私条款弄得很难看,还玩文字游戏,让你读了也不知所以然,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取你的隐私权限。
隐私越权背后的商业牟利
为什么这么多APP不惜冒着违反法规的风险来窃取用户的隐私呢?因为这背后可牟利的市场太大了。
通过用户隐私获利主要有两种渠道:打包用户信息出售和为自己做广告推广。
打包用户信息出售是最常见的牟利方式。相信各位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短信或营销、诈骗电话,信息和电话中对你的情况十分了解,包括你几岁,在哪个城市,甚至做什么工作的都知道,这就是你的信息被某些公司出卖了,这些信息包,越详细,价格越高。很多APP本身的业务并不挣钱,盈利靠的都是出卖用户的信息。
第二种牟利方式对百度来说可能盈利更大——广告推广。现在的营销都越来越讲求精准营销,很多企业主投放广告也不像以前粗放型的投放,都要求针对特定的年龄、区域、职业等人群信息来投放广告。而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有利于百度之类的广告营销平台做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在广告投放上更加精准,效果更好,获得更多企业主的青睐。这个收入可是占了目前百度收入的大头。
如何减少自己的隐私信息被窃取?
我自己曾遇到过几件郁闷的事情:有一次在手机百度上搜索了周围一些房子的信息,第二天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很多中介打电话给我介绍房子;还有一次在一个地图APP上搜索了一家英语机构的位置,过了几天,什么环球雅思、英孚等英语培训和机构的业务员都打电话来推销英语课程。
我当时就很奇怪,我注册账户时并没有留下我的手机号,他们为什么能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后来我在手机设置中查看隐私权限时,才发现在安装上述两款软件时,我同意了授权通讯录信息(没错,这些授权信息就隐藏在长长密密的隐私条款中),所以我在使用软件时,基本是处于“裸奔”的状态。
所以,要如何减少自己的隐私曝光在这些APP之中呢?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时查看手机设置中的隐私授权列表,把与APP服务无关的隐私选项取消。
比如使用手机百度,跟你的通讯录、短信彩信记录、定位都没什么关系,这些要定时检查是不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比如使用地图软件,授权定位信息是必须的,但其他的,例如通讯录、通话监听等功能是与定位导航服务无关的,这些都要关掉。
再比如游戏软件,除了腾讯系游戏,你想要和微信或QQ好友一起玩,可以用QQ和微信账号登陆,授权好友列表信息,其他的权限例如定位、手机通讯录、拍照、书签、访问相册等,都与游戏无关,要定期检查是否关闭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