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持续高温,
关于手机充电爆炸的新闻
再次占据眼球,
每一条信息都能吓skr人。
与此同时,
各种手机充电禁忌席卷而来,
让人恨不得一直盯着才安心。
到底这些手机充电安全信息
有几分真假?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一解答。
你还听过哪些充电禁忌?
路人甲:
手机一定要用完了电才能充电,要不然会损坏电池。
路人乙:
手机不可以过度充电,要不然会爆炸!
相信这样错误的安全信息大家都听说过,
甚至把之当做金科玉律遵守了多年。
可今天小编负责地告诉大家,
这是个谣言。
要破除这样的谣言,
我们需要先了解“记忆效应”这个概念。
何为“记忆效应”
记忆效应是指电池在被使用的时候,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的一种效应,这会导致电池暂时性容量减小,缩短使用时间。
而这种现象,只存在于镍镉电池及镍氢电池。
基于镍镉电池及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的影响,从前我们的的确确需要把电都释放完才能充电,这样才能减少电量重复充放而造成的耗损,保证电池耐用持久。
电池升级战:
“记忆效应”成为过去时
早期的手机电池多为镍镉电池及镍氢电池,大家习惯了用完再充电,而随着时代变迁,镍镉电池渐渐被锂电池取代了,自然而然,“记忆效应”也随着旧电池的淘汰而成为了过去时。
锂电池的正确打开方式
锂电池的使用习惯恰恰与镍镉电池相反,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反而很害怕过度放电。把手机电量用个一干二净然后再充个满当的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会造成它一蹶不振。
总之,对于锂电池要本着“少充多餐”的原则,不要担心你频繁的浅度充电会影响电池,反而这样有利于延长其寿命。
手机过度充电引发爆炸属谣言
当然,关于“过度充电引发爆炸”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锂电池内部设置了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应对过度充放电、短路、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停止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
因而,电池质量过关,便不会存在爆炸危险。
所以要提醒大家,
珍爱生命,
请选择质量过关的电池哦。
那到底怎样才能避免
手机爆炸事件呢?
别着急,
小编给大家收集
一份“保命指南”,
赶紧收好。
1. 选择合格的充电装置
这里说的充电装置不只是手机充电器,还有如影随形的移动充电宝。
近日,江苏省工商局发布了一大批商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共抽查了85组移动电源产品,涉及(标称)飞驰、首信、飞利浦等50个品牌,而最终不合格率近九成。
而随着2018年7月1日移动电源新国标的实施,符合GB/T 35590-2017标准要求的移动电源企业仅有10家。
2. 切勿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
手机充电时的电压远高于平时待机的电压,在手机充电的时候玩手机,会给手机带来高负荷的压力。
如果手机产生老化现象,或者使用了劣质充电装置,便会导致漏电,严重者会导致触电死亡。
所以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与快乐,充完电再玩手机才是正道。
3. 不要套着手机壳充电
不少人为了保护手机都会给手机套上手机壳,而套着手机壳充电不仅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因为散热不及而导致发烫,电池损伤。
长久以往,电池便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用。
最后提醒大家,
如果手机发烫、
反复自动重启,
就要果断停止使用。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不知道,
请把这条安全讯息转给他们。
★节目预告★
8月17日起,“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诗词大会十期精彩节目将陆续登陆江门电视公共频道,逢周五周六播出,华彩绽放,敬请收看!
具体播出时间:
自4月18日“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举行全球发布会以来,中华诗词大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8场大赛和2场兼具艺术与地方特色的朗诵会。来自海内外54支参赛队伍超过300名选手齐聚一堂,以诗会友;诗文朗诵会和华侨书信朗诵会更是邀请到国内朗诵界首屈一指的名人名家以及海外华裔青少年和江门本地朗诵界达人,在诗词盛宴中咏志传情!
✔喜茶、鹿角巷…你常喝的奶茶,糖分、咖啡因含量惊人!
✔今年江门中小学9月1日不上课!因为...
✔江门专车司机自爆多次性骚扰女乘客!事后他竟...
✔可怕!女子常年不吃ta,体内长55颗“爆米花”...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