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56ju9z

http://fabua.ksxb.net/com56ju9z/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汪女士
  • 电话:15918428608
惠东:“四维协同”助绿叶变金叶
发布时间:2025-03-26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春雨绵绵,云雾缭绕,莲花山脉春意盎然、茶香氤氲,惠东开启新一轮的春茶采摘期。越冬后萌发的首批嫩芽积累了一冬的芳香物质,站在茶园观景台,深吸一口气,茶香便沁人心脾。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惠东作好“茶”文章,切实以传统农业绿色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好山好水续写茶产业发展新故事
图片
惠东制茶历史悠久。惠东县梁化镇出土的唐代“昆山片玉”茶磨印证着惠东自唐代便形成的制茶传统。
而今,惠东县依托莲花山脉、西枝江流域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天然优势,续写着茶产业发展新故事。
惠东县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莲花山脉地区,包括白盆珠、宝口、高潭、多祝等镇和九龙峰旅游区,平山街道、大岭街道也根据土壤条件种植适宜的品种。

图片惠东县多祝镇惠州市花海茶园种植茶叶超1000亩。惠州日报记者黄鑫威 摄


惠东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0%以上,坡高不大,漫射光强,平均海拔300米,适合绿色、有机、无公害茶树生长。据介绍,惠东独特的少年丹霞地貌岩土适合种植乌龙茶类的茶树品种,诞生具有岩骨花香的惠州岩茶。山地、坡地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通气、透水和蓄水性能好,PH值6.2左右,适合茶树种植条件标准要求。
好山好水出好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超150家,其中多个茶园是广东茶产业联盟公布有机认证的生态茶园,一批批种茶制茶的专业人才,多次在各种比赛中拔得头筹,为惠东做大做强茶产业奠定扎实基础。
图片
规模偏小、品牌不响、销售不畅制约茶产业发展
图片
早在2023年,惠东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惠东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发布的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到,惠东县在茶树种植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良好的区位、地理、土壤、气候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和扶持、指导下,茶产业逐步发展。但是,当前茶产业发展离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规模偏小、品牌不响、销售不畅、特色不亮、市场不旺等系列问题,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惠东县茶产业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有效管理措施,对全县性、大局性的发展方向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造成全县茶园生产、茶叶炒制、茶叶销售、茶道文化方面标准不一、良莠不齐,影响整体产业发展。
当前惠东县茶叶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熟人销售、就地销售、朋友圈销售”等传统模式,缺乏统一、以品牌效应带动的交易市场。茶农之间缺乏统一性指导,茶叶每年都有滞销积压,大大打击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图片
“茶旅游+”推动茶产业发展
图片
面对当前茶产业发展瓶颈,惠东县积极探索“四维协同”路径——即生态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文旅化延伸,进一步实现“绿叶变金叶”的乡村振兴愿景。
在宝口镇马山村的2000亩茶园里,记者看到山地轨道运输系统贯穿茶山,替代了传统人力背篓运输。“这套系统使鲜叶运输效率得到提升,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许多。”惠州市宝马生态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宝口镇联和村,分散茶田经过多年整合,蜕变为标准化生态茶园。当地镇村正联合加快推进统一厂房建设,设计统一品牌包装。
近年来,“茶旅游+”融合已成为惠东各地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走进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工艺;品尝特色茶宴,吃一顿以茶叶为核心原料的午餐;走进游园雅集,在宋式点茶、投壶问茶等活动中感受悠久的茶文化……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跟着政协委员去采茶”活动走进惠东多个茶园,通过踏春寻茶的活动形式,深入了解惠东茶文化和制作工艺,通过品鉴活动和农产品展销,促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工人在茶园采茶。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