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6fyrpk

http://fabua.ksxb.net/com6fyrpk/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汪女士
  • 电话:13078107157
2025.2阅读手记|“邪恶”是一个妖精,到处受欢迎
发布时间:2025-03-06        浏览次数:4        返回列表

      1938年抗战第二年,同情中国抗战的英国诗人奥登来到武汉,岌岌危的危城中,写了一些诗,其中有一首十四行,卞之琳曾经把它译成中文:

当所有用以报告消息的工具

一齐证实了我们的敌人的胜利;

我们的棱堡被突破,军队在退却,

“暴行”风靡像一种新的疫疠,

“邪恶”是一个妖精,到处受欢迎;

当我们悔不该生于此世的时分:

且记起一切似被遗弃的孤灵。

今夜在中国,让我想起一个人,

他经过十年的沉默,工作而等待,

直到在缪佐他显了全部的魄力,

一举而叫什么都有了个交代;


于是带了完成者所怀的感激,

他在冬天的夜里走出去抚摩

那座小古堡,当一个庞然的大物。


时过境迁,我们见过为汪精卫辩解的人,如今又看到许多为东条英机张目的同类。“邪恶是一个妖精,到处受欢迎”。

人有病,天亦无可奈何。

本月读书五种。


图片

文|吴合众



秦汉史讲义

秦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1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这本书是秦晖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讲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假定的读者或者学生是具备通史阶段的秦汉史知识的,因此并不讲王朝的兴衰更替,而是讨论秦汉四朝(前后汉及王莽新朝)的制度和观念演变。重点在“周秦之变”和“汉魏之变”上。秦晖先生是比较坚定认为秦制一直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直到走出帝制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才算是真正走出秦制。所谓周制,作者概括的特点是“小共同体本位”“孝高于忠”“性善论与教化论”“权责对应”。之后经济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古儒和道家、法家的渐行渐远,编户齐民瓦解小共同体,扬忠抑孝大义灭亲思想之下,终于形成了“以吏为师”“无福利,更无自由”特点的秦制。这中间儒表法里成了帝国的核心意识形态,虽有“汉魏之变”,但本质终归没有变化。作者感慨:“中国历史与现实有些骨子里最深层的一些东西并没有变,我们总能在当代看到前朝甚至前前朝的影子,到了某个节点上,总能感觉到似曾相识的一幕,似乎并没有跳出历史循环的怪圈”。算是自成一家之言。



人间红楼

潘向黎著,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第1版,2024年12月第4次印刷。


这册30万字的集子,是作家潘向黎解读《红楼梦》,对话伟大作家曹雪芹的文字集合。和之前读她的文字得到的感受不尽相同,在这册解读中,许多处颇见其文字的豁达和幽默,不尽是高头讲章。我辈少年时读红楼,当时心境至今犹有印象,却也仅仅止于男欢女爱的故事情节,审美价值、小说结构、人物语言、社会背景云云自然不甚了了。那种千里伏脉草蛇灰线的创作技法更是无从体会。后来读许多解读红楼的文字,考证、索隐、评点,都各有道理,又不大喜好,读过也就读过。潘向黎的却颇吸引人,其中自然有其作为当下一流小说家对前辈技法的洞见,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更有其作为女性,对红楼各女性心情、性格的细腻把握,分析起来让人信服。当然,诚如潘所言,“读《红楼梦》,应该与户籍警、考古专家、侦探都划清界限,不要察其原委,不要问其来历,更不必蛛丝马迹地追究到底,就单纯轻松地开放五官……”,这才是读一部伟大小说的正确打开方式。





爱灵魂 自我教程  哲学

(美)庞思奋著,翟鹏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作为爱灵魂三卷本系列的一种,这一册书是作者作为哲学入门课程的教材,旨在开启哲学兴趣,发展哲学思维,形成洞识。如果真的以三四个月的时间来精读,没准真能实现目的。但我辈走马观花,更多的只是看作者如何将哲学史揉碎,进而分别装扮到他的哲学之树上。在“树根: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树干:逻辑与理解语言”“树枝:科学与爱智慧”“树叶: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的分类中,分析哲学、政治哲学、存在哲学等等,都坐落在他宏大的树的丫枝中,各得其所。但也仅此而已,不读原典作品,还是不好说融会贯通。





凡人琐事:我的回忆

章开沅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第1版,2024年11月第2次印刷。


这册回忆录,读得手不忍释卷。虽煌煌60万字,却有意犹未尽之感,精彩处、慷慨处,常常不免击节而叹。章开沅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在1980年代,1990年代执掌华中师院(华中师范大学),以蔡元培、陶行知等前辈校长为楷模,办学中注重对外交流,取得累累硕果。其一生回忆,既有家族溯源、乱世成长、求学治学、躬耕教育等家族、个人在社会激变中的生命历程记录,也有在海外交流、历史研究的深入思索中,对历史的把握和对未来中国现代化的深切期待。书中有一节访问深圳的记录:“17日早晨与若干校友共进早餐,随即参观市容、大厦林立、道路宽广,已略有国际大城市气象。在一处十字路口、竖立大型邓小平肖像,目光坚毅,手指前方,而标题是: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振聋发聩,使人感到改革开放并非一帆风顺。任重道远。来日仍然大难也。”读来感慨系之。书中亦有大篇幅涉及章开沅先生在辛亥革命史、中国教会大学史、张謇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个人价值追求和学术之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给青年诗人的信

(奥)里尔克著,冯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这本经典的小册子,收录里尔克三十岁左右写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论诗谈艺,也谈两性的爱,谈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有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浑然天成,语言充满诗人的激情和对后辈的“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冯至的译笔恰如其分,读来引人入胜。此外附录《论山水》《布里格随笔》和18首诗,也有冯至论里尔克的文字,茨威格在里尔克逝世十周年伦敦所做的演讲等,尽量给读者一个较为丰满的诗人形象吧。读这个小册子,突然忆起少年时候读诗、学诗的狂热日子,跟诗歌的激情一起逝去,还有那遥远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