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zn1drf

http://fabua.ksxb.net/comzn1drf/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先生
  • 电话:15537164988
基层干部上班要带五六部手机!一觉醒来微信工作群已“爆炸”……工作手机「基层干部上班要带五六部手机!一觉醒来微信工作群已“爆炸”……」
发布时间:2025-01-26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近日,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

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

↓↓


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


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


说实话,想想那个场景,如果仅仅让我“照料”五六部手机,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保证手机不遗失、维持其24小时不间断运作、不搞混各手机的“娘家”,就已经很头大了,而这些基层干部,还得每天应付来电来信、落实工作要求,真是大写的“服”。

“现代办公条件”成为基层干部的“坑”


手机APP、微信群等“现代办公工具”为什么会成为基层干部的“坑”呢?先来看看这位干部是怎么说的。“六点起床,赶到村里八点多。从昨天晚上十一点多睡觉到现在的功夫,微信工作群的信息已经爆炸了……”


他随便就列出了所谓“比较重要”的工作群


乡镇工作群

乡村工作群

某县医保群

某县农保工作群

某县卫生计生群

秀美某县

某县环境卫生群

某县扶贫攻坚群

某乡党建工作群

某县扶贫第一书记群

某村村民群

某村党支部交流学习群

……



而他的副包,也就是另一个包村干部,则排开一桌的手机。这位干部调侃:“出现这画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修手机的,一种就是我们乡村干部了。”


这么多手机是干什么的?


综治网格员专用手机、统计员专用手机、扶贫干部专用手机、农业综合服务员专用手机、纪检干部专用手机……


在外人看来,上级发手机似乎是一种“福利”,但这种“福利”对基层干部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走到哪里,这些手机都得有一个专门的“手机包”,光重量就有得罪受了。而这些手机内存小、运行慢,预装了大量APP,操作起来慢得令人发指。


由于每天应付手机APP系统和各种各样的“微信工作群”,让部分乡村基层干部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手机上,工作沉不下去。一些上级负责人也把工作群作为开展工作的捷径,不再下乡到村了解情况,需要什么原始素材,直接让乡村干部通过手机报上来。

“工作留痕”简单化致基层干部压力增大


在我看来,基层干部被这么多工作群和手机所绑架,很大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痕迹化管理”的形式主义化。


这位干部这样描述他们的下乡状况:


“现在去下乡,进村第一件事,不是去村委会布置工作,而是先到挂点的贫困户家去和他合个影,然后再找手机信号、找GPS信号,因为要手机扶贫APP签到,上传帮扶日志和照片。这叫:工作留痕。”


这个工作留痕,其实就是方便上级对基层干部的检查管理:有照片、有定位、有记录,是对“合格干部”的要求。留下这些痕迹,至少表明了干部到了工作地点,开展了相关工作。


“但你叫人家群众怎么看?早上起来一开门,跑来个傻干部,抓着就照相,然后埋头玩几下手机,简单说几句话,就跑人了,敢情我就是一个拍照的吉祥物啊?作秀意思太重了吧?”这位干部对群众反应的猜测,其实应当是群众的正常反应。


正是对“工作留痕”的要求过于简单化,不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甚至不考虑基层使用“高科技手段”的客观条件,生生把“加强管理”的好经给念歪了。

别让工具绑架基层干部的工作


过去是满天飞的各种表格,现在是满屏的各种工作群。形式变了,但形式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以现代化办公的名义搞形式主义,新瓶装的还是那些旧酒。


再往深里讲,这位基层干部的“吐槽”,可能只是基层干部苦于各种应付式工作的一斑,却可以从中窥见一些机关部门的形式主义甚至官僚主义作风并没有消失。但是,并不容易从中说他们搞了形式主义,为什么?因为形式上抓得更“实”了。


你说与群众照相上传是形式主义,他说这是加强管理,这样能证明干部到了村入了户,有利于工作落“实”。你说工作群天天报各种材料是形式主义,他说这是上级掌握基层“实”情而出的“实招”。


你说非得让干部漫山遍野找信号上传材料是形式主义,他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当地通信条件的困难。我想,手机APP、微信工作群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准确有效的使用,可以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甚至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但是,工具的使用不可本末倒置。如果用于提高效率的工具反成为基层干部的负担,那么,肯定是措施设计上出了问题。


以专用手机为例。每个部门如果都发个专用手机,里面装一个工作APP,这么多的部门,要让基层带多少的手机?


如果真有安装工作APP的必要,何不只要求安装APP而不用专用手机?或者县级进行整合发一个专用工作手机,各部门的APP都装在一个手机上?更不要说各部门用财政经费招标购买手机所造成的浪费和可能的寻租风险了。


我想,那位基层干部希望的,上级部门“多接一点地气,少一些套路”,不要让干部“从人民公仆,变成‘手机奴仆’‘微信工作群奴’”。这大概也是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吧。


“工作留痕”不能代替实地监督

李长安


近年来,随着反“四风”深入开展,“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通过“文山”中对工作任务层层加码、“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的方式,来凸显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重视,不仅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也让“文山会海”死灰复燃。


“工作留痕”已经常态化了。无论是走基层,还是外出学习,无论是机关里,还是一线,做了哪些工作,用“记实本”写下来,用移动设备拍点图片、小视频,不仅可以直播工作实况,而且还是迎检的第一手资料,写总结的真材实料。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以“工作留痕”代替监督的现象。


一些领导要求下属部门把“工作留痕”资料送到机关,结果工作检查搞成了“工作留痕”大展览,一些领导走基层检查,不是到工作现场,而是看资料堆积怎么样,甚至说“你们的资料没有别人的多啊!”结果,“文山会海”抬头,“材料政绩”盛行,不仅消耗了基层大量的财力人力,而且拖累了做实际工作的一线干部,让群众无法及时办事。


“工作留痕”代替监督,既有领导干部习惯当“甩手掌柜”、懒政的原因,又有“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原因。一些领导想当然地认为,“有图有真相”“工作留痕”就是最有力的监督。其实不然,正所谓“你有上梁计,我有过墙梯”,既然领导如此看重“工作留痕”,那么基层干部自然就会“变通”工作了:有的反复摆拍,有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有的“百度一下”,还有的“呼叫转移”,还有的“工作未动,材料先行”……群众知、干部知,但领导不知。


制度千条万条,如果不落实就是一张张白条。过分依赖“工作留痕”,走基层、到一线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走访群众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有媒体调侃这样的现象:机关压基层,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基层哄机关,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干好工作离不开监督,要想真实了解干部工作状态,还得躬下身子“解剖麻雀”,两脚粘泥,多深入一线,从平时工作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管理起。



大家都在看

民警偷拍上司通奸举报后反被拘?官方回应来了

民警赤脚狂奔三公里抓传销分子!网友:众筹给他买鞋

婚宴办完,新人没结账就跑了!老板崩溃:20多年头回碰到!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综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


喜欢本文,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