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系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包括经典型GBS和变异型 GBS 两大类,其临床表现多样,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多见。GBS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发病率约为(0.30~6.08)/10万。
虽然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可能会导致近乎完全的瘫痪和呼吸困难,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医生对于这类患者的精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讲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GBS 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合脑脊液和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1-3]。
必需条件
GBS患者通常急性起病
病情进展一般不超过4周,之后会稳定或好转
符合经典型GBS或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
支持条件
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发病前6周内存在感染或疫苗接种等前驱因素
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其他
无其他病因导致急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的依据。
GBS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医生在诊断GBS时,需要与多种急性起病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根据临床特点的不同,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免疫相关的脑/脊髓炎或血管病,脊髓压迫症。
前角细胞病变
脊髓灰质炎或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前角细胞病变。
周围神经病
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神经根神经病;
营养缺乏相关的周围神经病,例如各种维生素缺乏、铜缺乏、笑气中毒等;
莱姆病、布鲁杆菌病等感染相关周围神经病;
CIDP、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血管炎相关周围神经病;
卟啉病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例如重金属、正己烷、药物中毒);
危重症相关周围神经病等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重症肌无力、肉毒毒素中毒等。
肌肉病变
周期性瘫痪;
炎性肌病;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
线粒体疾病;
药物或毒物相关肌病等;
功能性疾病
可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肢体瘫痪、步态异常。
治疗方法
GB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和血浆交换
这两种方法均具有显著疗效,且在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别
不过,IVIG 的操作过程相对更为简便。
适用于发病4周内仍无法独立行走的患者
病情进展迅速、预计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
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
预后不佳的个体,应当尽早开展免疫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GBS 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严重的患者
是否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与决策。
其他治疗
包括呼吸功能管理、吞咽功能管理和营养支持、心电监护、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神经营养修复治疗、康复治疗等。
呼吸功能管理
早期识别呼吸肌无力,并确保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强化呼吸道的管理工作,对于预防窒息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适应患者人群: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低于20 ml/kg
FVC相较于首次测定的基线值下降幅度超过30%
最大呼气压低于30 cmH2O(其中1 cmH2O等于0.098 kPa)
最大吸气压低于40 cmH2O
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 mmHg(其中1 mmHg等于0.133 kPa)等情况时,需要考虑为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3]。
吞咽功能管理和营养支持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一旦出现误吸的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窒息发生。
若患者因延髓支配肌群麻痹而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的症状,应实施鼻饲喂养,从而确保患者获得充足营养,预防电解质紊乱
此外,对于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胃肠麻痹的患者,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
心电监护
存在明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若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等情况,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心动过缓的患者
应评估其是否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鉴于自主神经损伤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因此在使用减慢心率或降压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
注意排尿、排便情况,若出现无尿潴留和便秘应及时处理。
需留意维持呼吸道的顺畅,防止因痰液堵塞而引发窒息。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面瘫患者,应使用角膜眼罩进行保护,以预防角膜溃疡的发生。
针对出现神经痛的患者,可选用加巴喷丁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当患者因语言沟通障碍以及肢体严重乏力而引发抑郁情绪时,尤其是在依赖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情况下,应当提供心理支持治疗,并在必要时辅以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表达不适时,注意密切观察,寻找患者烦躁不安的原因,如尿潴留、腹胀、肢体疼痛、焦虑等。
神经营养修复治疗
临床常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B族维生素治疗。对于进食差的患者,补充各种维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因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缺乏。
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之后,应尽早开展系统规范的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从而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以及关节挛缩的发生。在患者身体功能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若出现肢体疲劳的症状,康复训练同样能够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编辑 | 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