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落幕
福州晋安公园,木竹清香与青草气息交织,一个个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的实体构筑物悄然“生长”。6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之“中建海峡杯”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决赛在这里落幕。
过去72小时的晋安公园,木屑纷飞,绳索紧绷。年轻人的身影穿梭忙碌,他们以木竹为媒,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构语言有机融合。烈日之下,天津大学团队队长郑振涛的衣衫被汗水浸湿,难掩眼中的专注与热忱:“作为福州人,能够在故乡与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才俊一起交流,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郑振涛与队员们提取闽台共有的古厝元素,用现代化手法重构檐廊空间,意在打造一个休憩观景的双层空间。从有想法到项目落地,过程并不容易,两岸学子通力合作,最终完成了作品。
“板片太重了。”“我们来扶!”“工具不够了。”“我们借你!”一来一回间,郑振涛与中原大学参赛者结下友谊,还带着他们逛福州。“这次比赛我们得了优秀奖,但意义远不止这些。台湾团队采用的榫卯、绳索等连接方式值得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郑振涛说。
两岸青年不仅搭建构筑物,还表达了美好愿景。草坪上,联合大学的作品《祈鸢》犹如迎风飞翔的风筝。“这是一个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意向的遮阳平台。风筝带着人们对天空与未来的向往,放飞于晋安公园的天际。”队长张崇恩与团队提前做过功课,发现许多人喜欢在公园里放风筝。“果然,搭建过程中就有小孩和家长围过来,询问进度、交流理念,我们调整了相关设计,无意中就有更多人参与我们的作品。”张崇恩说,在这样的实体建构中学习,比对着图纸操作更加有效。
今年的比赛以“构·未来”为主题,吸引海峡两岸多所高校的建筑学子参与。主办方表示,首次把实践场地从村镇转移到城市的中心公园,旨在更好地探索建筑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更好地启发两岸青年对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考。
2.海峡两岸(福建)青少年跳绳锦标赛举办
6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之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青少年跳绳锦标赛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迎来一轮激烈比拼,吸引两岸近200名青少年参加,其中台湾青少年90人。
比赛现场,花样跳绳赛呈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速度跳绳赛展示令人惊叹的速度与激情,两岸青少年将街舞、舞蹈、体操、音乐等元素融为一体,共同献上一场充满技巧与活力的跳绳表演。
一场表演下来,来自台湾的初中生徐上恩大汗淋漓。从小喜欢跳绳的他,认为参加这次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平常我也会在网上看大陆的学生如何跳绳,但到了现场观察感觉更加直观,也发现了不少细节,比如大陆的选手跳绳时背挺得更直,速度更快。”
本届跳绳锦标赛自4日启动以来,主办方还组织两岸青少年参观了三坊七巷、上下杭、马尾船政、烟台山等景点,同时开展两岸青少年实践研学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
本次活动由市体育局、鼓楼区人民政府、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主办。
3.两岸学子共赴科举文化之旅
6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之一——2025年台湾学子重走科举路研习营活动在福州开营。200多名两岸学子身着汉服汇聚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开启为期11天的科举文化之旅。
“一拜‘为天地立心’,二拜‘为生民立命’,三拜‘为往圣继绝学’,四拜‘为万世开太平’。”现场,在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毛晓阳的带领下,两岸学子肃整衣冠,同行敬拜先师之礼,随后的“乡试”环节带大家仿佛穿越回百年以前。
穿上汉服,展开“乡试卷轴”,台湾体育大学学生林瑞锋表示沉浸感十足,“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好好品味中华文化魅力”。这也是台湾舞蹈老师田姈琋此行的期盼。作为带队老师之一,她带领的24名台湾舞蹈艺术生中,一半以上都是首次来大陆。她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孩子们既能汲取文化艺术创作灵感,也将收获共同守护文化根脉的宝贵经验。
本次活动由全国台联文宣部、北京市台联、福建省台联、山西省台联和福州市台联联合主办,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自2018年至今,台湾学子重走科举路研习营活动已成功举办5届,邀请了26所台湾高校、400余名台湾师生来大陆参加活动,成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之一。
福州市台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踊跃参与,本次活动将持续扩大涉足范围,先后走进福州、山西、江苏和北京等地,开展闽都文化参访游学、江南科举文化溯源以及重走科举路等活动,让台湾青年近距离感受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和文化蓬勃发展的新面貌。
来源:网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