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大连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最
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
范围与规模,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表现也具
有共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维护统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以汉族为主体,各兄弟民族团结合作、互
相支持、共同创造、携手发展的历史。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
价值取向,这也体现在处理对内对外的民族关系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
内容。促进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不断扩大爱国主义影响的重要基础,信仰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历
史上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不仅汉族和中原地区的人民向往统一,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
也不希望分裂。即使是在短暂的分裂时期,在中国建立的各种政权,也大都认同中国,把民族冲突看成各
种政治力量对中央政权的争夺,目的是实现新的统一。
在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维护中华民族共同
利益的时代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
的振兴,意义十分重大。
忧国忧民。忠心为国、忧国忧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儿女对于祖
国的强烈感情,经常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承担上。忧国忧民的意识和情怀植根于对国家和人民无比的
热爱,是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自觉责任感,是把一己同国家、民族紧密联系起来的表现。孟子提倡要“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唐代韩愈的“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宋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是强调为国家、
群体的利益奉献自己,自觉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
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心传统,至今仍深深影
响着亿万人民,砥砺着后人积极参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建设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
力量。
守护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珍视。由于长
期以来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发展和守卫华夏文化就成为古代志士仁人
的崇高理想。孔子赞美管仲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高度肯定管仲保卫华夏文化的功绩,孔子这一
思想历来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头。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强调“国”与天下“”之分,认为天下“”代表中华文
化及其价值观体系,守护这一文化价值体系,使之传承久远而不亡失,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近
代。20世纪初,梁启超、邓实等人从爱国的立场上提出“国学”,强调“国以有学而存,学以有国而昌”“知爱
其国,无不知爱其学”,力图通过保卫国学来救亡报国,这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今天,热爱
和守护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是古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一
个重要内容和特点。
(摘编自陈来《民族感情和文化价值的水乳交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前进。
B.“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使各兄弟民族团结在一起。
C.正由于对国家和人民无比热爱,才会有忧国忧民意识和情怀,这是一种自觉责任感。
D.在历史上,发展和守卫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华夏文化,是古代志士仁人的崇高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说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B.文章设置维护统一、忧国忧民和守护中华文化三个层面,形成递进关系,阐述中心论点。
C.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法来阐述忧国忧民和守护中华文化这两个分论点,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