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先选购药品,再因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这样本末倒置的操作方式。不少平台为谋取利益,采用“AI开处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处方开具、审核环节形同虚设,要么直接跳过开具处方这一流程,要么对用户上传的处方并不实际审核,这类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药品管理制度,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风险隐患。(8月5日《法治日报》)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AI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医疗领域已经成为探索AI应用的重要场所,未来AI辅助诊疗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我们需要警惕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涉及患者个人隐私保护,还关系到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等问题。因为AI还属于新技术,尤其是医疗的尝试,既需要大胆尝试也需要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AI+医疗,有的医疗范围可以尝试,而有的则不可操之过急。在医院尝试的“AI开处方”等等,属于“隐患可控”,医生最终需要审看处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品,而且医院的网络也属于“内部掌握”,信息泄露的隐患小些。
而目前隐患重重的则是线上的“AI开处方”。服务创新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绝不能让“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在线上医疗领域上演。我们乐见技术革新为医疗服务带来的便利,但任何创新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确保患者权益不受侵害。线上“AI开处方”作为新兴服务模式,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处方审核机制,确保每一张处方都经过专业医师的严格把关。同时,平台应对AI辅助诊断工具进行严格评估与监管,避免其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