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应氏二首》(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这首《送应氏》是曹植20岁时随父亲曹操出征,途径洛阳,在洛阳见到了即将远行的应氏兄弟,分别之时,曹植作诗送别。
在这样的动乱年代中与友人分别,定是感慨良多。
更何况,曹植看到的洛阳满目疮痍: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昔日繁华的京城,早已化为灰烬。
再也寻不到旧时的老人,只有一个少年于这片荒芜之中,欲抬脚举步,却找不到路。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陌指东西,阡指南北。这个从远方回家的游子,已经看不出哪里是曾经的田间小路了。
城郊的野外多么地萧条,千里之内也见不到人烟。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说不出话。
曹植的很多诗歌从不同角度,叙写动乱的社会现实、描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蕴涵着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曹植的政治抱负之一,就是宣称要“流惠下民”(流惠下民是施加恩惠给普通民众),这些诗歌就是他“流惠下民”的理想的折射。
曹植写过很多赠友人的诗,《送应氏》、《赠丁仪》、《赠徐干gan4》、《赠王粲》、《赠白马王彪》等等,曹植发现了友情对于人生的价值。
曹植诗中对友情的强烈的赞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曹植之后,友情成为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它所占有的地位,如同男女爱情之于西洋诗,这个主题的创始者就是曹植。”(《中国诗史.关于曹植》)
曹植的诗,用词非常自然,形象生动,“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种拟人的方法是古诗人很少用的。
而“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这种对偶的句子也经常出现在他的诗中,虽不如后代的诗人对的那样准确整齐,却实为他们的先驱,开辟了这条诗歌中的对偶的路,这也是曹植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虽然这影响不见得是什么好的影响。
说到曹植,我们自然会想到“才高八斗”和“七步成诗”。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傲娇的夸耀自己的同时,给了曹植非常高的赞誉。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人有才华。
而《七步诗》则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关于曹植的记载,只有“七步成诗”:
魏文帝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处以死刑。曹植应声作了《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其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过滤豆子的残渣留下豆汁来做成豆羹,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的那么狠呢?
《七步诗》有两个版本,《世说新语》记载的版本是六句。唐代的《初学记》记录的《七步诗》,是我们更为熟悉的四句的版本: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在《曹植集》中并没有收录,历来很多人怀疑并不是曹植所作。曹植历来才思敏捷,以曹丕的智商和作风,不会傻到当众用这么弱的方法来惩治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小说家编造的。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子,他与曹丕是同胞兄弟。曹植四十一岁的人生,波浪起伏、变化很大。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生活,除了多次随父亲出征以外,大部分时间过着斗鸡走马的贵公子生活,结交朋友和文人,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这期间的作品,充满雄心壮志和仁爱慈孝之心。比较典型的有: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以诗的头两个字命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忠心报国的游侠少年形象,整首诗慷慨激昂,气势非凡。
曹植借游侠自喻,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如果说曹操的《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
曹植的性格单纯热烈,凭借率真儒雅的性情,文武兼备的全才得到了父亲的偏爱。
而曹操最终没有选择曹植,恰恰是因为太疼爱这个单纯的儿子,加封他为万户侯,让他痛痛快快地喝酒、安安心心地写诗。
可惜曹操管得了生前,管不了死后。
曹操死后,曹植从高高在上、受人推崇的显贵,沦落为名为侯王、实同软禁的囚徒。曹植后期的作品更多表现遭遇迫害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苦闷。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
白马王即曹彪,曹植同父异母的弟弟,封白马王。白马是地名,在今天河南滑县。
曹丕称帝后第四年(黄初四年),诸侯王各自从封地前往洛阳参加迎节气的典礼。
(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节气前十八天,京城举行迎节气的典礼。)
而在京城会节气期间,任城王曹彰暴毙(曹彰是曹植和曹丕的同胞兄弟),《三国志》对曹彰暴毙没有解释,而《世说新语》却有叙述:曹丕趁弟弟专心下棋毫无防备,将毒药放在枣蒂内,曹彰食枣后中毒身亡。
曹彰的死本就令曹植哀痛万分。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曹丕为防范其他兄弟勾结,派监国使者沿途监视,不让他们同路而行。曹植百感交集,怒火中烧,写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节选,共7章)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曹植在前几章表达悲愤后,在第6章振作起来,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与曹彪共勉。
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受了曹植的启发。
曹植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一生的起伏经历和不同境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留下了丰富的诗歌、赋和散文作品,使他成为继屈原、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文学家。
曹植存世的比较完整的诗歌有75首,比较完整的以赋命名的赋40余篇。
钟嵘的《诗品》是专门品评诗歌的著作,将两汉至南梁的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诗品》对曹植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璀溢今古,卓尔不群”。
----既有刚健的思想内涵,又有华丽的辞藻。兼备《诗经》的雅与《离骚》的怨。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列曹植为仅有的12个上品之一。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曹植的旅程肯定比常人的更加措手不及,他总是一次次错过,错过父亲对他的信任,错过唯一 一次领兵出征建立功勋的机会,也许曹植根本就不想争权夺利,他在意的唯有诗和酒。
可惜曹植半生落魄,他的文采飞扬的背后,更多的是落寞与抑郁不得志的悲伤,这也成了我们心中的遗憾!
但若非如此,曹植就不能成为名满天下的才子和为后世所推崇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文章才会流传千古。
背景音乐:
木村秀彬 - No One -
David Nevue - Wonderland
以文学充盈生命,以音乐滋养心灵。
这里是语文大爆炸,我是欧子,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