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已取得博士学位6人,博士在读4人,成员来自于国内各著名高校,涵盖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等专业,年龄层次搭配均匀,老中青兼有,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平均教龄达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立足示范,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目前室主任由刘芳老师担任。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及学术研究项目,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教学研究方面,教研室近年来先后完成校内教学建设10项,发表教育研究论文5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科研方面,近年来先后完成上海市教委文科创新课题4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5项。完成上海市优青项目2项,校内科研创新课题3项,目前在研国家哲社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3项,队伍的整体教学及科研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刘芳
张健明
曹开云
曹开云,男,1962年11月出生,硕士,讲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才史》,《中国近代历史人物选评》
科研情况: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史;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思想政治教育
近五年来,主持市教委课题一项,校思研会重点课题二项,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200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先争优五带头”共产党员
2011年上海市“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于 凯
于凯,男,1970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副部主任。兼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团队成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列经典原著导读》、《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明》、《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中国管理学》、《城市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科研情况:
主要科研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2)中国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3)东方管理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实践);4)近现代国史教育。
近5年来,先后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3项,主持上海市教育规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以上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2008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200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0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09年入选上海首届“阳光学者”。
2010年获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类)。
2011年获评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之星”。
2012年获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二等奖。
秦丽
秦莉(1977-)讲师,世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城市社区管理》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全英文)》
《民政工作概论》
《社会文化事业管理》
2、《美国人何以养老——美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9月
3、《History and reform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论文集) (ISTP检索) 2009年12月
4、《工作福利的发展及未来——西方国家工作福利政策的比较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7月
5、《重构福利契约的实践——简论美国八十年代的福利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理论、方法与实务》 2008年1月
6、《美国“工作福利”政策的研究动向》,《群文天地》 2009年12月
1、2006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2008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者
杨晓华
杨晓华,1976年生,2003年获法学硕士,现博士在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师。
一、教学
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每年授课500多学时,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握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严格按照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执行,认真开展实践环节的改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生动性,200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社团指导工作。
二、科研
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近三年来,发表论文10多篇。独立主持三项课题,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成熟的研究论文,已陆续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向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学习。
刘兴民
刘兴民,山东烟台人,1967年11月出生,讲师,科研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历:博士
徐 静
一、个人简历
梁志平
梁志平,男,1979年9月,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一)讲授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历史与文化》、《科学思想史》
(二)教学研究课题
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研究”教学建设项目
(三)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时代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改革与实践,学理论,2012.4(第一作者)
(一)研究课题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建研究会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党史知识教育(完成)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清末民初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研)
3、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民国初年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在研)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开埠以来江南城市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1840-1980)(在研)
(二)学术论文
1、科举、教育、选官制度互动中的学额与解额,招生考试研究,2008.1
2、定额制度与区域文化的发展作: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3(第二作者)
3、定额非定额:晚清各府州县学缺额研究,兰州学刊,2009.2
4、也谈19世纪初期华娄地区的教育产业——与李伯重教授商榷,中国社会经济史,2009.2
5、The Educational Industry of Huating-Lou Area,复旦人文社科论丛,2009.2
6、清代科举中的冒籍问题及现代启示,招生考试研究,2010.1
7、清代府州县学学额及专设学额的运作: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1(第一作者)
8、咸同年间江南地区的捐广学额活动,求索,2012.4
9、The Relationship of Two Neighboring Cities,复旦人文社科论丛,2006.2(第二作者)
10、竞争与互补:两个毗邻单岸城市的关系,历史地理,2008.12(第二作者)
11、综合研究中的创新问题——读《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3
12、宋人胡寅登南纪楼诗写作地点证误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
13、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上环境与资源保护研究,农业考古,2008.6
14、渐变下的调适:上海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简析(1842—1980),兰州学刊,2011.12
15、史学家缺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以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为中心,桂海论丛,2012.1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