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互联网行业又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多少风口来了又去,元宇宙、半导体从周期低点缓慢反弹,AI大模型一飞冲天……
新兴挑战者不断涌现,江湖竞争格局不断被改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阿里巴巴的这句“土话”似乎成为总结202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注脚。
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对于互联网过去一年的惊人大动作,究竟有哪些“互联网之最”呢?
1.最赚钱的大厂字节
作为中国互联网大厂少数仍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据最新媒体报道,字节跳动2023年的收入已经突破了1100亿美元,约为7860亿人民币,正式坐实了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靠算法这个攻无不克利器抢占了中外短视频的山头,字节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据The Information披露:字节大部分营收来自中国市场,但增长推动主要来自TikTok。今年二季度,字节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约20%,截至2023年6月,TikTok月活用户已达11亿。
值得一提的是,尤其随着互联网流量见顶,在行业最难突破的广告业务中,TikTok在中国以外地区将实现年收入200亿美元,要知道抖音预计今年在中国实现的广告收入208.1亿美元,可见,字节海外广告业务收入与国内已经基本持平。
所以说,字节2023年这个“最赚钱”奖项,军功章的一半属于TikTok。
2.最惊喜大厂拼多多
作为互联网新晋黑马,拼多多凭借“引领国服新版本的低价打法”,使TEMU在国外发展一骑绝尘,更是带动拼多多业绩狂飙,在第三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就同比增长94%,净利润也涨了47%。
这和国内一众互联网巨头个位数、一成左右的增长率相比,拼多多活像是个异星生物。
其中最让外界展开想象空间的,是拼多多火热的出海业务。去年 9 月才正式问世的TEMU ,虽然只是个出海电商圈儿里的“小年轻”,但在海外早已支棱了起来。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Temu今年第一季度下载量1900万,第二季度下载量3000万。目前,Temu已经跻身全球APP下载量前十,直接登顶美国APP下载量榜首,复购率达10%左右,每笔交易的金额约为25美元。
如今 TEMU 的生意已经做到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 40多个国家个地区。
也正是在TEMU业绩血包的加持下,使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坐稳国内电商的第一把交椅,就连马云本人都罕见发言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
鉴于市值和业绩双重增长表现,2023年“最惊喜”这一称号,就属于拼多多了。
3.最稳健的大厂腾讯
面对市场压力和行业竞争,腾讯几乎是目前唯一一家收入和利润都能保持稳健增长的大公司。
财报显示,最近三个季度,腾讯的收入增长都在10%以上,而利润增长都在30%左右,2023年第三季度甚至达到了39%。
腾讯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一方面腾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像微信视频号广告业务、小游戏、云不做低价绑定等,都贡献了高质量收入,而这些业务又都是与腾讯生态体系结合最紧密的业务,更多来自内生。
另一方面作为腾讯“全厂的希望”,视频号的商业化变现远远没有打满,最新数据显示,腾讯视频号上运行的广告加载率(平台下发的广告的密度)不到3%,而国内短视频同行的广告加载率超过10%,这意味着随着腾讯视频号的广告变现能力不断提高,腾讯的增长依然是“稳坐钓鱼台”。
可见,2023年最稳健增长,腾讯实至名归!
4.最惨的大厂阿里
2023年如果举行一个比“惨”大会,阿里巴巴绝对稳坐第一。
在今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阿里又传来一个噩耗,12月29日,京东发布了《关于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一审胜诉的声明》。声明中,最核心的信息是,阿里被判决向京东赔偿10亿元。
要知道,这10亿实际上还不是阿里巴巴今年的第一次大出血。就在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宣布,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71.23亿元。
加上2021年4月,阿里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的182.28亿元,阿里近三年的罚款、赔付金额已接近200亿元,创中国企业纪录。
而更大的损失则是在资本市场。三年前,阿里曾创下8577亿美元的市值高峰,在全球市值榜上位居第六。三年过后,它的市值已变成了1974亿美元。
三年跌掉6600多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跌去了如今三个阿里的市值,跌去的市值也是今天的京东、拼多多、网易、美团、小米五家巨头市值的总和。
2023年还有比阿里更惨的吗?
5.最幸福的大厂京东
和阿里过的“苦日子”截然不同,京东最近真的是好事连连,所以我把2023最幸福大厂颁给了京东。
前段时间,疑似章泽天二胎生双胞胎儿子的事件在热搜上待了半天,不少人都感慨京东老板娘为人生赢家之际,没过多久,刘强东和京东接力站岗也挂在热搜上。
刚开始是京东和阿里打官司,关于某猫“二选一”被京东起诉其涉嫌商业垄断,法院判决阿里垄断行为成立,要求赔偿京东十亿元。
不知道是官司打赢了东哥心里痛快,还是赔偿款到账了,东哥直接大手一挥,给手底下员工发红包涨薪。
就在不久前,京东集团宣布,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
这一波操作下来,2023年最幸福大厂当属京东了。
6.最懂营销的大厂网易
在互联网营销的战场上,网易无疑是一位策略高手。
近期,网易与腾讯的商战成为了业界的焦点,除了网易推出的新皮肤“企鹅心心”之外,网易又在饮品领域整花活——推出新单品“企鹅美式吧”,这种玩味十足的营销策略,不仅增加了网易品牌的曝光度,还为品牌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和口碑。
而在这之前,网易推出的“暴雪绿茶”,不仅借用了网易旗下游戏IP的知名度,还通过一杯茶道尽了网易与暴雪之间的“爱恨情仇”。这种跨界合作与情感共鸣的营销手法,使得“暴雪绿茶”成为了一个话题性十足的网红饮品。
此外,时至今日,江湖上还流传着网易—H5爆款制造机的传说……要知道,同样做H5,网易可以说是做一个火一个,好像一年到头都在刷屏,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流量,早已让网易品牌力提升到了一定高度。
可见,无论是商战还是跨界合作,网易都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使其成为了互联网行业中最懂营销的大厂之一。
7.最善变的大厂快手
2023年尾,快手进行了重大人事以及组织架构调整。
10月,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辞任董事长,交由CEO程一笑兼任。12月初,快手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涉及主站、电商、商业化、社区科学等多个业务线。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也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号称快手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事实上,变得不仅是快手的组织架构,众所周知,社区与生态也是快手一直引以为傲的,如今在商业化进程加速下,快手内部大变样,电商早已成为快手重头戏,是倾其全厂资源重点关注的业务。
快手的主动“求变”也不难理解,过去三年里,面对抖音的强势崛起并逐渐加大马力一骑绝尘,曾经的短视频一哥已经被甩开了不止一个身位。
要知道,虽然如今抖音的声量更大,但当初率先成立并在行业初期引领全行业发展的其实是快手。从早期上线GIF快手应用,独领短视频风骚,风头一时无两,到与抖音进行遭遇战,并在内部混乱之中失去头把交椅。
可以说快手的发展史就像一个爽文男主,年纪轻轻天赋异禀,却在本应步入巅峰的时期遇到滑铁卢。
不过在宿华将权力一步步放还给程一笑后,快手的组织架构也随之进行了大调,一切朝着增长型进发、事业部制改革、降本增效……快手渐渐赶上了互联网故事的主线剧情的节奏,也正在找回自己的主角光环。
而快手组织架构的演进过程,也让快手成为了2023年最善变的大厂担当。
8.最激进的大厂百度
在“大模型”正式出圈一年来的时间里,对于那些长期耕耘于AI领域的企业来说,也出现了重新站在了潮头之上、引领时代发展的最好契机,比如BAT和华为。
百度是目前在大模型上投入最激进的公司,所有产品全线AI,用大模型重构一个已经20多岁的公司。
目前,无论是在全新的文心一言App,还是百度搜索、百度文库、百度输入法等产品,都能充分获得智能体验。
之所以把2023年最激进大厂称号给百度,也是明白对于一个“落后太久”的公司,只有下猛药才能让自己再次破圈。
9.最没存在感大厂滴滴
前不久,一则“滴滴崩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此次故障确实导致滴滴全面瘫痪,要么导航地图无法使用,要么产生天价费用……。不过,一个宕机都能登上热搜,可见滴滴真的已经被忽视了很久!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早期拓荒者,滴滴无疑是行业“带头大哥”,2021年6月30日,滴滴(DIDI)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募资44亿美元,市值为678亿美元(约4377亿元)。
但行业的高速发展在2021年7月4日戛然而止,因为“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网信办下架整改。18个月后,还被开出80.26亿元的超级罚单。
在滴滴下架整改的18个月里,互联网巨头们抓住窗口期,让网约车市场从滴滴的“一家独大”,转变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滴滴在时代的洪流中泯然众人矣。
10.最能“打仗”的大厂小米
要说2023年科技圈谁最能打嘴仗,还得看小米。
近日,华为与小米的口水仗成为了科技圈的热点话题。余承东在华为花粉年会上的一番言论,矛头直指小米的“龙骨转轴”技术。而小米公司也迅速回应,指责余承东的言论不实,并强调了自家技术的原创性和专利性。
实际上,小米和华为的口水仗已经打了很多次了,2018年3月,全球手机影像测评大会召开,华为拿到了全球第一,雷军忍不住说了一句“干翻华为”。
随后,这句话就被媒体大肆宣传,搞得两家公司一度“剑拔弩张”,最后雷军不得不出面解释说:“华为的相机系统是世界第一,小米要在这项技术上超越华为。”不是恶意竞争,而是良性竞争。
在手机产品方面,小米与华为之间的明争暗斗,可以说是从条线负责人到官方正主,从产品到专利之间的全方位交锋。
比如,卢伟冰吐槽华为Mate30 RS保时捷版太贵,大内存加价太多,余承东则评价小米MIX Alpha“只是概念手机,没有实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就是不知道“老大和老二干仗,死的却是老三”的戏码,会不会在行业龙头苹果身上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