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05:12:00 作者:毛文婷
前面介绍了DoCoMo的5G网络实验、SoftBank的夏季新机阵容,那么接下来最后的豆知识环节,就要来聊聊同为日本三大运营商之一的au最近推出的“手机图鉴”了。这里收录了从1987年至2015年5月为止的600余款手机,能看到日系手机在近30年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当然这其中除了日本本土品牌,也有苹果三星等机型混迹其中,不过仍然是以日系手机为主的)。
1988年的Shoulder Phone,外出时要挂在肩上(图片引自au)
于1987年设立的IDO(日本移动通信)在1988年年底于东京23区内推出了第一代汽车电话服务,而此时登场的就是上图中的这款“ショルダ`フォン(Shoulder Phone)”,这一机型被日本称为“手机诞生前的黎明”,是一款开车时可以放在车上接打电话、行走时可以像斜挎包一样挂在肩上的电话产品。当然考虑到当时的年代和技术条件,街上随身携带这款电话的人还是非常稀有的,而且这货的重量达到了2.6kg,带着它行走简直就像是负重体能训练。
1989年,手机迅速迎来了“减重”(图片引自au)
不过到了随后的1989年,“手机”终于就成了可以随手携带的电话了。日语将手机称为“携‰”也是因为手机体积轻巧可以随身携带。1989年,在日本被称为Cellular HP-501的摩托罗拉手机登场,这也是“手机”第一次实现了可以放入口袋中的小尺寸,由此,“手机”也就进入了小型轻量化的竞争时代。
到了1989年同年的12月,京瓷与索尼同样推出了这种小尺寸的便携手机,也就是上图中左侧的CP-201(索尼)与HP-101(京瓷),其中CP-201是一款仅有980g重,可以放在车上当车载电话使用的产品;而HP-101按照当时的设计来讲,也算是“时尚”了。
1990年,全球首款重量在300g以下的手机,来自松下(图片引自au)
1990年的时候,IDO发售了全球首款重量在300g以下的手机,就是图中这款松下“ハンディフォンミニモ(Handy Phone Minimo)”,这一机型凭借298g的轻量化设计成为了当时的大热机型。
随后一段时间,日系的“手机”在外观上的设计都没什么变动,但是整体来看,从1989年到1992年,“手机”的体积与重量都疾速下降,1992年摩托罗拉J-51的崭新折叠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这多少应该也对随后日系机型的翻盖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
1993年至1996年,日本用户对手机的称呼变成了“ケ`タイ”(图片引自au)
随后日本运营商的通信制度等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更而严谨,但手机的外观倒是并没有发生太多的不同。在1993年到1996年期间,日本用户对于手机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当手机在年轻群体中流行起来之后,手机的称呼就从“携‰”变成了更为上口、更加利于传播的“ケ`タイ”,也就是“携带”的发音。
1998年屏幕最大的先锋532G与最轻的京瓷526G(图片引自au)
1998年日系手机创下了不少“第一”。先锋532G成为了当时液晶屏幕最大的手机,这种“大尺寸”画面能够显示更多的邮件、短信内容。而京瓷526G则成为了当时全球最轻的手机,重量约69g,这也是当时第一台重量减小到“6”开头的手机。
1999年,能够“语音拨号”的松下C105P(图片引自au)
1999年,由于用户数量暴增,日本手机号码也从10位增长到了11位数字。这一年登场的松下C105P加入了“语音拨号”功能,只要念出手机中已存的联系人姓名,手机就能自动拨号。
2002年,au终于有了内置摄像头的手机,卡西欧A3012CA(图片引自au)
2002年,au发售了自家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卡西欧A3012CA(全球首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为1999年11万像素的京瓷VP-210)。手机能拍照之后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阵“彩信热潮”。顺便一提在2002年,日系手机的大部分机型都改用了翻盖式设计,手机本身的颜色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银灰色、黑色之外,也开始有类似橙色、粉色这样亮眼的颜色出现。
2003年,au自有机型INFOBAR第一代诞生(图片引自au)
2003年,au自有系列au design project初代机型INFOBAR登场,这种类似棋盘式的撞色设计在当时来讲也是相当前卫了。直到如今au的INFOBAR机型都会与国内外手机厂商、设计师进行合作,HTC也曾经为au推出过INFOBAR机型。
ガラケ`时代,诞生了不少日系手机独有的奇葩功能(图片引自au)
2004年至2007年期间,日系手机进入了所谓的“ガラケ`”时代,这一名词专门指代无视全球范围内手机技术发展、独自开发奇葩功能的日系手机,因此这一名词其实有着浓厚的自嘲意味。简单来讲,每次我们介绍日本手机时提到的手机钱包功能、oneseg手机电视功能、以及如今看起来还算普及的音乐下载功能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开发出来的,在当时,日系手机进入了“全能”时代,一部手机似乎能够实现所有功能。但这其实并非当时全球手机的趋势,只是日本手机独自点歪了技能树。
2008年-2010年,日系手机进入了智能时代(图片引自au)
2008年至2010年期间,日本手机也进入了智能机时代。最初面临着“全触屏容易误操作”以及“电量下降太快”这样的非议,但随之而来的便利也俘获了一部分用户。但不得不说事到如今对智能手机感到不满的日本用户还是不少的,因为日本真的是发达国家中智能手机普及率最低的一个。
2008年的日系手机都各有特色,翻盖机为主(图片引自au)
顺便一提,2008年日系手机的设计真的非常好看,不仅用色大胆,而且夏普索尼三洋东芝松下京瓷日立各有各的美感,翻盖和滑盖都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再看看如今仅存的索尼、夏普、富士通、京瓷,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真是一去不复返。
2011-2015年,全面进入智能机时代,但遭受严重市场入侵(图片引自au)
2011年至2015年,日本手机全面进入了智能机时代,每一季的新品中翻盖功能机不在是主角,而手机行业也整体步入了由app引发的交流革命时代。
在此期间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只有这部Fx0(图片引自au)
在近几年发布的日系手机中,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其实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多。真要说起来,整个2011年至2015年期间外形让人觉得比较新奇的就是2014年12月发售的Fx0了。这是日本国内首款搭载Firefox OS的机型,采用全透明设计象征Firefox OS的开放,能够清楚看到手机内部的零部件。这一机型出自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之手,不过这款手机的品牌并非日系,而是LG。
关于近30年来日本手机的演进,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日本手机在最初经历了国外品牌的提点,随后开始不断向着轻量化改进,并做出了翻盖式的设计;功能层面曾经进入过剑走偏锋的时期,同时也迎来了日系品牌百花齐放的时代;但随后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日系手机遭受到了国外品牌的重创,虽然如今有着虹膜识别、无边框设计等黑科技,但在国外品牌的进击之下,松下、东芝、卡西欧都已经成为历史。本周的《日本手机那些事儿》到这里告一段落,下周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