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为战机建造强化掩体,英国却称是将战机埋入泥里,躲避无人机袭击?
近日,英国国防部发布的一则通报引发了广泛关注。
通报称,俄罗斯正在多个空军基地修建加固飞机掩体,以应对乌克兰无人机袭击。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将此解读为“海湾战争一幕重现”,甚至暗示俄罗斯将战机埋入泥土中躲避打击。
这一消息不仅引起舆论热议,也让人们重新审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以及俄罗斯的应对策略是否反映了其军事能力的调整。
乌克兰媒体报道截图
乌方声称此次袭击摧毁或损坏了俄军41架飞机,包括战略轰炸机等多型战机。
尽管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远低于乌克兰的说法,但这次袭击无疑是乌克兰无人机战术的一次重大成功。
长期以来,俄罗斯对空军基地的防护工作重视不足,几乎没有建设加固飞机掩体。
在无人机袭击造成显著损失后,俄方开始采取行动。
根据英国国防部的通报,俄罗斯在距离乌克兰边境最近的机场启动了加固掩体的建设。
这些掩体采用圆顶形屋顶、厚实的防爆门,并覆盖多层泥土以提升防护能力。
然而,这一正常的军事防御措施却被西方媒体与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埋战机”策略相提并论。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保护战机免受美军空袭,将部分战机埋入沙土中,但这一策略最终未能抵御美军的打击。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加固掩体建设是现代化军事防御的常规操作,与简单的“埋战机”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埋进土里的战机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军事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无人机具备隐身性、高精度和远程打击能力,能够突破传统防空系统,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乌克兰无人机的成功袭击证明了这一点。
无人机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避开防空雷达,直接命中目标。
面对这种威胁,俄罗斯采取了修建防爆墙、加装防无人机网等措施,但效果有限。加固掩体成为目前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之一。
西方媒体对俄罗斯防御措施的报道显然存在偏向性。
通过将加固掩体建设与“埋战机”挂钩,试图塑造俄罗斯在战争中处于被动状态的形象。
然而,这种叙事并未改变俄乌战争的实际态势。
俄乌战争的复杂性远超单一事件所能决定,俄罗斯的加固掩体建设更多是针对无人机威胁的合理反应,而非绝望之举。
2025 年 6 月 5 日,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米勒罗沃机场正在建造五个加固飞机掩体。
未来,无人机可能具备更强的隐蔽性、更高的攻击力,以及更智能的导航系统。
俄罗斯的加固掩体能否应对这些新威胁仍需观察。
此外,俄方可能结合电子战技术和人工智能防御系统,构建更全面的防御网络。无人机与防御体系之间的博弈,或将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