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新动能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近日,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滁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活动顺利举办。
澎湃新闻、经济网、荔枝新闻、上观新闻、浙江在线等10余家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代表组成采风团,先后深入我市琅琊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南谯区、来安县,走进企业、规划馆、景区、社区等地采风调研,实地感受长三角一体化下产业协作的强劲脉动、生态共护的清新图景、民生互通的便民温度,生动记录滁州在一体化浪潮中激荡出的发展新动能。
今天,小美将长三角各大媒体的报道稿件进行集纳,以飨读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1762.jpg" />
澎湃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欧阳修“带火”的千年古城滁州,如何讲述奔跑的发展叙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1102.jpg" />
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王倪东 图
“环滁皆山也”,这座被大文豪欧阳修“带火”的千年古城安徽滁州,正以黑马之姿展示他的“速度与激情”。
7月23-25日,由澎湃新闻与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滁州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媒体行活动举行,活动吸引了长三角地区数十家主流媒体到滁州探访,感受“醉翁之意”,挖掘“发展之势”。
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紧邻南京,拥有1500年的历史。滁州的标签很丰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重要成员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城市之一。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其经济发展轨迹:滁州的经济体量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第85位,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
这个“速度”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此次媒体行活动中,探访团们走进了滁州市多家新兴科技企业,看看“小物件里的大市场”。
抓住新“芯”赛道,滁州是“跑步”入场的。在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的展厅里,摆放了很多亮晶晶的“圆盘”。灯光下,圆盘是由一个个璀璨透亮的小方格组成,每一个都藏着无限的“能量”,无人机、电视机、电瓶车......都离不开这小小的芯片。
在透明敞亮的生产车间里,经过氧化、曝光、蚀刻、清洗等工艺流程,一片片形如光盘、泛着光泽的6英寸晶圆从自动化机器上下线,等待进入下一道工序。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硅基高压VDMOS功率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0年8月,该公司与滁州南谯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30亿元,用于研发、生产硅基半导体功率芯片。它是滁州市第一家晶体制造项目、南谯浦口合作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南谯浦口合作共建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
公司副总经理薛璐介绍,项目从磋商到正式签约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华瑞微仅用12个月就建成了滁州市第一座晶圆厂。“这么快的建设速度离不开滁州良好的营商环境。”
华瑞微的6英寸晶圆厂在2022年正式投产。2024年底,月产能已达7万片/月,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已经达到业界成熟晶圆厂的良率水平。薛璐说,公司在2025年实施扩产计划,目前已经完成净化间装修和设备搬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四季度产能将达到11万片/月。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滁州半导体产业的进阶之路,恰如一枚芯片的精密蚀刻,每一步都镌刻着创新的印记。如今,这片热土已汇聚近百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去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大关,“滁州芯”正闪耀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版图之上。
当科技与烟火气相遇,滁州的产业故事又翻开了鲜活的篇章。走进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仿佛打开了一个透明的美食宇宙——各式精巧的食品包装盒在灯光下晶莹剔透,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明守护者”,正默默装点着百果园的水灵鲜果、永辉超市的生鲜货架、盒马的精致餐点。从芯片实验室到百姓餐桌,滁州制造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小物件里的大生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1872.jpg" />
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滁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乐岁新材料自2019年落户滁州,2024年已实现年销售额5.5亿元,近几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食品包装行业的领军企业。
“选择滁州,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助理唐贞礼介绍,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距离南京车程仅需半小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目前,乐岁新材料已拥有“乐岁”主品牌和“蔬果乐”子品牌,产品涵盖果蔬、生鲜、餐饮等多个领域。
乐岁新材料的成长轨迹,映照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壮阔图景。滁州这座千年古城与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正在发生深刻重构。
千年古城不仅可以守护醉翁亭的山水诗意,更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以创新之姿勇立潮头。从《醉翁亭记》到“产业新篇”,滁州的故事,始终在传承与变革中书写新的传奇。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852.jpg" />
向上滑动阅览
不仅是“醉意山水”,奔跑的滁州是如何展示城市新坐标?
九百年前,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一句“环滁皆山也”,让滁州以山水诗意走进历史长卷;九百年后,这座古城正以“长三角黑马”的姿态,在区域发展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义自己。
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紧邻南京,素有“江淮保障”和“金陵锁钥”之称。它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这座镶嵌在皖苏交界的古城,左手挽着南京都市圈的繁华,右手牵着合肥经济圈的活力,在两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双圈共振”中演绎着新时代的“醉翁新篇”。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滁州的经济体量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第85位,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
这背后,是“双圈互动”释放的乘数效应,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生动实践。
7月23-25日,由澎湃新闻与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滁州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媒体行活动举行,活动吸引了长三角地区数十家主流媒体到滁州探访。
媒体团既在琅琊山追寻“醉翁之意”,更在产业园区解码“发展之势”。这座千年古城如何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醉翁新解”呼之欲出。
环滁皆景也
从滁州高铁站下车,乘坐20分钟轻轨,就到达了“琅琊山站”。
此次媒体行活动,来自江浙沪皖的十余家知名媒体团,最期待的就是感受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九百年前,太守欧阳修常在此处“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如今醉翁亭依旧“翼然临于泉上”。滁州的名声远扬,不得不感谢欧阳修的这位文旅推介官,他的《醉翁亭记》就是最好的“安利帖”,在时光远扬中邀约大家品味醉美琅琊。
琅琊山上,有一块刻有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石碑,不少游客都会走上前摸摸这块石头,与欧阳修来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琅琊山无疑是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尽管夏季天气炎热,上山的游客却不少。“山里的温度比市区要低几度,看到山山水水心情也畅快。”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李一宁和记者说。
抬头望去,琅琊山主峰海拔仅317米,却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而被誉为“蓬莱之后无别山”。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景区内,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景点错落分布,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又有皖东山水的雄浑。
值得关注的是,琅琊山并没有一直“吃老本”,而是不断努力丰富文旅新业态,让人们在此找寻到“诗与远方”。2024年,琅琊山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市民3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6%,旅游直接收入6447.21万元。
其实,滁州早就不只是太守笔下的“环滁皆山”,而是“环滁皆景”。
不似琅琊山名气那么响亮,位于来安县的池杉湖湿地公园近年来也成为社交网络的新宠。这里不仅是鸟类的天堂,还是滁州以及周边的都市人周末逃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重要“精神栖息地”。
第一眼看去,这是一片绿意充沛的“水上森林”。池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苏皖交界处,湿地面积5600亩,拥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公园的前身,是四十多年前为了涵养水源、防洪固坝而在雷官镇黄大圩村人工栽种的一片水生池杉林。
记者注意到,身边的快门声开始集中了,有人开始感叹:“真像《动物世界》里的场景!”上午的阳光很温柔,光晕洒在千亩池杉林间,水面泛着细碎的银光。一阵翅膀拍打的声音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几只白鹭从树梢腾空而起,秀美的身影掠过水面,激起层叠波纹。它们时而低飞盘旋,时而俯冲入水。阳光、水影、飞鸟的完美交织,把这一刻的惊叹与感动留在了游客的记忆里。
“秋天才是最美的季节,你能看到这个公园最丰富的颜色!”来安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番秋日邀约,让在场记者们留下了“十月重访”的期待,对池杉湖的四季之美又添了几分想象。
从欧阳修笔下“环滁皆山”的千年咏叹,到如今“环滁皆景”的生动实践,滁州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文旅答卷。这座被誉为“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历史文化名城,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量40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7.8%。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滁州正以“诗画滁州”“田园滁州”“山水滁州”等多重品牌重塑文旅格局。
池杉湖湿地公园。王倪东 摄
“芯光互映”
早在九百年前,滁州因为琅琊山在欧阳修笔下出圈。如今,滁州在另一种维度中被更多人关注到,是因为其“芯光互映”的产业之姿。
此次媒体行活动中,探访团们走进了滁州市多家高新科技企业,深入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的生动实践。
滁州是跑进“芯”赛道的。在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的展厅里,摆放了很多亮晶晶的“圆盘”。灯光下,圆盘是由一个个璀璨透亮的小方格组成,每一个都藏着无限的“能量”。这些亮晶晶的“银色圆盘”,实则是现代工业重要的电能转换“心脏”——每个晶圆上密布着功率芯片,将成为无人机、智能家电乃至新能源汽车电能转换的“大脑”。
华瑞微电子科技项目投资30亿元,创造了多项滁州纪录:它是全市首个晶圆制造项目、南谯浦口合作基金首个投资项目、跨省合作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建设效率——从项目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28天,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12个月。
公司副总经理薛璐表示,2024年底,华瑞微电子科技的6英寸晶圆厂月产能已达7万片/月,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已经达到业界成熟晶圆厂的良率水平。公司在2025年实施扩产计划,目前已经完成净化间装修和设备搬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四季度产能将达到11万片/月。
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上,滁州正以“芯光互映”的产业格局崭露头角。最新数据显示,滁州已集聚半导体产业链企业近百家,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据重要一极。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同样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生态。
媒体团来到来安开发区的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智能化车间赶制订单。该公司是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属国家级绿色工厂。走进捷泰新能源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图景:在全长600余米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硅片清洗、镀膜、印刷等关键工序,AGV物流小车沿着既定轨道无声穿梭。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26亿元建设的18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已成为全球N型TOPCon电池有效落地最大量产基地。“这片看似普通的电池板,却蕴含着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企业技术负责人指着最新下线的光伏电池介绍道。通过7.23亿元技改投入,其电池转换效率实现从25.2%到26.8%的跃升,自主研发的TBC电池效率更是超出行业主流水平1.5个百分点。
近年来,滁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抢滩光伏产业赛道,已建立起一个投资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的光伏产业集群。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等光伏巨头纷至沓来,逐渐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半导体与光伏两大新兴产业正如双星辉映,一个在微观世界里雕刻“方寸乾坤”,一个在新能源领域追逐“日月之光”,共同书写着滁州从传统名城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的精彩篇章。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902.jpg" />
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芯片。王倪东 摄
当行政边界感“消失”
“过了这条河,就是南京。”滁州临溪社区的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说。
此次媒体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宁滁两城的交界处的小社区。这里正生动演绎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微观实践。
这里的边界是一条河,河岸这边是安徽滁州,那边是江苏南京。记者放眼望去,两岸有同样林立的楼房、忙碌穿梭的车辆,洒在身上的阳光,这些“同样”的触感让行政边界在现实中显得模糊而温柔。河水可以划分地域,却隔不断两地在生活、产业中亲密交往相连。
临溪社区地处来安县汊河镇东南部,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外来人口约16000人,因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约一半以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记者注意到,在社区里代表南京的“苏A”车牌“出镜率”极高。事实上,汊河居民驾车去南京市区,与去趟来安县城的时间相近。“我们这里距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25公里,距离南京长江大桥18公里。”汊河镇宣传委员孙骏说。
一条500多米、横跨滁河的汊河大桥,将汊河镇与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紧密相连,也见证着两地居民工作生活的“双城记”。“一脚油门,就到了南京。”工作在南京生活在汊河的周远说。周远平时在南京江北新区上班,他是第一批在汊河镇置业的南京人。几年前,他被这里的房价和生态环境吸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一套河景房。这个决定提升了他的生活幸福度——社区门口就是宁滁轻轨站,20分钟直达南京地铁3号线。“我用更低的住房成本获得了优美的风景、优质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幸福度。”
这种“同城感”正在细节中蔓延——南京社保卡能在社区药店直接刷卡;连垃圾分类标准都与南京同步。就连社区服务都带着浓浓的“南京味”,居民笑称这里是“南京特别社区”。
更深层的融合正在发生。滁宁城际铁路开通后,列车将公交化开行,平均15分钟一班。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南京、滁州的距离,满足两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对于推进宁滁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汊河至南京林场的接驳公交将开通,滁州市民们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换乘方便。
从“隔河相望”到“携手共进”,滁州与南京的互动不断深化。两地的产业协同如同汊河汇入长江,在资源互补中激荡出澎湃动能。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在于公共服务“无感切换”带来的心理认同。
真正的一体化,不在于消除地理边界,而在于打破心理隔阂。当“双城生活”成为主动选择,当居民获得感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实践样本也就具象化了。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412.jpg" />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向上滑动阅览
城际铁路,诠释美好双城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662.jpg" />
列车在滁州市来安县境内行驶。滁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图
跨省交通,素为命脉。一部《长安的荔枝》,道尽此中曲折和繁复。
诸多交通概念和内涵汇入今天,要以跨省城际铁路最为典型。滁宁城际铁路工程就是其间的“代言人”,只因它是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在两市高铁倏忽之间抵达的大前提下,滁宁城际铁路成为必要的补充和延续。
滁宁城际铁路工程是滁州市开放发展的“一号工程”,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促进滁宁协同发展、更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道滁河,碧波荡漾,方言漂浮。河之南北,人民往来,血脉相通。
滁宁城际铁路工程,因现实需求而生,因精神连接而生。时代的快速发展,早已让滁宁两市在多个场景下深度融入。
滁河浪潮拍打的这片大地上,地理意义上的界限固然存在,但在更宏大的叙事空间,情感意义上早已无分彼此。家住滁州工作在南京、户口在南京买房在滁州、早晨在琅琊山吹风晚上在玄武湖散步,这是很多人演绎的两地生活图谱。
君是滁州人?君是南京人?某种意义上,大家都是“同城化”“一体化”方略中的同行者。
从滁宁城际铁路工程的规划到项目落地,这一振奋苏皖两省、滁宁两市人心的交通建设项目,带来的是一场美丽的、必然的相向而行。2023年6月28日,备受关注的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二期正式通车,消息传来,轰动一时。
2024年度,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共安全运送乘客308.4496万人次,日均0.8428万人次,月均28.7041万人次。待滁宁城际铁路南京段建成,客流量的红火数据可以想见。
早日全线开通,早日实现两市之间的“丝滑通勤”,是群众的热切盼望。
在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一条新闻报道分外醒目——7月20日,工人们冒着高温施工,确保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按照目前的进度,南京北站预计10月底地铁结构封顶,北广场结构全部完成。南京北站建成后,构建起南京北站、南京南站、南京站“三站”联动的新格局,亦将滁宁城际铁路终接入,完成滁宁城际铁路工程的“拼图”。
作为一个地标,南京北站与滁州段距离不远,它的每一天变化,都收入滁州人眼底。
而在滁州,一期调整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已经全面开展,累计投资5.6亿元。计划2027年10月与南京段、南京北站同步开通运营。这意味着这一工程项目将正式成为国内跨省城际铁路样本。
滁宁城际铁路工程,必会给两城、两省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也将启示着更多地区展开交通新想象、新叙事。我们可以站在更高处,眺望滁宁城际铁路工程。
从滁宁城际铁路工程的规划图和进度表上移开视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动态图景、更大的格局,以及更澎湃的民意。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强调,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5年”也就表现出更丰富的时间节点意义。
在南京所关联的铁路交通建设项目中,不独滁宁城际铁路,宁扬城际铁路、宁马城际铁路均处于开工建设过程中。至于宁句城际,则早于2021年12月底通车。
条条铁道线,让城市之间的合作具象化,也让人民之间的往来加速、升温。这样的铁道线,解答的是推动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课题,解答的是关乎未来的命题。
一条城际铁路,一部“双城计”,从来都暗合着世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寄情山水的背后,是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雄浑动力。无疑,延展的轨道,飞奔的车轮,代表的是无尽的想象力和突破力。
君在醉翁亭,我在紫金山。
这广受瞩目的城际铁路,行进在丰茂的长江流域,也行进在江南文脉的丰厚地带。是以,流云和诗歌,古风和新潮,如此浑然无边地被轨道承载着,被民心输送着,被奋斗的决心托举着。
千年之前,欧阳修辞别滁州赴南京,从太守做到知府。千年之后,南京和滁州两地在以新的模式相互激荡、相互成全、相互期待。两地缘分,美好叙事,尽在时光深处。
这万千意象,是人文之美,是民生之实,是梦想之光。我们如此关切一个铁路项目,是因为我们在“轨道”之上看见了更大的风景。
滁宁城际铁路是属于滁州和南京的幸福工程,也是中国热土上激情四射的新篇章。滁宁城际铁路终将呼啸奔腾,滁宁城际铁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列车驶出滁州高铁站站台。滁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图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经济日报-经济网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深度融入长三角滁州篇章:产业共兴与交通互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千年前,欧阳修以文墨为滁州注入山水与人文交织的基因;而今,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奔涌而至,让这座古城在历史文脉的延续中,蜕变为既有千年文脉浸润、又具现代产业活力的长三角文旅经济新支点,在发展浪潮中绵延不绝。
7月23日至25日,“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活动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滁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澎湃新闻共同发起,聚焦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题,邀请沪苏浙皖多地主流网络媒体代表走进滁州,探访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交通建设等现场,用镜头与笔墨展现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为滁州高质量发展凝聚舆论合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692.jpg" />
产业协同:多元赛道展现滁州力量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浪潮中,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芯片级”的精度与速度成为区域先进制造的标杆力量。作为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首个入驻的高科技企业、滁州首座晶圆厂,华瑞微电子的发展轨迹深刻印证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大动能。
华瑞微于2018年落地南京市浦口区,专注半导体功率芯片的研发与销售,因发展迅速,2020年启动自建晶圆厂计划,经多地调研考察,最终于2020年7月决定落户滁州南谯。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璐表示:“选择落户滁州南谯,首先源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南谯-浦口合作共建园区,南谯区政府和南谯经开区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与合作意愿令人印象深刻,项目从磋商到签约仅用了不到1个月,落地后在当地支持下快速建成晶圆厂,这样的速度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滁州区位优势好、交通便利,能确保上游供应商最快速度响应支持,这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十分重要。”
新建的6英寸晶圆厂仅用12个月便完成建设,2022年4月顺利投产,构建起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能力。该晶圆厂占地100亩,2024年底月产功率器件晶圆已达7万片,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达到业界成熟晶圆厂水平。2025年企业全力推进扩产计划,目前已完成净化间装修和设备搬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四季度月产能将提升至11万片。
据了解,华瑞微的代表产品为硅基高压VDMOS功率器件,目前市占率约20%,扩产完成后预计提升至30%左右。该产品以更优的一致性、强抗冲击能力和高可靠性著称,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截至目前,企业已拥有12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13项为发明专利等一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智能型MOS芯片可降低封装成本30%、提升工作效率7%,硅基功率芯片量产成熟,第三代碳化硅器件加速落地,以硬核创新为滁州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注入澎湃“芯”动能。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刷新智能制造速度的,还有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作为飞利浦空调全球唯一授权商、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首个百亿项目,这家成立于2021年11月的企业,以9个半月建成投产的速度刷新行业纪录,全力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三期工程:一期投资35亿元,在659亩土地上建成45万平米产研基地,1.2万平米研发及实验中心配备整机性能、焓差、半消声噪音室等国际领先实验室,总投入超3亿元;规划的12条智能化生产线已投用7条,实现9秒内机下线,10s外机下线,通过物联网构建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全自动翅片冲床与机器人码垛系统持续提升效能。
依托双擎恒温新风、IONANO水纳米护盾等核心技术,企业采用“双品牌战略”,恩博力与飞利浦空调共享研发、技术及生产线,产品覆盖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2024年生产约120万套,今年预计可完成150-200万套。新增出口业务目标3000-5000万美元,覆盖中东、东南亚市场。这座坚持“科技创新为核心、绿色智造为翼”的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700-800万套,带动3500余人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成为滁州智能家电产业融入长三角循环的核心支点。
而在滁州“2+3”产业发展格局中,新能源赛道同样势头强劲——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全球领先的N型电池产能,成为绿色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这家2021年12月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坐拥35条生产线,日产能超700万片,是当前N型电池有效落地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2024年出货16.032GW、产值65.41亿元,海外出口逆势增长230%以上,N型电池出货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依托3亿元打造的2万平方米研发中心及中试线,90项专利支撑技术突破,BC电池研发跻身行业第一梯队,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以硬核创新践行“绿色工厂”理念,为滁州新能源产业崛起注入强劲动能。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2162.jpg" />
在产业集群蓬勃生长的脉络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跨省合作的创新实践,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支点。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市场化共建项目,园区深度借鉴中新合作经验,坚持以新加坡标准、苏州模式、滁州内核,建成滁州城市新中心。
历经十余年耕耘,园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超330个、总投资近千亿元,汇聚世界500强企业9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其中80%引进项目源自长三角。2024年园区营收首破500亿元,连续五年年均跨过1个百亿台阶;全年GDP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7019万美元,均居全市第一,更荣膺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单位等称号。
园区内的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这片沃土培育的行业新星。企业由上海乐岁实业投资,旗下拥有“乐岁”及“蔬果乐”子品牌,专注中高端食品包装容器研发生产,通过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及国内先进成型裁切设备,服务永辉超市、盒马鲜生、佳农集团等头部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25%,在果蔬生鲜高端包装细分领域市占率近35%,位居行业首位。
区位与蓝图: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滁州路径
交通互联互通的突破,为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按下“加速键”,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更是标志性工程。线路西起滁州站,途经苏滁产业园、来安县,东至南京规划的新南京北站,全长55.33公里,设站17座,平均站间距3.43公里,总投资约188亿元。采用交流25KV供电制式,设计时速120公里(预留140公里),选用市域D型车,“站站停+大站快车”的灵活运输模式,适配通勤与跨城出行需求。
目前,滁州段一、二期工程均已顺利开通运营,滁州段一期汊河镇站至省界段调整工程于2022年8月启动先开段建设并已顺利完成,其他段落正在有序建设中,确保与南京段同步推进、同步开通运营。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182.jpg" />
通车后,滁州至南京江北新区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与京沪高铁“18分钟到南京、1.5小时到上海”的时效互补,构建“高铁+城际”双快通道。依托这条“黄金纽带”,滁州与南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加速融合:滁州“亭城通”市民卡可畅行南京,跨城就医“一站式”结算、公积金异地互认等“同城待遇”落地,真正实现“轨道上的都市圈”。
以交通突破为基石,滁州正以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核心成员,滁州坐拥767公里高速公路、滁州港(汊河)千吨级航道等立体交通网,更以“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持续优化发展生态——实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11项电子证照全省通办,12个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年办件量超6.25万件,4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达5.7万件,33项服务“掌上办”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醉美滁州,亭好滁州——从醉翁亭的飞檐斗拱间走出的文旅脉动,正在与智能制造的生产线、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蓝图交相辉映,让这座古城在历史文脉的延续中,生长出经济腾飞的新翅膀。
这座兼具琅琊山生态之美与小岗村改革精神的城市,正锚定“六个走在前”目标,以“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的姿态,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未来,滁州将持续放大“双圈互动”优势,在跨省域协同中塑造产业新优势,在生态共保中绘就绿色画卷,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滁州篇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版图中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492.jpg" />
常观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深度融入长三角 澎湃释放新动能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强劲东风下,滁州这座与南京“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皖东之城,正以“同城化”姿态全面拥抱长三角。从产业协同创新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生态共保联治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滁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长三角版图上标注出鲜明的“滁州坐标”。
今年上半年,滁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2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1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3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增长8%。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282.jpg" />
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项目
产业协同:从“承接转移”到“共生共赢”
跨省合作打造产业高地。中新苏滁高新区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项目,已成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2024年园区营收首破500亿元,连续五年年均跨过1个百亿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7019万美元,均居全市第一。园区内,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20年开工建设以来,产值一直保持100%左右的增长速度,2024年实现产值4亿元,目前在果蔬生鲜高端包装细分领域市占率近35%,位居行业首位。
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契机,这家从南京浦口起步的企业,2020年落户滁州南谯区,仅用12个月就建成了滁州市第一座晶圆厂。目前月产能达7万片,良率稳定在99%以上,2025年扩产后产能将提升至11万片/月,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宁滁省际毗邻区创新“研发在南京、转化在滁州”模式,南谯区与浦口区共建的合作产业园已引进华瑞微、恩博力等科技项目。来安县与南京生物医药谷合作共建的生命健康产业园,落地和美药业等一批医药器械企业,全省首个县域医药创新柔性服务工作站在汊河片区挂牌运行。
宁滁城际轻轨
交通互联:从“地理相邻”到“同城一体”
轨道上的同城生活。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已于2023年6月开通运营,全线贯通后滁州到南京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在汊河镇临溪社区,约一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是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滁州大力推进跨界交通连接。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7公里,位列全省第一;水运:滁州港(汊河)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直达南京新生圩港口;铁路:在建北沿江高铁在滁州并站、全椒设站,合新高铁在定远、明光设站。
政务服务无缝对接。滁宁两地全力打造交通运输“亭满意”。2023年,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核发等12个事项“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6.25万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等4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5.7万余件,33项高频事项“掌上办”3.4万件。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182(1).jpg" />
国家级湿地公园“池杉湖”
生态共保:从“各自为战”到“联防联治”
跨省生态保护机制创新。滁州市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横跨苏皖两省,两地共建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共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滁河生态经济带。公园内栖息鸟类达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被誉为“百鸟天堂”。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2024年实现出货16.032GW,N型电池出货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一。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的研发中心,拥有74项专利,在BC电池和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572.jpg" />
来安县汊河镇临溪社区
民生共享:从“异地”到“同城”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建成投用,两地各有3条公交线路实现无缝换乘。滁州“亭城通”市民卡与长三角城市联网互刷,让跨省出行更加便捷。
跨省社区治理创新。来安县临溪社区与南京江北新区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联合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等系列活动30余次。社区创新“周末红驿站”服务模式,破解群众上班时间和社区办公时间重合难题。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滁州正以“满格状态”书写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华章。在这片改革热土上,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动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获得感和发展竞争力,交出一份亮眼的“滁州答卷”。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荔枝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科技滁州——开放高地、产业新城
滁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产业新城,坚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推动产创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7月24日,“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活动来到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与南谯区,走进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三所创新企业。
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3912.jpg" />
作为安徽省开放高地,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已成长为滁州市东部现代化产城融合新城,成为中新合作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新探索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典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位于园区中的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由乐岁(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乐岁实业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在浙江、成都、安徽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产品涵盖蔬果盒、生鲜盒、糕点盒、套餐容器等,旗下拥有“乐岁”、“蔬果乐”两大品牌。公司采用行业领先的德国全自动生产线及国内先进的全自动成型裁切打孔一体设备,生产产品具有安全、卫生、环保、创新的特点,为永辉超市、大润发、盒马鲜生、家乐福、佳农集团等企业提供服务。近年来,乐岁公司产值一直保持100%左右的增长速度,目前在果蔬生鲜高端包装细分领域市占率近35%,位居行业首位。
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4412.jpg" />
坐落于南谯区的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滁州科技创新的先进企业之一。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也是滁州市第一家晶圆厂。主要经营各类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工业等传统领域,以及光伏、储能、汽车等新能源领域。
华瑞微专注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核心团队成员均具有二十年以上行业深耕经验,截止目前,拥有公告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123项。
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4592.jpg" />
坐落于南谯区的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同样有独到经验。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项目主要用于研发生产飞利浦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机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产研基地整体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研发、制造、供应链等载体,致力于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科技型智能制造工厂。
目前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在册员工1500余人,实现全面投产将实现就业4000余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
当前,滁州市正按照安徽省委“六个新提升”“六个当先锋”要求,锚定“六个新作为”“六个走在前”目标,借东风、搭平台,招项目、引人才,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潮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探寻“滁州速度”背后发展密码
“环滁皆山也”。滁州,地处皖东,襟江带淮,承东启西,是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双圈互动,左右逢源,地处安徽省东向发展前沿的滁州,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市委网信办联合澎湃新闻共同发起,聚焦“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主题,邀请了沪苏浙皖多地主流媒体代表走进滁州,探访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交通建设等新发展,用镜头与笔墨展现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4262.jpg" />
琅琊山风景区。记者陈冲/摄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醉翁之意、山水琅琊”的琅琊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遍布。醉翁亭及醉翁亭景区位于琅琊山东麓,是琅琊山风景区的精华景区之一。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因一代文宗欧阳修以“醉翁”命亭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记者陈冲/摄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说,琅琊山如今已成为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景区内,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景点错落分布。建园以来,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4182.jpg" />
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记者陈冲/摄
“南京滁州两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滁河大保护上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滁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滁州市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横跨苏皖两省,两地共建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共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滁河生态经济带。公园内栖息鸟类达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被誉为“百鸟天堂”。
城际铁路滁州政务中心站。记者陈冲/摄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全线长约55.35公里,西起滁州高铁站止于南京北站。“目前开通的是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长度45公里,起点站是滁州高铁站,也是全线最大车站,终点站是汊河站,滁州段全程约40分钟。”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南京、滁州的距离。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4112.jpg" />
媒体探访团走进中新苏滁高新区。记者陈冲/摄
记者注意到,滁州的经济体量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第85位,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这个“速度”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此次媒体探访团走进了滁州市多家新兴科技企业寻找答案。
媒体探访团走进安徽乐岁新材料。记者陈冲/摄
作为一家专做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落户滁州,2024年已实现年销售额5.5亿元,近几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食品包装行业的领军企业。“选择滁州,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唐贞礼介绍,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距离南京车程仅需半小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020年,南谯经开区与浦口高新区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合作协议》,在南谯经开区内设立“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当年,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落户滁州南谯区,仅用12个月就建成了滁州市第一座晶圆厂。目前月产能达7万片,良率稳定在99%以上,2025年扩产后产能将提升至11万片/月,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192.jpg" />
媒体探访团走进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记者陈冲/摄
“选择落户南谯,缘起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谯-浦口合作共建园区,通过初步接洽,我们感受到了南谯区政府和南谯经开区关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和合作意愿。”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璐表示,项目从磋商到签约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发展举措。
2021年11月,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成立,是一家集空调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制造类企业。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552.jpg" />
媒体探访团走进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记者陈冲/摄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建设,是南谯区首个百亿元项目,主要用于研发生产飞利浦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该基地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在册员工1500余人,实现全面投产将实现就业3500余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182.jpg" />
汊河镇临溪社区智慧药房。记者陈冲/摄
这些年,滁州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都与南京深度合作,也让两地群众享受到一体化的便利。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来安县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愈来愈快,与一河之隔的南京,从“好邻居”悄然变成“一家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462.jpg" />
临溪社区。记者陈冲/摄
“临溪社区地处来安县汊河镇东南部,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外来人口约16000人。”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临溪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约一半以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上观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从地理优势到产业协作,见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滁州动能”
从“好邻居”到“长三角合伙人”的转变,这一幕幕场景,见证着滁州与南京这对省际“好邻居”双向奔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792(1).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892.jpg" />
“环滁皆山也”。滁州,地处皖东,襟江带淮,承东启西,是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近年来,滁州充分发挥位于皖苏交界、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南京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寻访千年文脉与醉美风光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城山相接,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避难于此,由司马睿以其王封号而得名,改称“琅琊山”。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5342.jpg" />
“醉翁之意、山水琅琊”的琅琊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遍布。醉翁亭及醉翁亭景区位于琅琊山东麓,是琅琊山风景区的精华景区之一,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一代文宗欧阳修自号“醉翁”命亭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家喻户晓;琅琊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其核心旅游景区4.98平方公里。琅琊山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八名”文化胜境。
琅琊山如今已成为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景区内,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景点错落分布,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又有皖东山水的雄浑。建园以来,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交通互通加速“同城化”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同城化”的关键。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全线长约55.35公里,共设站17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4座,设计时速120公里(预留140公里)。滁宁城际铁路西起滁州高铁站,途经滁州市区、苏滁产业园、来安县、南京市江北新区,止于南京北站。
站内环境宽敞明亮,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为乘客提供了舒适且便捷的乘车体验。与传统地铁、城际列车不同的是,滁宁城际列车采用横排座椅加纵排座椅形式。同时在纵排座椅及多功能区设置USB,多功能区设置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乘客途中充电。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732.jpg" />
“滁宁城际铁路开通后,列车将公交化开行,平均15分钟一班。”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南京、滁州的距离,满足两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对于推进宁滁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汊河至南京林场的接驳公交将开通,滁州市民们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换乘方便。
目前开通的是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长度45公里,起点站是滁州高铁站,也是全线最大车站,终点站是汊河站,滁州段全程约40分钟。在票价上,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票价与南京地铁现行票价规定一致,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4公里以上部分,票价每增加1元的晋级里程为5、5、7、7、9、11公里,最高票价8元。
“毗邻区”跨界合作强产业
浦口-南谯、顶山-汊河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其中,浦口-南谯功能区重点推进规划协同、产业协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度合作,核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包括南谯片区38.5平方公里、浦口片区11.5平方公里。
2019年10月,浦口区与南谯区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2020年,南谯经开区与浦口高新区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合作协议》,在南谯经开区内设立“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942.jpg" />
在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由南京浦口区推荐的华瑞微电子IDM芯片项目,建成了滁州市首个晶圆制造基地。新建的6英寸晶圆厂于2022年投产,2024年底月产能已达7万片/月,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已经达到业界成熟晶圆厂的良率水平。2025年实施扩产计划,目前已经完成净化间装修和设备搬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四季度产能将达到11万片/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给华瑞微这样的企业带来了重要发展契机,生产基地建成后,华瑞微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选择落户滁州南谯,缘起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谯-浦口合作共建园区,通过初步接洽,我们感受到了南谯区政府和南谯经开区关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和合作意愿。”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璐表示,项目从磋商到签约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发展举措。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682.jpg" />
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成立于2021年11月,是一家集空调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制造类企业,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经济开发区。在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行,一台台空调经过组装、测试等环节后陆续下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822.jpg" />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建设,是南谯区首个百亿元项目,主要用于研发生产飞利浦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该基地负责人说。飞利浦是健康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空调项目落地壮大了滁州的智能家电产业链,有效助推毗邻区的产业发展。目前公司在册员工1500余人,实现全面投产将实现就业3500余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
从“好邻居”到“一家人”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来安县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愈来愈快,与一河之隔的南京,从“好邻居”悄然变成“一家人”。
临溪社区地处来安县汊河镇东南部,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外来人口约16000人,因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约一半以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162.jpg" />
近年来,该社区以便民服务为导向,打造“临溪·汇流”党建品牌,与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江北社区、顶山街道临泉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依托两地党建教育基地、实境课堂等资源,共办毗邻地区党务知识竞赛、“党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等共建活动8场次……同时,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开设老年学校、无疆课堂,提供“党建领航 助老育小”服务。创新“周末红驿站”服务模式,破解群众上班时间和社区办公时间重合难题。
此外,这些年滁州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都与南京深度合作,也让两地群众享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双圈互动,左右逢源”,地处安徽省东向发展前沿的滁州,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好邻居”到“长三角合伙人”的转变,这一幕幕场景,见证着安徽滁州与江苏南京这对省际“好邻居”双向奔赴。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新闻晨报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高铁1.5小时融入长三角,“亭城”滁州上演多元版“双城记”
滁州,地处安徽东部,因欧阳修、醉翁亭记、琅琊山而被誉为“亭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滁州近年来在交通、产业等领域上演了多元版本的“双城记”,从合肥都市圈到南京都市圈,展示了其优越的区位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特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622.jpg" />
如今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周末搭高铁不到1.5小时就能爬山赏亭台、游湖探湿地,一边是文旅强IP欧阳修,一边是千亩池杉林打造的“水上森林”景观,在这个度假康养等休闲元素兼备的目的地,上海人开启了赏荷观鸟的盛夏之旅,尽享小众目的地幽静、清凉之趣。
登高游湖,1.5小时开启避暑“双城记”
进山躲清凉,入林享生态,在上海人的长三角避暑版图上,盛夏时节的滁州悄然走红了。高铁1.5小时的出游半径,为滁州贴上了“说走就走”的标签。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6452.jpg" />
“滁”字即为山水城之意,首次探访滁州一定会倾心山水间的“醉翁”之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7572.jpg" />
山,直指2024年升“5A”的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蔚然深秀的景区里不仅拥有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古朴典雅的亭台向每一位慕名而来的人讲述着欧阳修的为官之清廉、为人之刚正的故事,还能观赏到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刻、李幼卿摩崖题刻、辛弃疾摩崖题刻等3通石刻,兜兜转转间能打卡的还有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示范遗存的菱溪石,甚至是数株存活至今的千年古梅树,将其特有的“名人、名文、名亭、名碑、名林、名园、名泉、名洞”八处胜境一一寻遍。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7652.jpg" />
水,则首选来安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5800亩的地域中包含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池杉林,1000多亩,五万多棵池杉营造了独特“水上森林”景观,盛夏时节更是以葱郁的绿意打造了清凉之趣。这里不仅拥有2000亩藕莲、千亩荷塘的籽莲以及贯穿园区的睡莲,还有汇聚了152个名优、精、奇荷花品种的百荷园。夏日时节荷香满园,吸引了远近皆来“赏荷客”。
目前滁州已有京沪高铁、京沪铁路、沪汉蓉铁路贯通境内,高铁到南京仅需18分钟、到上海仅需1.5小时、到北京仅需3.5小时。
未来随着合新、北沿江高铁和滁宁、宁淮城际铁路等已在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成并投入使用,以及11条高速公路的穿越,滁州将连接起长三角区域内更多的城市,上演“说走就走”的“双城记”。
城际轨道,连通公共交通“双城记”
在加大融入长三角步伐的进程中,以《醉翁亭记》闻名的滁州以公共交通连通开启了无界的“双城记”。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以连接滁州高铁和南京北站为最终目标的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已于2023年投入使用,目前实现了列车的公交化开行,即平均15分钟一班。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8232.jpg" />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滁宁城际铁路全线长约55.33公里,将设站17座,设计时速120公里(预留140公里),将途经滁州市区、苏滁产业园、来安县、南京市江北新区,止于南京北站。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8612.jpg" />
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南京、滁州的距离,不仅满足了双城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除具有推进宁滁一体化、滁州南京“双城记”的重要意义,更将大力推动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市区以及沿线城镇协同发展,有效促进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8392.jpg" />
类似的公共交通“双城记”在滁州还有很多例。据了解,为实现公共交通双城无界,在建成投用的滁宁、来宁公交换乘中心,不仅已有滁州、南京各3条公交线路实现无缝换乘,而且滁州“亭城通”市民卡与长三角城市也实现了联网互刷。其实,滁州的“双城记”已步入了持续拓展,据统计,滁州市目前已开通前往南京、蚌埠等地毗邻公交线路10条、城际铁路1条,2023年运送乘客达到686万人次。
产业新城,打造科技创新“双城记”
苏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一体化,近年来,滁州对于产业新城的打造也印证了这座城市“醉翁”之意更在山水外的实践。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8412.jpg" />
据统计,滁州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高新区、7个省级开发区、4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3个省际合作园区。其中作为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的首个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体现的“苏滁双城记”已助力其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在滁州保持领先。
2024年园区营收首破500亿元,连续五年年均跨过1个百亿台阶。今年园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6%、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4%,均居全市首位。2019年引进在果蔬生鲜高端吸塑包装细分领域位居首位的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今年有望在去年销售规模的基础上保持10%的增速。
在滁州合作共建产业园开启的“双城记”已“落地开花”:南谯区与南京浦口区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南浦合作产业园”,浦口区首个推介的总投资30亿元的华瑞微半导体IDM芯片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来安县与南京生物医药谷合作共建“江北新区-汊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区”,占地1000亩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框架已拉开……
落户滁州产业新城的企业都深有同感,从助力“小物件赢下大生意”到打造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新样板,滁州为融入长三角正在构筑更具辐射能力的“双城记”,这张联动的版图持续扩大中,不仅限于南京、合肥、苏州、上海等地。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 | 滁州深度融圈强发展
地处皖东的滁州,南望长江、北枕淮河,自古便是“金陵锁钥、江淮保障”。如今,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改革活力的城市,正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身份,在交通互联中打通要素流动脉络,在产业协同中激活发展引擎,在生态共保中擦亮绿色底色,奋力书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滁州答卷”。
7月23日,“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走进滁州,记者们实地探访这座城市,深入了解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新成果。
织密“一小时通勤圈”
打通一体化动脉
作为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滁州以“交通先行”破题,构建起内通外联的立体交通网,成为连接沪苏浙与皖中的关键枢纽。
2023年6月,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正式通车,这条西起滁州站、东至南京北站的“钢铁动脉”,全长55.33公里,设站17座,将滁宁两地的时空距离压缩至“一杯咖啡的时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8622.jpg" />
目前,一期汊河镇站至省界段调整工程正加速推进,计划与南京段同步开通,届时全线贯通后,滁州将深度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据了解,依托便捷的铁路网络,乘京沪高铁从滁州到南京仅需18分钟、到上海仅需一个半小时、到北京仅需三个半小时,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也都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车程。
构建“跨区产业链”
激活高质量引擎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60%的外资项目来自长三角,70%的投资额投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这片由苏州工业园区跨省共建的产业新城,正是滁州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实现“链上协同”的生动注脚。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滁州正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也是滁州市第一家晶圆厂。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132.jpg" />
“华瑞微于2018年落地在南京市浦口区,主要经营半导体功率芯片的研发、销售,因企业发展迅速,2020年启动自建晶圆厂计划,最终于2020年7月决定落户滁州南谯。”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璐介绍道,“2024年底月产能已达7万片/月,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预计四季度产能将达到11万片/月。”
截止目前,华瑞微拥有公告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123项(其中发明专利等一类知识产权113项),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一系列资质,2024年,华瑞微被GEI长城战略咨询评为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守护“江淮生态圈”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在池杉湖湿地公园,千亩水上森林绿意盎然,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一幅皖苏共护一湖清水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582.jpg" />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六合与安徽来安交界处,总占地约5800亩,因有华东面积最大的池杉林而得名。园区河流交错、水陆相间、景致优美,水禽资源极为丰富,是长江下游滁河流域鸟类的重要栖息地,素有“百鸟天堂”之美誉。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272.jpg" />
为守护这颗“明珠”,皖苏两地建立了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通过共建生态停车场、科普馆,贯通水系循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如今,滁河两岸76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带成为“生态走廊”,池杉湖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交通互联的“一小时圈”到产业协同的“跨区链”,再到生态共保的“江淮绿”,滁州正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奋力书写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浙江在线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地处皖东的滁州,南望长江、北枕淮河,自古便是“金陵锁钥、江淮保障”,如今作为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正以“同城化”姿态全面拥抱长三角。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改革活力的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关键词,从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保到民生共享,处处彰显着融入长三角的强劲动能。
“环滁皆山也”,琅琊山作为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因欧阳修《醉翁亭记》闻名遐迩,“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佳句流传千古。这里城山相接,形成了名山、名寺、名亭等“八名”文化胜境,儒释道文化交融,既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人文底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372.jpg" />
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项目
交通先行是滁州融入长三角的关键。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已于2023年6月通车,这条全长约55.35公里的“钢铁动脉”,设17座车站,设计时速120公里,将滁宁两地时空距离压缩至“一杯咖啡的时间”。列车采用灵活座椅布局,配备充电接口,公交化开行平均15分钟一班,滁州段全程约40分钟,票价与南京地铁一致,最高8元。目前一期汊河镇站至省界段加速推进,计划与南京段同步开通,未来接驳公交开通后,20分钟可达南京地铁3号线,滁州将深度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依托京沪高铁,滁州到南京仅18分钟、到上海1.5小时,立体交通网让这座城市成为连接沪苏浙与皖中的关键枢纽。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262(1).jpg" />
宁滁城际轻轨
产业协同是滁州发展的引擎。中新苏滁高新区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项目,已成为长三角产业协同典范,2024年营收首破500亿元,60%外资项目来自长三角,70%投资投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内的安徽乐岁新材料,从上海转移而来,采用德国全自动生产线,为永辉、盒马等企业提供高端食品包装,产值持续翻倍,在果蔬生鲜包装细分领域市占率近35%,位居行业第一。
在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研发在南京、转化在滁州”模式成效显著。滁州华瑞微电子从南京浦口落户南谯,仅12个月建成滁州首座晶圆厂,2024年底月产能达7万片,良率超99%,2025年扩产后将达11万片/月,拥有123项自主知识产权,跻身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同样位于南谯的恩博力电器飞利浦空调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研发生产各类空调及配套产品,目前员工1500余人,全面投产后将带动数千人就业,壮大智能家电产业链。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19712.jpg" />
国家级湿地公园“池杉湖”
生态共保让滁州底色更绿。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横跨苏皖,两地共建监测体系,打造滁河生态经济带,这里栖息98种鸟类,被誉为“百鸟天堂”,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捷泰新能源专注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N型电池出货全球第一,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民生共享让同城化更有温度。滁宁公交换乘中心投用,3条公交线路无缝对接,“亭城通”市民卡与长三角城市互刷;来安县临溪社区与南京江北新区社区党建共建,创新“周末红驿站”服务模式,破解群众办事难题。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0492.jpg" />
来安县汊河镇临溪社区
今年上半年,滁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2亿元,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达8%。如今,滁州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在一体化浪潮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滁州答卷”。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交汇点新闻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奔跑在长三角的脉搏上,滁州在时代浪潮中破题突围
千年之前,欧阳修笔下“环滁皆山也”的诗意山水,成就了滁州的文化名片;千年之后,这座位于皖东门户、江淮之间的历史古城,正以“融入长三角”的奋进姿态,演绎从人文高地到产业高地的精彩跃迁。7月23日至25日,“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活动举办,来自沪苏浙皖的多家媒体齐聚滁州,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时代动能。
一体化催生产业聚变,滁州“跑”出制造加速度
如果说地理区位是一种“静态优势”,那么能否激活、变现这种优势,关键在于产业的落地与运转效率。在这场由国家战略引领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滁州没有止步于“承接地”的角色,而是在跨省协同中找准自身定位,迅速完成从“项目引进”到“产业爆发”的跃迁。
位于南谯区的华瑞微电子,是这股跃迁潮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滁州第一家晶圆制造企业,它不仅刷新了项目从洽谈到建成投产的“滁州速度”——不到一个月完成签约,12个月实现量产,更以月产能7万片、良率达99%的成熟指标,迅速在长三角功率器件领域站稳脚跟。企业负责人坦言,正是得益于“南谯—浦口”跨省共建园区的制度创新与政务协同,让企业在选址决策中果断落子滁州。而今,这座六英寸晶圆厂正在推进扩产计划,2025年产能有望突破11万片/月,“滁州芯”正在加快从局部突破走向规模引领。
与其并肩发力的,是同片土地上的智能家电巨擘——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作为飞利浦空调全球唯一授权商,该企业在滁州打造的产研基地实现了“9个半月建成、10秒下线一台整机”的行业奇迹,凭借强大的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能力,年产能目标锁定在700万套以上,成为滁州家电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支点。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0552.jpg" />
此外,新能源领域的捷泰科技,也以16GW的年出货量和连续三年全球N型电池出货第一的成绩,展示了滁州“绿色动能”的厚度。通过建设2万平方米研发中心、布局BC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捷泰不仅刷新了滁州新能源产业的天花板,也为中国能源转型贡献了“滁州解法”。
从芯片、家电到光伏,滁州不断打通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拓展的全链条路径,实现由“点上突破”迈向“链式协同”,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节点地位。
通勤一体化加速落地,滁州跃入“轨道都市圈”
如果说产业是一体化发展的“硬实力”,那么交通互联与公共服务协同则是“软联通”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滁州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方面持续发力,从“通勤通车”走向“同城生活”,实现了空间距离与人文距离的同步拉近。
滁宁城际铁路的开通,是滁州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其全线55公里、17个站点的设计,不仅填补了滁州对接南京的轨道空白,也重构了通勤逻辑和城市空间格局。滁州高铁站到南京北站只需30分钟,让“职住分离、生活共享”成为现实。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0952.jpg" />
临溪社区就是这种“双城生活”模式的典型缩影。该社区近一半居民为南京就业人员或异地退休群体,他们白天通勤南京,晚上返回滁州生活。为满足这一人群的特殊需求,社区不仅与南京江北新区多个社区建立党建共建关系,还联合开展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联动试点,打破省界限制,推动治理理念和服务资源双向流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0542.jpg" />
与此同时,滁州在政务服务、公共交通、社保医保等方面也加快“无缝对接”。“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实现互联互通,公积金异地互认、跨城就医“一站式结算”等政策相继落地,真正打通了制度壁垒。根据滁州市数据,仅2023年,滁州“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就已突破6.2万件,4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5.7万件以上。
不仅如此,滁州还加快构建高铁、高速、水运“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北沿江高铁、合新高铁将在滁州设站,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76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滁州港(汊河)常年可通千吨级货船,直达南京新生圩,水陆联动优势日益凸显。
从“半小时通勤圈”到“无感化生活圈”,滁州不仅迈入了都市圈的“车轮节奏”,也正在以更强的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回应“生活在长三角”的时代期待。
从历史文脉到现代治理,滁州激活城市价值新表达
滁州,从不是一座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琅琊山、醉翁亭、明中都城墙、小岗村……这里既是千年文脉汇聚之地,也是改革记忆的重要节点。然而,真正令人瞩目的,是这座城市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构建起现代治理与城市价值的全新表达。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1962.jpg" />
在文旅融合方面,滁州充分挖掘琅琊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将“醉翁之意”转化为“文旅之势”。国家5A级景区琅琊山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围绕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核心区域,滁州已打造出集山水游、文化游、康养游为一体的文旅综合带。未来,随着文旅融合政策的推进,琅琊文化将成为滁州对外讲述“城市温度”的一张金名片。
而在城市治理维度,滁州借力长三角制度互认平台,加快构建“平台+服务+标准”的高效政务体系。中新苏滁高新区引入“新加坡标准+苏州经验+滁州执行”的治理模式,吸引了乐岁、东睦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滁州营商环境提供了鲜活样本。数据显示,园区目前已累计引入项目330余个,总投资近千亿元,成为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样板园区”。
此外,滁州还聚焦基层治理创新,例如“周末红驿站”等服务项目,专为“双城上班族”提供非工作日办事窗口,提升治理便利度。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则彰显滁州在跨省生态共治方面的探索成果,通过与苏皖两省协作,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江南游报
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
向上滑动阅览
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
探寻“滁州速度”背后发展密码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0/124021692.jpg" />
滁州是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日,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市委网信办联合澎湃新闻共同发起,聚焦“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主题,邀请沪苏浙皖多地主流媒体代表走进滁州,探访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交通建设等新发展,用镜头与笔墨展现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醉翁之意、山水琅琊”的琅琊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遍布。醉翁亭及醉翁亭景区位于琅琊山东麓,是琅琊山风景区的精华景区之一。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说,琅琊山如今已成为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景区内,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景点错落分布。建园以来,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京滁州两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滁河大保护上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滁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滁州市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横跨苏皖两省,两地共建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共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滁河生态经济带。公园内栖息鸟类达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被誉为“百鸟天堂”。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全线长约55.35公里,西起滁州高铁站止于南京北站。“目前开通的是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长度45公里,起点站是滁州高铁站,也是全线最大车站,终点站是汊河站,滁州段全程约40分钟。”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南京、滁州的距离。
记者注意到,滁州的经济体量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第85位,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此次,媒体探访团也特别走进了滁州市多家新兴科技企业。
作为一家专做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落户滁州,2024年实现年销售额5.5亿元,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食品包装行业的领军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距离南京车程仅需半小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020年,南谯经开区与浦口高新区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合作协议》,在南谯经开区内设立“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当年,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落户滁州南谯区,仅用12个月就建成滁州市第一座晶圆厂。目前月产能达7万片,良率稳定在99%以上,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从磋商到签约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发展举措。
2021年11月,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成立,是一家集空调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制造类企业。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建设,是南谯区首个百亿元项目。基地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在册员工1500余人,实现全面投产将实现就业3500余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
近年,滁州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与南京深度合作,让两地群众享受到一体化的便利。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来安县加快了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临溪社区地处来安县汊河镇东南部,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外来人口约16000人。”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临溪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约一半以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滁州行
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滁州在行动
让我们一起为滁州发展鼓劲
一起为滁州发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