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基金    公司  中国  企业  快速    上海  行业  未来 

第十四部分:战斗或牺牲在通山的著名烈士

   日期:2025-09-12     移动:http://fabua.ksxb.net/mobile/quote/11210.html


黄公略

黄公略,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参加湘军,当过排长、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黄公略同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十三师四团党代表,后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开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1929年9月任红五军副军长,参与制定和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7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8月,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的战斗中,指挥红三军奋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后来,在战醴陵、攻吉安的战斗中,红三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九师独立旅。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邓乾元

邓乾元,红八军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淑浦县人,1904年5月生于溆浦县新坪乡车头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省 负责人之一,组织领导了震惊全省的“二师事件”的斗争。1927年4月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积极开展农-动,组建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带领农民修筑沧港驿护堤和鸭子港的大障垸,使流落他乡的数万灾民重返家园。1927年8月出任中共醴陵县委书记,面对醴陵的党组织已遭严重破坏的情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恢复农民协会,建立工农武装,组织武装斗争。9月初,参加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表,率领革命武装一举攻占醴陵。1928年春,奉命到井冈山,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秘书长。1929年10月,根据-的指示,奔赴鄂西,负责改编宜昌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师。到宜昌后由于联系中断又返回汉口,受命领导湖北、湘北、豫南地区的军事组织工作,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2月,配合在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做秘密工作的程子华发动大冶兵暴,兵暴胜利后,起义部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五纵队,任纵队政治部主任。1930年,中央决定将五纵队扩编为八军,军长李灿,政治委员何长工,后来何长工任军长,他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攻占长沙的战斗。他主张在农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巩固扩大农村革0据地,积蓄力量,不赞成军事冒险攻打长沙,因而受到党内察看3个月的处分,仍革命意志不变,革命热情不减。1932年初,调往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1933年,被“左”倾路线执行者打成“AB团”分子,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34年长征前夕-害致死,年仅30岁。

 

陈寿昌

陈寿昌(1906-1934),浙江镇海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党早期秘密战线的工作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1933年7月任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一到苏区,就主持召开湘鄂赣省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改组湘鄂赣省委的决定,领导苏区军民投入异常紧张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2月,陈寿昌在敌人重兵压境下,指挥被围困的省级机关干部、群众和红军伤病员,安全转移。6月初,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在掩护机关突围中不幸牺牲,陈寿昌立即改组了红十六师的领导,由徐彦刚担任师长,自己兼任起红十六师政治委员,继续率部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分路突围。由于环境恶劣,加之寡不敌众,红军多次遭受敌军的包围,损失惨重。许多指战员高唱军歌,与敌人厮杀,血洒青山,骨抛原野,大部壮烈牺牲。7月,省委与中央的联系中断,苏区陷入艰难的困境,但陈寿昌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保持高昂的斗争意志,领导军民开辟新苏区,扩大红军,恢复红十六师武装,带领部队在湘鄂赣边界海拔1600多米的罗霄、幕阜山脉间开展有效的游击战争。1934年11月,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牵制住敌人的兵力,陈寿昌、徐彦刚率红十六师从通山冷水坪出发,准备由崇阳、蒲圻到临湘、岳阳一带活动,向西南发展。不料,部队行至崇阳、通城之间的老虎洞、老鸦尖一带时,与敌三十三师两个团遭遇。陈寿昌在指挥部队冲锋时,不幸中弹负重伤。当天下午,陈寿昌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

徐彦刚

 徐彥刚(1907-1935),四川省开江人。1926年春考入重庆中法大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与了井冈山保卫战。后随部队转战赣南,参与创建中央苏区,任红3军第9师师长。1932年3月,徐彦刚升任红3军军长, 1933年1月,徐彦刚任红1军团参谋长。6月,在红一方面军进行的整编中,调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1934年1月,徐彦刚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5月,红16师师长高咏生牺牲后,徐彦刚又兼任该师师长。同年六七月间,红16师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遭受严重挫折,全师仅余1营兵力。此后,徐彦刚积极倡导和组织恢复红16师。1935年,徐彥刚指挥红16师连战连捷,虹桥之战战前动员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打垮敌人不是红军真本事,全部歼灭敌人才算真本事。"当敌进入伏击圈时,他一声令下,红16师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歼其1个团,俘敌500余人,极大地振奋了湘鄂赣边军民坚持斗争的信心。1935年6月,国民党军调集6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赣党政军机关及红16师实施大规模的"清剿",徐彦刚立即与省委书记傅秋涛组织党政机关及部队分3路从通城麦市突围,后徐彥刚率部转战到永修、靖安一带时,又陷敌包围,战斗中部队遭很大伤亡,徐彦刚负伤,他将部队交给团政委明安楼,叮嘱其一定要把部队带回黄金洞,徐彦刚带警卫与卫生员到永修县云居山养伤。9 月,徐彦刚被歹徒黄盛彬三兄弟用牛角斧杀害。

严图阁

严图阁(1903-1936),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人. 1917年考入淮阳中学, 1920年因家庭困难辍学。1921年,严图阁毅然背井离乡,外出从军。他先在冯玉祥将军的学兵连当学兵。1930年,所部第二集团军被蒋介石改编为第26路军,严图阁任该路军25师74旅第1团第3营营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同年11月,第26路军奉命开赴江西参加剿共, 12月13日参加了宁都暴动。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代理师长。3月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派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担任刚成立的湘鄂赣军区参谋长并兼红十六军参谋长,4月被选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参与指挥湘鄂赣红十六军与地方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2月,主持将湘鄂赣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师成立为红十八军,担任军长,策应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6月全军统一编制,红十八军缩编为红十八师,任师长。同年秋红十八师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仍担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1936年秋担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1936年11月,严图阁因病在平江黄金洞逝世。解放后,其遗骨被家人移迁安葬于河南沈丘公墓。

林瑞笙

林瑞笙(1908-1935),江西萍乡人。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组织鄂北暴动。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初,中央派林瑞笙到湘鄂赣苏区主持工作,担任临时省委书记,不久担任省委书记。1932年10月3日,新成立的红军独立第三师在阳新之龙港、咸宁之杨林桥、通山之大畈与敌激战,给国民党军重大打击。1933年5月底,红三师又联合鄂东南的游击队、赤卫队进攻驻在咸宁杨林桥一营的敌人,一举将该敌歼灭。7月,红三师与当地游击队共1700余人与敌徐源泉部一个团大战于石灰窑,重创敌军。在苏区军民的奋力反击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湘鄂赣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北上长征后,林瑞笙和萍乡县委的同志带领留在湘赣边的红军游击队和当地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林瑞笙和县委的同志不幸被敌人包围在一间茅屋里。林瑞笙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留在后面指挥作战,光荣牺牲。

吴致民


吴致民(1905-1935) 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号铁汉,化名胡梓,湖北黄梅县人。一九二二年在南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任南京地委书记,一九二七年调回湖北,任湖北码头总工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了黄梅秋收暴动.一九二八年初,胡梓同志作为省委特派员,到鄂东南一带指导工作。1929年3月,任大冶中心县委书记。9月,何长功率红五军第五纵队达到鄂东南后,他发动并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横扫大冶、阳新、通山之敌,初步打开鄂东南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30年6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不久鄂东特委改为鄂东南特委,均任特委书记。12月,红五纵队调离鄂东南,他即从各县挑选赤卫队武装,组成红七团,后又成立红八团、红九团。1931年2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7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11月,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2年至1933年,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1935年2月,敌人在叛徒引导下,偷袭冷水坪(位于通山南部),进攻道委机关,他率领战士掩护机关干部和群众突围时,中弹阵亡。为了纪念这位湘鄂赣和鄂东南苏区优秀领导人,道委决定将修武崇通县改为胡梓县。


李灿

李灿(1901-1932),原名李文彬,字昭炳,曾化名胡月波、胡平,1901年出生,湖南省宜章县人。1918年5月加入湘军。1922年李灿同彭德怀、黄公略三人一起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3年,李灿于讲武堂毕业,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和彭德怀、黄公略一起领导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发动平江起义。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2500余名将士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李灿任第五军第十三师第一团党代表。不久,红五军军委成立,李灿任军委委员,并兼第一团党代表。9月初,红五军将原三个团缩编为五个大队和一个特务大队,李灿任第五大队大队长。10月,平(江)浏(阳)修(水)铜(鼓)赤卫队与红五军混编为三个纵队,下辖十个大队和一个特务大队,李灿任第一纵队纵队长,并任红五军军委员。1929年1月,任湘赣边独立第一团团长。5月2日,李灿所部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主力(时称红四军第五纵队)会师井冈山,独一团划归红五军建制,重新编成第四、五纵队,李灿任第五纵队队长。1929年9月底,李灿奉命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近千人,从平江县黄金洞出发,跨过幕阜山脉,向鄂东南进军,开辟新苏区。沿途占领崇阳,奇袭通山县横石、富有、大畈等地的常练队。10月中旬,红五纵队党委和中共通山、大冶、阳新、崇阳、通城、咸宁县委举行联席会议,确定鄂东南武装割据的方针。11月初,李灿部攻占阳新县城。半个月内,队伍由1000多人增至4000多人,扩编为两个支队,初步打开了鄂东南武装割据的局面。12月14日,协助程子华带领的独立十五旅部分官兵发动大冶兵暴。与彭德怀、黄公略一道,被誉为湘鄂赣红军“三杰”。1930年,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升格成红八军,首任军长为李灿。1930年夏,赴上海治病。1932年1月,被捕入狱遇害。

 张涛

 张涛,又作张焘,原名张高寿。湖南祁阳人,早年在湘军唐生智部行伍。1926年参加北伐,攻克武昌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二师四团教导队轮训,初识政治教官黄克诚,并受其思想影响。后逐级提升,担任下级军官。1930年初,经黄克诚动员带领,于4月中旬抵达湖北阳新,参加工农红军,被派任红五军五纵队八大队长(黄克诚为该大队政委)。后在围攻长沙之役中身负重伤,送回后方平江养伤。伤愈后留在地方坚持武装斗争,任游击大队长。1932年4月任红十六军副军长。不久,改任重新编建的独立三师师长并兼鄂东南红军指挥分部总指挥及红军分校校长。次年8月1日奉命成立红十七军,出任军长兼主力师师长,全军3000余人。1934年1月下旬与叶金波等率部突围至王文驿山谷时遭伏击,损失惨重,仅机枪连数百名战士在王义勋率领下突围,叶金波、张涛等领导在红军战士掩护下才得于突围。事后张涛被撤职,叶金波等被停职反省,红十七军番号被取消,余部缩编为红三师第七团。10月,该部编入红十六师。随后被错杀。

郭子明

郭子明( -1934),陕西省渭南县人。1926年初,在国民军第二军当排长, 1927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地下党员一起,坚持在部队中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受中央军委指派,到阳新县委负责军事工作。1929年12月29日,大冶兵暴胜利。任红五军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1930年4月,与邓乾元等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由阳新出发,于5月初与红五军胜利会师。6月15日,郭子明、柯庆施、陈奇等指挥主力南下后留守的两个营,坚持在鄂东开展武装斗争,做扩红工作,筹建红八军的第四、五纵队,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1930年底,同刘振山、蔡希贤等人一起,以鄂东特委机关的警卫连为主体,从阳新、大冶、通山等县的地方武装中精选部分人员,在阳新太平塘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任团政治委员。1931年1月,郭汝栋部、谢彬部大举向阳新苏区进攻。郭子明、刘振山等指挥红七团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取得沿埠头大捷,红八团和红九团相继建立。1931年2月,郭子明任独立红三师政治委员兼师长。1931年8月,当选为中共鄂东南特委执行委员、常委。1931年10月,红三师被改编为湘鄂赣省红十六军第九师九团,改任九师政治委员。1932年3月17日至26日,被增选为湘鄂赣省委执行委员。1934年1月,任湘鄂赣省军区参谋长。1934年11月,率部在浏阳县金钟湖一线开展游击战争时,遭到敌人突袭,不幸壮烈牺牲。

刘振山

刘振山( -1931),籍贯不详,早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中央军委委派,和邓乾元、柯庆施等到鄂东南地区策划发动兵暴。大冶兵暴胜利后,中共鄂东特委决定以警卫连为基础,再从阳新、大冶、通山等县游击队和赤卫队中精选部分战士,于1930年下半年,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刘振山任团长。1931年7月9日,在阳新木石港附近的玉岭山之战中,中弹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红军英雄,阳新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将阳新县十六区命名为振山区。

肖高蔚

肖高蔚(1902—1933),湖南省邵阳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在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任连指导员。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跟随彭德怀转战湘鄂赣,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中立过功,历任红五军排、连、营长和团参谋长。1931年1月,任红三师七团参谋长,2月,任红三师副师长。11月,调任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指挥。1932年5月,再任重建的红三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33年3月,红三师主力赴江西作战。留下的红八团与地方独立团、独立营组成红三师预备队,对外仍称红三师,由肖高蔚、叶金波指挥。4月下旬,在通山黄沙月塘口战斗中,负伤牺牲。

翟本山

翟本山,陕西人,贫农家庭出身,少年时读书两年,成人后投入西北军。1927年,他所在的六万人的第二军被编为新编第一师,调防宜昌等地。1929年9月,新一师在武昌缩编为独立十五旅,只剩三个团,他的职务从排长降为班长。10月,他所在的二团调防大冶、阳新,“围剿” 苏区。1929年12月14日晚,参加大冶兵暴,为内应组织者之一。15日暴动成功,大冶兵暴队伍被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翟本山任中队长,不久改为连,任连长。1930年1月中旬,他随二支队攻打横路,爆破碉堡,为大部队扫清了障碍。半个月后,他奉命率部来通山苏区,协助通山县委工作。春节前夕,他在南林、石门等地消灭地方民团,为群众筹得一批过节物资。10月,参加红三师七团,任二营营长。1931年2月,红三师扩编成三个团,他任九团团长。10个月中,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为巩固发展苏区作出了贡献。第三次反“围剿” 胜利后,红三师七、九团编入红十六军,合为九团,翟本山任团长。11月下旬,翟本山率团与通山地方红军、游击队合击大畈反共团,亲临前线指挥,大胜已成定局。就在最后胜利即将到来时刻,翟本山不幸中弹牺牲,大畈区改为本山区,以资纪念。

潘月明

潘月明(1904-1932.5),湖北省阳新县人。1926年参加了海口农民军。1927年5月任七约山农民协会委员会会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七约山赤卫队队长。1929年任七约乡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金龙区赤卫纵队七约大队大队长。不久改任纵队鼓动部长。1930年7月率赤卫队骨干参加红3师第7团,任2营4连副政治指导员,8月任营副政治教导员。1931年红3师三个团的建制建成后,任红9团副政治委员。7月在木石港玉岭山战斗后任红3师政治委员。1932年5月率部在四季山与敌作战,不幸牺牲。

游雪程

游雪程(1903-1930),又名大经,号立三,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新镇乡。192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5月,武汉中央军校学生改编为中央独立师,游雪程随该师同工农群众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一起参加了讨伐叛军、保卫武汉国民政府的战斗。1927年9月9日,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11月,应袁文才的邀请,毛泽东派游雪程、徐彦刚和陈伯钧三人到袁文才的部队担任连长、副连长、排长职务,帮助他们练兵,同时培养革命干部,进行改造部队的工作。1928年2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营第一连连长。5月,同何长工带领千余人充实红五军。在红五军里,游雪程先后担任第六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等职。1930年4月8日,在攻打江西瑞昌城时,不幸中弹牺牲。

明安楼

明安楼,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1928年1月,参加了中共阳新县委领导的游击队。1930年7月,明安楼随凤山游击队编入红三师第七团,明安楼任该团排长,后升任连长、营长。1931年春,明安楼调任红三师第九团政治委员。1932年1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红三师改编为红十六军第九团,明安楼调任该团二营营长。同年明安楼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按照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下辖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个团,明安楼调任四十六团政治委员。1934年6、7月间,红十六师在江西省龙门遭强敌围攻,明安楼所率四十六团突出重围后,仅剩下百余人,10月,省委在冷水坪将红三师千余人与红十六师收容部队合编为红十六师四十六团,恢复红十六师建制。明安楼任该团政治委员。1936年10月,红十六师兵力恢复到1000余人。湘鄂赣省委调明安楼任红十六师政治委员。1937年9月,省委派明安楼到赣北岷山,整编赣北游击队,刘为泗及其率领的赣北游击队由于与党组织长时间脱离联系,对时局的变化情况和当前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对明安楼所传达的精神很不相信,又见明安楼身着国民党军军装,便误认为明安楼是叛徒。1937年11月,刘为泗派游击队包围了明安楼的住所,明安楼遂被误杀。时年27岁。

柳润泗

柳润泗(柳渊泗),湖北黄梅县人,1903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蕲区秋收暴动。1930年初,与柳步月一起,在大古搜集枪支,组织特务队,攻打一天门六镇团防,击毙匪首潘友三,缴获长短枪20余支。接着成立黄梅县四中队,尔后全歼古角团防,并收编国民党二十军郭汝栋部溃兵70余人,成立黄梅县五中队。后奉命与柳步月率领这支收编队伍到阳新整训,改编为红八军的一部分,柳润泗任红军营长。1933年调湘鄂赣省鄂东南道委工作,后任河北指挥部指挥长。1934年1月中旬,前敌指挥部集中红十七军全军红三师与河北师(红一师)、赣北师(红二)数千人,在木石港地区打阵地战,以重大代价先攻下柯子恕、湖田畈两座碉堡,然后在木石港歼敌一个营。这次战斗共俘敌数百人,缴枪近千支,但河北师、赣北师损失很大,基本上被打垮。一周后,红三师1000余人南渡富水未成,回师黄沙,兵败王文驿,张焘调离鄂东南,柳润泗、叶金波、张向明被停职反省。2月,柳润泗与叶金波、张向明被诬为“国民党改组派”,遭错杀。

张向明

张向明(1905-1934),湖南浏阳人,青少年时就读于长沙楚怡中学,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意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当选为中共永和高坪区委常委。1928年参加了平江起义,任红五军二纵队中队党代表、大队党代表。1931年任红十六军第八师政治部主任。随后调到鄂东南,任二次重建的独立红三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8月,第三次重建的独立红三师与赣北警卫师合编的红十七军成立,任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率领红三师一部在阳新王文驿遭敌伏击,突出包围后,被诬为“改组派”遇害。

高咏生

高咏生(1908-1934),湖南省平江县人,又名高伯坚、高化愚,化名余伯庚。红十六师师长,革命烈士。1908年11月生于平江县张市忘私桥一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均是革命烈士。曾入共产党员吴克坚开办的秀野学校读书。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带领西乡民军同军阀部队展开英勇的斗争,支援北伐军。1928年3月,率农军参加了平江扑城之役。1929年任湘鄂赣游击指挥部第三中队党代表、红五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党代表,率部在平江、浏阳一带打游击。1930年5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他率一支队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一举攻克平江县城。后任红五军第一师第一团政委兼团长,率部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他英勇战斗而负伤。1930年8月,伤愈后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警卫团政委、红十六军九师师长。年底,率部攻打湖北通城,全歼敌谢彬部一个团。1932年,任湘鄂赣红军第五分校校长。1933年8月,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任师长。

涂正坤

涂正坤,1897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1年9月,涂正坤出席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当选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常务委员、财政部长,后曾代理湘鄂赣省政治保卫分局局长。1933年至1934年,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和省军区修(水)铜(鼓)宜(丰)奉(新)边作战分区政委。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涂正坤受命留在湘赣边苏区,与傅秋涛等人率领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1937年2月,涂正坤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底,中央决定湘鄂赣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序列,由傅秋涛率领开赴江南抗日前线作战,湘鄂赣省委改为特委,涂正坤任特委书记,留在后方坚持斗争,任新成立的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后改为通讯处)主任。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秘密包围平江新四军通讯处,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涂正坤在这次惨案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

黄家高

黄家高(1900-1936),湖北阳新人,早年在矿区当煤矿工人。192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阳新县总工会委员长,金龙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5月,黄家高当选鄂东南特委委员兼总工会委员长。11月出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驻湘鄂赣省全权特派员。1932年3月,任湘鄂赣省委省委常委,1932年9月,任湘鄂赣省委副书记。1934年任鄂东南特委书记,1936年,黄家高调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一次战斗中,为摸清敌情和地形,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前沿侦察,突然遭敌枪击,当场壮烈牺牲。

石海山

石海山,又名石继民,化名石怀瑾、刘海山,湖北省阳新县龙山区(今属大冶县)石应高村人。1922年考入湖北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1924年,由曹大骏、罗汉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当选为中共阳新县部委委员。1928年5月,任中共阳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29年2月,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1930年5月,当选为中共鄂东特委常委、宣传部长。1931年5月,鄂东及鄂南划归湘鄂赣省委领导,中共鄂东南特委成立,机关驻龙港,下辖阳新、大冶、鄂城、通山、咸宁、崇阳、通城、瑞昌、武宁、九江、星子、修水等十余县。石海山当选为鄂东南特委的常委,并任组织部长,兼任《鄂东南向导报》的主编。1935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向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驻地发动疯狂的围攻。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于平浏地区突出重围后,即向鄂东南地区转移。在转移途中,与敌五十师遭遇。在激烈的战斗中,石海山不幸中弹牺牲。

罗冠国

罗冠国(1903-1935),男,汉族,湖北阳新人。1926年8月,任中共阳新县委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30年3月,就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5月,当选为鄂东特委执行委员,并任彭杨学校校长。1932年6月,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常务委员、文化部长兼秘书长。8月6日,鄂东南道委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被选为道委执行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10月4日,鄂东南苏区的中心龙港失陷,道委决定以富水为界,分设河南、河北两个指挥部,并任命他为河北指挥部政治委员。1934年3月,任中共龙湖瑞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春,率游击队在瑞昌开展游击战争。部队在红花园宿营时,突遭反动民团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邓萍

邓萍,原名邓少章,四川省富顺县(今自贡市)人。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实行第二次北伐。武汉分校学员与学兵团合编中央独立师,邓萍随师奔赴前线,讨伐张作霖的奉系军队。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邓萍继续坚持斗争,同年冬受中央委派前往湖南第五师第一团搞兵运工作,先后在营部、团部担任书记官和副官。1928年7月22日,和彭德怀等一起率领湖南第五师一团一营发动平江起义,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正式成立,任红五军参谋长。1930年6月,中央指示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任军团参谋长兼五军军长。1930年8月23日,一军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任新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1931年秋,邓萍与何长工受中央委派,合并随营学校、闽西彭杨学校建成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被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总队长兼教育长。1932年3月上旬,邓萍奉命调回红三军团,中革军委任命邓萍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同年,红三军团与红七军团的十九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邓萍为叁谋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负责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1935年2月东渡赤水河期间,彭德怀、邓萍领导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后追击国民党残军。为尽快攻克遵义老城,邓萍亲临前线指挥,侦查时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牺牲。

徐策

徐策(1902-1935),原名徐联甲,字在明,学名纯德,曾用名徐宁甲,化名海青、余海霞,1902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大箕铺乡八流村徐寿庄。1922年,徐策以优等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1928年5月,徐策任中共阳新县委执行委员。10月,徐策调任中共大冶县委书记。1929年2月,管辖鄂赣边的大冶、阳新、通山、鄂城、蕲春、蕲水、黄梅、广济、瑞昌、武宁、咸宁等十余个县的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成立,徐策任执行委员。1930年3月,徐策同何长工、吴致民、方步舟密赴上海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及鄂省党的代表会议。6月16日,红三军团在大冶县刘仁八村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辖红五军、红八军。红八军辖三个纵队,徐策任第三纵队政委。1933年5月红三军团在安乐的大湖坪整编时,徐策调任六师政委。1935年10月,任中共川南特委书记兼川南游击纵队政委。1935年7月上旬,任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和中共川滇黔特委书记。7月12日,在四川叙永县分水到达扎西北面的长官司突然遇敌包围,壮烈牺牲。

候中英( -1932),湖北阳新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回阳新组织农民武装,参加创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任红五军五纵队大队长、红八军三纵队大队长和代理纵队长、1930年6月,任红八军第一纵队队长,7月,率部参加平江战役和攻打长沙的战斗。同年8月,调红五军三师任八团团长。1931年9月任红三军团一师师长。1932年3月在赣州战役中被俘牺牲。

郭一清

郭一清 (1903-1930) 江西信丰嘉定游洲人, 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信丰县工农运动指导,灵、中共信丰县委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信(丰)定(南)安(远)中心县委书记。1928年2月任信丰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领数万农民举行信丰暴动,指挥农军接连三次攻打信丰城。同年秋组织成立赣南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二十六纵队,任纵队长。1929年4月同红五军会合,所部编入红五军,任军部政治保卫大队党代表。后随军转战湘鄂赣边扩大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党代表。1929年3月,郭一清的二十六纵队编入红五军,成立政治保卫大队,任命郭一清为党代表。不久,又调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

1930年6月,红五军第五纵队奉命扩编为红八军,郭一清转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7月下旬,红三军团奉命攻打长沙。25日,在浏阳门外猴子石战斗中不幸牺牲。


陈毅安

陈毅安,又名陈斌,湖南湘阴县界头铺人 。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连长、营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同年8月,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壮烈牺牲。陈毅安的名字曾经在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史册上,他是这个保卫战的指挥员。当年,毛泽东带领主力部队下山进行游击战时,敌人趁虚而入大举进犯井冈山,陈毅安指挥人数不多的队伍以及当地百姓,用仅有的一门炮和两发炮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评价以一胜十的骁将陈毅安。28年后,彭德怀为自己曾经的部下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袁国平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省邵东县人, 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在广东花县 积极参与组织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1929年,被派往湘鄂赣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兼任宣传部部长、红五军代政委、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参与领导湘鄂赣边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29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兼红8军政治委员。1935年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先后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后称附属步兵学校,又称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1937年8月,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1938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1941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袁国平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时不幸中弹牺牲。

黄志竞

黄志竞( -1934)曾用名黄志金,江苏人,北伐战争时期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被中共中央派到湘鄂赣边区,任红3军团第16军政治委员。红3军团主力向中央苏区转移后,率部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历任湘鄂赣红军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16军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兼红16军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兼第16师政治委员,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1月被“左”倾冒险主义者撤职,同年夏被杀害。1945年被平反昭雪。


邱训民

邱训民(1898-1934),又名邱炳卿。湖南省平江县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组织农军迎接北伐军,任沙锻党支部书记、农协委员长、农民自卫军队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敢死队队长,平江工农革命军游击司令部中共党总支书记。平江起义后,率队配合红五军作战。9月率游击队与红五军混编,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务委员。同年冬红五军主力转移后,协助黄公略开展湘鄂赣边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随后扩充游击队,任湘鄂赣独立师二团团长。1929年秋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团成立,任团长。1930年初扩编成立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红十六军七师),任师长。8月初所部扩编成立红十六军,任第九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任湘北红军独立团团长,开辟湘北根据地。后任红十六军第九师政治委员,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1932年4月任湘鄂赣红军独立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赣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屡屡获胜,被誉为"红军虎将。"1933年调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1933年9月担任湘鄂赣军区代理司令员。同年底改任缩编后的红十六师第四十七团政治委员 。1934年秋,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受重挫,他调任浏(阳)宜(春)万(载)独立第一营长。同年9月,原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投敌,他被调至瑞金接受国家保卫局的审查。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陈毅的部队中工作 。1934年12月,他在江西赣江作战时英勇牺牲。他是电影《怒潮》片中主角邱金的原型。

潘心源

潘心源(1904-1931)红四军政委,红十三军政委,革命烈士。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又名潘心元, 1904年2月生于浏阳县丰裕乡一个富裕家庭。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他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积极培训农民革命武装力量,及时组织了浏阳工农义勇队,任党代表。1927年9月,他参加了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出席了在安源召开的军事会议。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他留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组建了北区游击队,改组浏阳县委后,任书记。1928年任中共湘东特委副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长,坚持在平、浏、醴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29年任中央巡视员,到湘赣红军中传达党的六大精神,检查工作,参加朱毛红军的领导工作。1930年2月当选为红四、五、六军总前委常委。历任红三军代理政委、红四军政委、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参加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之役。他多次往来于上海与苏区之间,传达党的指示,了解红军斗争情况,写了多篇报告,总结秋收起义和红军斗争的历史经验。1930年底,他以中央巡视员身份留在湘鄂赣苏区指导反“围剿”斗争。1931年,经周恩来安排,他以中央巡视员身份,赴浙南地区工作,任浙南红十三军政委。1931年在浙江省玉环县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27岁。

肖克允

肖克允(1899—1933),湖南省嘉禾县人,肖克将军之胞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30年任红十六军中级指挥员。1931年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二师参谋长,1932年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二师政委。1933年初任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参谋长。3月,红三师七、九团2000人赴江西作战,留下红八团组成红三师预备队,由政委叶金波、副师长肖高蔚、北路指挥部参谋长肖克允指挥。当时,通山县大畈镇是敌人驻守,周围都是苏区。红三师主力入赣后,敌人立即对白泥苏区发动进攻。为保卫苏区,红三师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组织突击队,攻打位于大畈镇与白泥苏区之间的猪头山碉堡。肖克允带领突击队冲锋在前,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因流血过多而牺牲,被运回苏区白泥安葬。

李锷

李锷。又名李鄂。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五军五纵队任初级指挥员,参加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冬,任红五军五纵队一支队支队长,率部参加了创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红三军团八军成立,支队扩编为纵队,任红八军一纵队纵队长(司令员),率部参加扩大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作战。不久,身负重伤。1931年初,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任红军学校湘鄂赣第五分校政治委员。1933年6月,红十六军缩编为第十六师,任参谋长,参与指挥多次反"围剿"作战。作战英勇,指挥顽强、果敢,身先士卒,深受战士拥戴。1934年夏,在平江黄金洞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黄应龙

黄应龙,原名王绍之,又字德生,名临川。1906年1月24日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在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营长。1928年春,王绍之奉命脱离国民革命军回鄂东协助周为邦领导黄广暴动,担任中共黄梅军事部长。1929年,组织安排到鄂东办事处大冶、阳新等处工作,任阳(新)大(冶)手枪游击队副队长,更名黄应龙。同年7月,和吴致民、谢振亚等发动刘仁八暴动,红十二军成立,任纵队长。1930年3月,任红八军副官长兼红八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政委。1934年10月,黄应龙随红三军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2月,任总卫生部第二休养连(即干部休养连)指导员,后任连长。1935年5月,任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委员。红军主力部队离开冕宁后,任冕宁抗捐军司令。5月27日,红军主力部队过完彝族地区后,黄应龙率领抗捐军就地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6月中旬,遇到被俘,宁死不屈, 1935年冬在四川雅安被杀害。

洪超

洪超,1909年生,湖北黄梅人。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入朱德、陈毅所率领的部队,任朱德的警卫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转入红5军工作,任红5军第1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红8军军部参谋,红5军第1师师长,红3军团第6师、第4师长。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6月负伤致残。1934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丰百石打响,时任红4师师长洪超在第一线指挥,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李实行

李实行 (1902-1931),男,汉族,湖南衡山人,红三军团成立后,被任命为红五军第一师师长。革命烈士,生于1902年。曾用名渭璜、石雄。192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岳北农工会秘书、广州党的机关国光书店经理、平浏游击队队长、红五军二纵队五大队大队长、二纵队纵队长、红五军一师师长等职。1931年7月6日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江西兴国莲塘十万洲战役中牺牲,原葬于江西省兴国莲塘,全国解放后迁葬于家乡。

陈奇

陈奇(1904-1931),原名祖汉,字贯一,湖南桂东县宜城乡人,1904年6月27日生。1921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4年,由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桂东旅衡同学会负责人及湘南学联领导成员。1925年冬,他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6月,回桂东组建中共桂东县支部,任支部书记。1927年3月,他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回桂东领导工农运动,并改组国民党桂东县党部筹备处,任筹备处主任。长沙"马日事变"后,陈奇被列为"暴徒魁首",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他几经辗转到井冈山找到毛泽东,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八连党代表。1928年3月底,任中共桂东县委书记、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兼湘赣边区游击队大队长。4月,任资兴龙溪游击大队党代表。1929年,任红五军第五纵队二大队党代表。1929年8月,陈奇随红军第五纵队沿着湘赣边界秘密进入鄂东南。接着,陈奇又率部队策应地下党员程子华在西北军唐云山部组织的起义,即"大冶兵暴"。"大冶兵暴"后,陈奇为第二支队党代表。1930年5月,奉命率领原五纵队留下的两个营,在鄂东南坚持武装斗争。1930年6月,在江南整训的鄂东游击队和原红五军五纵队的部分留守人员合编为红八军第四纵队,陈奇任司令员。为了便于指导,四、五两个纵队成立行动委员会,陈奇任书记。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在黄梅考田镇成立,陈奇任军政委。1931年9月起,先调任十三师政委,后借到十三师师部去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军部,又调任三十七团团长,继改为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2年2月底,陈奇调任红十师师长。3月,陈奇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

谢振亚

谢振亚(?--1930),曾用名谢正亚,湖北省人,中国共产党员。1929年春受中共中央委派回湖北大冶地区组织革命武装部队。1929年7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在鄂东南地区殷祖镇南山村毛宕湾成立,由谢振亚担任军长,共200余人,百余支枪。建军后,红十二军在谢振亚军长的指挥下,先后横扫了鄂东南地区国民党的各个反动武装驻点,并配合程子华、何长工等人成功组织了著名的"大冶兵暴",部队发展到两个纵队和一个教导大队,共约一千余人。1929年秋,彭德怀麾下的红五军第五纵队由李灿、何长工率领从江西转战至鄂东南,红十二军被编为红三军团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之后谢振亚曾先后担任第三支队支队长,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三纵队分队长,第四师第三团团长,参加湘赣边游击战争和两次攻打长沙。1930年随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俞照光

俞照光(1906-1937),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彭山村。  1922年,俞照光在阳新中学毕业后,回乡教书。1926年春,福丰区农民协会成立,俞照光被推举为区农协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26年8月,俞照光由罗冠国、陈少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福丰区党部常委兼乡农协会委员长。1927年春,组建了福丰区农民自卫军。同年6月,率部分农民自卫军赴武昌,被编入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10月,任中共福丰区委委员。1929年底,任赤卫队阳新县总队副司令。1930年3月26日,俞照光率赤卫队数千人配合红五纵队攻克阳新县城。1931年2月,任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32年8月,率红三师手枪连30余人前往赣北,任中共赣北工作委员会书记。10月,红三师手枪连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队,俞照光兼政委。1933年7月,任赣北师政委。1934年1月中旬,红军游击队在王文驿遭敌伏击,俞照光突出重围后,率领赣北师余部转移到岷山,将赣北师缩编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俞照光任政委。1937年3月,率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永修县打游击时,因小分队队长刘大海叛变投敌,遭敌包围,突围时负重伤,用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壮烈牺牲。

邓公衡

邓公衡(1904-1934),籍贯不详,1932年调任红独立三师参谋长。1933年4月,邓公衡代理红三师师长。11月,他随军转战通山,不幸被俘。1934年5月8日,邓公衡被杀害在长沙南门外雨花亭。

夏沛亨

夏沛亨( _1934),湖北阳新人。1921年,从阳新高等学堂毕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任福丰区赤卫队大队长,带领赤卫大队配合红五纵队一举攻克了阳新县城。1930年7月,率赤卫军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12月31日,参加了沿埠头之战,战后,提升为排长。1931年,参加了三溪口、小箕铺等大小战斗多次,屡立战功,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在担任红八团团长期间,他率领红八团与刘振山率领的红七团担任了玉岭山之战南北两线的主攻任务。玉岭山之战取得胜利后,夏沛亨率领红八团乘胜西进,攻克蒲圻新店,又全歼敌人一个团,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全胜。1932年,鄂东南特委在龙港组建红三师,被任命为副师长。1934年春节前夕,指挥全师翻过紫荆山,返回黄沙途中,经王文村时,遭到敌人两个旅的伏击。在突围战斗中,不幸身中数弹牺牲。

李发雷

李发雷(1908-1932),又名发黎,字曙光,湖北省阳新县人。1927年11月,任阳新县游击队长枪分队队长。1929年6月,参加了红十二军,编入第二纵第一大队,任小队长。同年10月18日,红军一举攻克阳新县城,升任红十二军第二纵队一大队二中队队长。12月中旬,参加大冶兵暴,任红五军第五纵队三支队一大队副连长。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在后方留守处工作。任独立第三师第七团第一营一连连长。1931年,沿埠头大捷后,李发雷升任红三师第七团第一营营长。5月4日,率红七团一营赴修水与湘鄂赣省主力红军--红十六军联络,请其速赴鄂东南协同红三师作战。李发雷受命后,率全营取道瑞昌南下。回到龙港后,因战绩卓著升任红三师第九团副政委。10月,以红三师副政委的身份在鄂东南负责扩红工作,为重建红三师筹备兵源和武器。1932年5月8日,新组建的红三师在龙港正式宣告成立,任师副政委。1月11日,红三师在王文驿遭敌重兵伏击,向龙(港)湖(市)瑞(昌)苏区转移行经大德山周家林时,遭敌军袭击中弹牺牲。

柯亨凤

柯亨凤(1905-1931),1905年5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1929年秋,木石港的农民武装——赤卫队成立。柯亨凤参加了赤卫队,并任宣传员。年底,任五湖赤卫支队支队长。1930年1月,柯亨凤由袁凤鸣、王龙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湖市区赤卫军大队长。1月20日,带领湖市区赤卫军大队,配合红五军第五纵队,攻占阳新县城。1930年7月,任独立第三师第七团第二营副营长。1931年2月,任独立第三师第七团副政委。1931年7月,任红三师副政委。同年11月15日,红三师攻打武宁县横路镇时壮烈牺牲。

曹善法

曹善法( -1932),湖北阳新人,1927年,任中庄农民协会负责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共产党员曹壮父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次年夏,参加红军,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战士、小队长。1930年2月,红三师师部正式建立后,任新兵营教导员。8月,升任新兵团政治委员。不久,改任红三师七团政治委员。1932年5月,任红三师副政治委员。同年11月,在江西武宁,作战牺牲。

蔡略益

蔡略益,湖北阳新人,1909年11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1927年春,投入农民革命运动,任蔡贤农民协会宣传委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蔡贤赤卫队,并任队长。不久,任中共大凤区委军事委员。1929年4月,任大凤区赤卫纵队凤山大队长。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红三师排长、连长、鄂东南警卫营长、警卫团副政委。1932年2月,任红三师副政委。同年7月,赴阳新北乡检查工作时,不幸被捕,押往大冶。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彭遨

彭遨,1903年4月15日生于湖南省岳阳县步仙乡。1920年初,他投奔衡阳驻军唐生智部队,担任连部文书。1926年夏,经刘士奇、戴立本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兴起时,彭遨担任岳阳县南四区农民协会秘书。不久,又被选为区农民协会委员长,领导四区农民进行平粜和减租减息;担负起为北伐军当向导、作侦察、抬担架、运物资等任务,特别是带领农民截夺军阀叶开鑫溃兵的枪支,组建有40支枪、8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由侯国庆任队长,他任党代表。1927年8月1日,他随教导团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担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班长。在南下广东途中,他主要是帮助党代表王尔琢做政治思想工作。起义军在潮汕失败后,他又随王尔琢到湘南,参加湘南起义,智取宜章,和连续攻破郴州、资兴、永兴、耒阳的战斗。起义军指挥部将湘南各县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和第七3个师,他被调到第七师当营长。1930年3月,彭遨奉命率部攻克安福县城,后又随军部北上,攻克宜春、万载、铜鼓等县城。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彭被任命为红五军第三师师长。1933年1月,国民党又发动第四次大“围剿”。2月10日,彭遨随红三军团从驻地黎川进至南丰城外集结,担任主攻南丰任务,率红三师从南丰西北围进入阵地,凌晨两点,他带几个团干部深入到距国民党军前沿阵地不到百米的地段侦察。就在发起总攻前半小时,因暴露目标,遭敌机枪扫射,前额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陈新壁

陈新壁,1912年3月出生于阳新县法隆村一个贫苦家庭,五岁丧父,为安葬父亲,母亲卖掉了家中仅有的几分山地,母子从此靠乞讨度日。九岁时,堂叔以二十担谷的身价将陈新壁的母亲卖往远方,陈新壁成了土豪家中的奴隶,不到十岁的陈新壁被折磨得皮包骨。土豪见他不能下地干活,就把他关在猪圈边的一间小屋里,不给饭吃。他饿极了,设法从小屋爬出来,偷吃猪食。土豪知道后,将他棍打脚踢,然后弃之野外,被铁匠杨大伯救回收养。1929年秋,明美轩特意来到北山访问杨家父子,杨大伯带着一家人参加了农会。1930年5月,他带着妻子杨雪花(杨大伯的独生女)回陈法隆参加土地革命,分得三亩土地、两间瓦房,被选为杉木桥乡苏维埃政府武装委员和赤卫军中队长。7月成为红三师战士,1931年2月加入中共。1932年7月,攻打通山县城时负重伤疗养十六个月。1933年8月,他来到河北指挥部,带领一个班的游击队一枪不发就缴枪二十余支,火烧艾家祠碉堡。1934年后,先后任河北工作团委员、中共河北特委委员、阳新县委书记、县红军游击队队长。1935年10月,他率部智取泉山,活捉骆家坤。1936年10月,他与梅田区委书记刘行知打下敌人碉堡后连夜返回大幕山,黎明时分,在白果树被梅田民团追上。为掩护部队脱险,他带几个战士与敌人血战,全部英勇牺牲。

本文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11210.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fabua.ksxb.net/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