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耕时节,农行四川达州分行以“惠农e贷”为主打产品,多元化信贷服务精准“滴灌”乡村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撑力。截至3月末,该行“惠农e贷”余额达到了18.02亿元,比年初增加7.49亿元,同比增长了41.6%;支持的农村产业市场主体达到了1.42万户,增幅达41.5%;同时,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5000万元,支持开江县3个镇10村建设高标准农田达3.3万亩。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农行达州分行贷款赋能春耕生产 精准“滴灌”乡村产业"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8%2F175f9a1fp00raivtw011ec000qp00k2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图为在农行达州分行信贷支持下开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任市镇万欣社区整理出的高标准农田.)
信息科技赋能金融,提高办贷智能化水平
时间较短,资金需求急,是农业春耕生产时节金融服务需求的明显特点。为此,农行达州分行树立起了“让数据跑路”的线上经营思维,加快信贷服务数据化转型,建立了乡村信用村、信用户评价体系,整合客户信用数据,依托网大数据技术,优化了线上信贷模型,实现了贷款申请、审查、审批、放款、还款线上一体化高效作业。
据该行有关专业人士描述,在人工作业发放贷款时期,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放款需要半个月。数据化转型后,目前最快1天就可以完成全部信贷作业,农户通过掌银客户端就可以自助申贷、办贷、还贷等全部操作,信贷消费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
紧扣粮食安全战略,突出重点贷款投放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大战略,该行围绕粮油、生猪、茶叶、牛羊等达州“9+3”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支持了发展苎麻、黄花、稻谷、富硒茶、蜀宣花牛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经营的市场主体,助推达州特色农业发展。
同时,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支持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户、高标准农田建设业主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生产,筑牢乡村产业根基。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8.43亿元,其中向134个脱贫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46万元。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农行达州分行贷款赋能春耕生产 精准“滴灌”乡村产业"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8%2Fbabdeaedp00raivwh011lc000qq00jx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图为农行达州分行所辖开江支行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杨旭在查看信贷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优化升级乡村服务,增强客户服务体验
今年来,该行建立起了“数据+”的乡村信贷服务模式,以县支行为主体,组建了“惠农e贷”农户建档服务团队80个,由熟悉村情、社情、民情的客户经理担任队长,采取团队包片主动上门的服务模式,乡村信贷服务送春耕生产的田间地头。
在服务中,该行相关乡村工作组利用移动C3(PAD)、营销宝等移动平台,精准触达了乡村村社。同时,该行乡村团队采取“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入村采集信息、晚上加班录入白名单系统,极大提高了办贷效率。今年前三个月,该行新增授信农户3912户,授信金额达8.82亿元;全行系统,深入田间地头、经营场景等现场服务多达3000余次。
提升信贷服务本领,加速释放金融活力
为确保服务能力与农村生产发展相适应,该行扩充了“三农”信贷服务队伍,从县级支行和网点精挑细选品行好、能力强、能吃苦的中青年党员充实到“三农”信贷前台。通过交流学习、集中培训、现场帮扶等多种形式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服务“三农”本领。
在机制上,该行制定了乡村振兴三年农规划,明确了“惠农e贷”发展目标,加大绩效考核权重,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不良警示容忍制度,落实了尽职免责政策,让“三农”信贷人员愿贷、能贷、敢贷。
(通讯员:郑年孝、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