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S:省了放疗,还能再省TAM吗?
李俊杰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GS2-02是关于NRG Oncology/RTOG 9804与ECOG-ACRIN E5194两个研究的联合分析。这两个研究聚焦于低风险的导管原位癌在保乳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问题。这次针对没有放疗的患者的联合分析显示,总体上辅助他莫昔芬治疗能够减少同侧乳房复发风险,但主要减少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而不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的获益。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对于低风险的DCIS患者,保乳术后如果不进行放疗,其乳房复发的风险概率较低。那么,是否可连内分泌治疗也省略,从而进一步简化治疗?这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考量。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DCIS保乳术后的患者,我们通常使用VNPI指数(基于年龄、肿块大小分级和切缘等因素)来确定治疗原则。但这项研究提示我们,针对这些低危的DCIS患者不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仍有较好的预后。然而,在每一次尝试治疗降阶梯时,我们都必须非常谨慎。虽然原位癌转化为死亡的事件较少,但局部复发的事件仍然值得关注。这项研究中,在低风险的患者中,如果不进行放疗但采用内分泌治疗辅助,15年同侧乳房复发率11.4%;而如果不接受任何辅助治疗,复发率可上升至19.0%,即每5个患者中就有1个可能在未来的随访中产生新的局部复发事件。因此,这些发现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非常认真考量和谨慎参考的。
研究简介(滑动查看)
保乳术,这些患者无需SLND
李俊杰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第二篇研究(GS2-07)是我们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INSEMA研究。作者在最后一页幻灯片中,很好地为我们比较了SOUND研究和INSEMA研究的入组情况。INSEMA的样本量更大,涵盖了5500多例患者。同时,它的入组人群也更为广泛。相比之下,SOUND研究只入组了小于2cm,即临床T1N0期的患者;而INSEMA则纳入了一部分T2期,即肿瘤5cm以下的患者,当然其中90%都是小于2cm的患者。
INSEMA研究显示,这类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以不做任何腋窝评估(SLND),但治疗效果依然很好。具体来说,经过长期随访,两组的5年iDFS率分别为91.9%和91.7%,达到非劣效性(HR 0.91)。这对外科医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去做这样的手术,患者的上肢并发症必然会减少。同时,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做手术和那么多的病理评估,也会整体节约很多医疗支出。每100个患者中,只有1个会出现局部腋窝复发。因此,我相信随着我们临床判断越来越准确,这样一个局部腋窝复发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研究简介(滑动查看)
AI“算命”:我的10年乳癌风险是……
李俊杰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第三项研究(GS2-10)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预测乳腺癌风险。该研究主要是基于长期人群观察,利用不同模型对正常女性进行追踪,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哪些女性最终会患上乳腺癌。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一开始就加入了一系列AI图像检测环节,收集图像数据后,分析哪些特征的人未来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然而,这种研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因为我们无法对每个正常女性都进行这样的检测,并告知她们未来可能患上乳腺癌。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因为它展示了AI在乳腺癌乃至所有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以往AI的医学应用场景主要有基于学习CT图像来判断肺部小结节等。而现在AI已经能够很好地辅助乳腺钼靶筛查工作。此外,通过对大量图像数据的抓取和分析,我们还可以建立预测乳腺癌风险的模型。值得注意的是,AI模型的精准程度会随着输入数据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因此,这项研究提醒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拓宽视野,探索更多、更有意思的操作方法。
研究简介(滑动查看)
殷咏梅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感谢李俊杰教授的精彩播报,他深入解析的三项研究让我们对早期乳腺癌治疗与预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临床试验的联合分析显示,低危原位导管癌保乳术后或可避免放疗甚至内分泌治疗;INSEMA试验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可安全省略腋窝手术;图像AI风险模型为乳腺癌筛查和预防提供新工具。这些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方向,有望让更多患者受益。明天,“瞭望联播”将继续与您相约,连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带来更多关于SABCS大会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主持专家
本期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