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事关未来发展,事关千家万户。
过去一学年,江津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教委悉心指导下,以“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江津教育”为重心,以“15811”体系为核心框架,推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与引领。
近年来,江津教育突出优先发展与高质量推进,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优质资源持续扩充、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实现突破。
获评首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中考改革入选教育部教育强国改革首批试点,成功入选“重庆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教师教育机制创新改革入选全市教育强市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31项。
江津教育正以务实作为交出温暖而厚重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现在我们镇街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了。”昨日,一位家长这样说道。一位新学期开学进入新学校的学生表示:“新学校同学多,还能参加各种兴趣活动。”

双福九小建成投用 记者 陈俊希 摄
双福九小、双福二中顺利投用,享堂小学、德感小学、朱杨小学平稳搬迁……江津区委、区政府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方向,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为回应群众“上好学”的期望,江津实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行动,通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工程”“义务教育领雁工程”“普通高中提质卓越工程”三大工程,缓解“入学难”“择校热”问题。

江津学子在全市第二届劳动教育课程博览会上展示劳动实践成果
全区遴选江津中学、四牌坊小学等10所优质学校作为教育集团牵头校,以“强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方式组建1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托管10所超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占比66.9%。同步组建“一体紧密型”“深度合作型”“帮扶共建型”教共体,推动教育发展从“规模覆盖”迈向“质量融合”。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至98.25%。
此外,新增市级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示范校3所、校本教研基地1个,新增城市学位4040个。江津中学、江津二中等牵头组建高中教育联盟,推动课程资源共享,高中稳定在98.5%,实现从“优质高中”到“高中优质”的整体跨越。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在江津举行
职业教育方面,江津持续巩固“领跑全市、走向全国”优势,将职教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出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政校企行”协同,与450余家企业共建78个实训基地,智能制造、汽车维修等领域技能人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数连续十年位居全市前列。江津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区县代表,在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助力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和校外培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课后服务全面实施“5+2”模式,完成62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压减率100%。
江津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推进“培训机构监管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开展“规范管理年行动”,加强无证机构治理,推广“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提升资金监管率,严打隐形变异培训。在全市率先开展“入学一件事”试点,实现9部门13类数据共享核验,1.8万名新生家长掌上完成入学申报,获人民日报社“民生示范工程案例”。

高效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记者 钟尧 摄
学生资助体系持续完善, 投入1.09亿元,实施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12项资助项目,惠及学生17.82万人次,实现“无一名学生因困难失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津心护航·阳光成长”心理促进工程,完成10.5万名师生心理筛查,建成心理辅导室105个,在40所学校引进第三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同步细化“7531”防溺水机制,开展家长参与的防溺水启动仪式368场,发放防溺水倡议书17.4万余份,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重庆市第三届园长大会在江津举行
此外,推进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通过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69所幼儿园通过托幼一体化认定,提供托位2000余个。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发展性评价+学校多元评价”新体系。江津以钉钉子精神,将教育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强教必先强师。江津着力构建“2+4+N”教师教育品牌,建成教师教育基地3个,授牌教师教育现场教学点20个。实施“津师英才·强基铸魂”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名师带徒、培养、骨干研修等途径,全年培训教师2.3万人次。
同时,江津成为重庆4个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区之一,4项教学成果亮相中国教育创新博览会,2025年全市教育规划课题立项50项,立项数、立项率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师资队伍的“创新力”持续迸发。

江津区“五育润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赛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行学区(片区)、集团(联盟)支教、走教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大力开展“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教学活动,有效弥补农村学校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为农村学校“点亮一片星火”。
坚持师风师德第一标准,开展师德师风“十个一”专题教育,将教育家精神纳入培训全过程,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获评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入选全市首批师德师风教育实践基地。
征程在前,蓝图绘就
立足新起点
江津将继续以“15811”体系为引领
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改革创新
传递民生温度
为重庆建设教育强市、谱写现代化新重庆篇章
贡献更多江津力量
文字由记者李婉龄、通讯员王咏梅提供
图片除署名外由区教委提供
编辑:胡苓莉 编审:胡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