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603.78亿元,同比增长20%,创单季收入历史新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股东应占溢利27.6亿元,同比增长116%。1-9月,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36%;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达130.5亿元,同比增长358%。
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吉利汽车的规模化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仔细分析,吉利汽车的欣欣向好,主要来源于两大业务增长点,其一是新能源业务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其二则是海外市场布局持续深化。
1
各品牌协同作战,新能源转型加速
根据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吉利汽车销量53.4万辆,同比增长18.7%;前三季度总销量达149万辆,同比增长32.1%,完成全年200万辆销量目标的74.5%。
其中,吉利新能源产品(含吉利、领克、极氪)表现尤为突出,销量持续超越特斯拉,位列行业第二。第三季度,其销量达22.6万辆;1-9月,吉利新能源总销量达54.6万辆,同比增长超93%。
具体来看,吉利品牌在第三季度,重点聚焦于银河系列产品的打造。问世即爆款,上市100天交付超5万辆,助力吉利银河(不含几何)1-9月总销量达到153682辆,吉利品牌1-9月总销量达到1151214辆;领克品牌的表现稳步向上。在领克07 EM-P和领克08 EM-P“超电双子星”的助力下,1-9月累计销售新车195603辆,其中,9月新能源产品占比超67%,创下历史新高;极氪品牌同样势如破竹。不仅有极氪001和极氪009扛起各细分市场销冠的大旗,还有全新极氪7X的加盟,截至9月底,极氪累计交付新车约34万辆,持续刷新纯电新势力最快纪录。
虽然,吉利新能源三季度的表现已经出乎意料的优秀。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今年9月,李书福董事长发布了《台州宣言》以后,吉利快速进入战略聚焦与整合的调整期。
10月初,几何品牌率先并入吉利银河序列。
11月14日,在吉利三季报发布当天,吉利控股对外宣布,将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坚定不移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极氪11.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增加至62.8%。同时,领克和极氪之间也将加速融合,全面战略协同。股权结构优化后,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11月15日,广州车展开幕日上,领克和极氪即实现“最强合体”。至此,吉利汽车旗下的四大品牌已经完成整合。
而产品方面,则先后有“上市33天交付破2万辆”的吉利、率先搭载EM-i超级电混的吉利7 EM-i、以及“空间颠覆者”极氪MIX等更具竞争力的新车投入市场,助力吉利汽车打造更完善的产品矩阵,覆盖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助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优价”的智能精品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今年3季度,吉利新能源在多款爆款新车的驱动下,迈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而在经过充分的品牌整合、以及更多更强的产品投入以后,2024最后一个季度,吉利汽车新能源势必会再次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2
产品矩阵持续拓展,出口业务创新高
除了新能源表现突出,吉利汽车的海外出口表现同样十分优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吉利汽车海外出口销量达11.7万辆,同比增长71%,再创历史新高。1-9月,吉利汽车海外出口累计销量达31.4万辆,同比增长68%,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然而,吉利汽车的出口业务不只是数据漂亮,吉利、领克和极氪三大品牌的海外市场拓展更是各有成就。
其中,吉利品牌持续向海外输出高价值产品,深化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欧洲等地区的战略布局,加速产品、渠道、技术的全体系布局建设;领克品牌在深耕欧洲和亚太市场的同时,首次进入拉美地区,并在在科威特完成中东首秀;极氪品牌则加快全球化征程,持续扩张中东、东南亚、澳洲、拉美和非洲等市场。
进入四季度,三个品牌更是加快了国际化脚步,全球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吉利新车在墨西哥发布;领克新车率先在意大利米兰首秀;极氪则正式进入挪威和埃及市场,截至2024年10月底,它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总而言之,今年前9个月,吉利凭借产品矩阵的持续拓展,海外销量增速跑赢大盘,吉利、领克、极氪各子品牌的全球化战略落地皆更进一步。随着四季度的到来,吉利汽车旗下的燃油、纯电、混动等多能源产品协同作战,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助推吉利全球化影响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3
总结
回顾2024年前三季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如今,已经实现“三电”和智能化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并赋能量产车,加固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壁垒。
另外,吉利汽车用结果说话,前三季度也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全品牌向新发展,收入和盈利水平稳步提升,规模效应持续显现,成本优化和经营效率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