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租手机到手的2000多元暂时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无力偿还这两部手机的分期款。于是,在中介引导下,他又在其他平台上租了更多手机,“转售套现”后实际到手几千元,用于偿还之前的分期款。短短四个月内,他在多个平台上一共租了20多部手机,欠下了十余万元债务。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上海市民姜女士因急需用钱,通过“贷款中介”吴某在多个App上以“租借手机、转售套现”的方式获得资金。她通过这种方式先后从十余个类似“租机平台”上租得手机并套现14万余元,但三个月内需要偿还的“租金”却高达42万余元。这些平台通过高额租金、回收差价和中介费等方式牟取暴利,年化利率超过400%。
尽管张铭无力偿还租机款项,每月仍会收到不同平台的催款信息,多名中介人员还在不断加他的微信,推介租机信息。同时,平台催款的信息更让他揪心,担心如果无法正常还款,这些平台会骚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金融犯罪侦查队队长张晨晖表示,借款人下载手机App的过程中,App会读取所有通讯录联系人的信息。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期正常还款,平台就会以各种“软暴力”形式对借款人进行逼迫。上海警方在侦破相关案件过程中发现,还有其他多个类似的租机贷平台,这些平台之间往往会共享“客户”,通过中介诱导同一借款人在不同平台租机,从而实现大额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