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青州时,鲁智深和杨志都曾出手,他们分别与呼延灼交手,打了四五十回合,结果都是打平手。
按理说,这时候武松作为三当家,应该出手。可是,作者没却写武松出手,这是为何呢?
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有三点原因。
其一,作者考虑平衡问题
原著方面,作者写武将交手,会考虑一个问题,即平衡。比如,有时候为了避免武将之间差距大,或者有损于武将形象,就要互相平衡一下。
三山合力围攻青州的时候,鲁智深和杨志都曾与呼延灼交手,两次都是打斗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武松也在二龙山,但是作者没有让他出战呼延灼。
为何?我个人觉得就是为了平衡。
因为如果写武松出战,结果无非就三种。要么打赢,要么失败,要么一样不分伯仲。
可是,若让武松打赢了,岂不是说他比鲁智深和杨志都厉害?可若是让武松打败,也不可能,那就太有损武松形象了。但是,若让武松和呼延灼也打平手,就和之前重复了,作者写三次打平手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写武松去和呼延灼交手。
其二,武松只是步将
呼延灼是什么将领?是马上的将领,他平时骑马作战,皇帝宋徽宗知道后,还特意赏给他一匹骏马,叫踢雪乌骓。
武松是什么将领?是地上将领,一直都是步战。二龙山归顺梁山后,武松也是梁山十大步军头领之二,次于鲁智深。
武松一个步军将领,如何跟马军将领呼延灼交手呢?所以,鲁智深和杨志打呼延灼时,武松没法出战,因为他不会骑马打仗,就算会可能也不擅长。
鲁智深虽然也是步军头领,但是他会骑马,而且擅长马战。这和他经历有关,鲁智深以前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大将,经常跟西夏人作战,会骑马很正常。
整本书,都没写武松骑马作战。醉打蒋门神之前,施恩让武松骑马去,武松还说,自己又不是脚小,何必骑马?似乎会骑马,只是不喜欢骑马。
其三,作者暗示过答案
其实,我觉得,武松实力和呼延灼差不多,水浒也有暗示。
二龙山向梁山求助时,宋江曾问起战况。杨志说过,他们几次和呼延灼交手,都没有打败呼延灼。
次日,宋江问青州一节,胜败如何。杨志道:“自从孔亮去了,前后也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
既然二龙山头领几次和呼延灼交手,都没有分出胜负。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武松和呼延灼打过了,结果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