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楼道采光不太好,显得走廊有点阴森……
这不是鬼屋或者密室逃脱的场景,而是太升南路的一栋商业楼房。
楼梯口入驻的一家互联网手机修理公司,从门口往里看,人气似乎也不高。
楼梯间墙面上挂着的还是IPHONE 7的海报,旁边华为 Mate 9 的海报已经被划破。
三年前的海报,一直挂到了现在,没有更换。
不难想象,这里的广告位已经许久无人问津。
曾经,这栋川商新业通讯城生意还是不错。
那时的太升南路,从BP机时代红火到了功能机时代。这条一公里左右的街道,掌控了四川甚至西南的手机通讯命脉。
拥有一部太升南路的手机,曾经是一种荣耀,这代表了潮流前沿,也代表了人脉深厚。
不过,荣光已经不再了!
一条街变得冷冷清清,热闹的商厦也门可罗雀。
人们记忆中的太升南路消失得无影无踪!
川商新业一楼的门面租户从手机数码产品变成了装裱画框。
再往梓潼路的方向走,美术用品门面越来越多,川商新业就像两个行业的分界线,说不清楚是通讯在退让还是画廊在进攻。
川商新业慢慢冷清了,留给大家的只剩一句:诶对面是不是开了个酒店哦?就原来那个通讯城那儿。
离川商新业不远就是赛格广场。
按周围居民的话说,就是赛格开门之后,好多原来在街面上开铺子的都搬到赛格楼上去了,太升路很多改变都是从赛格开门开始的。
在当年,赛格广场开业是一件几乎全城人都知道的大事。
哪怕现在,赛格广场也是声名远播,甚至在传说中的华强北也能拥有姓名。
毕竟还是大商业体,修的年代也不算久,赛格广场强劲的开放冷气在夏天闷热的天气里,还是能吸引了一些顾客,人气比川商好多了。
一家华为销售点门口,3、4个工作人员零散地包围着一对想来买手机的中年夫妻:“32g毕竟还是要大些,要好用些……”
如果有路过的人对他们的对话感兴趣放慢脚步,对面另一品牌门店的销售人员就会热情的大步走上前:美女,买手机哇?看一下哇!
走出赛格广场,曾经是成都最繁忙路口的太升南路忠烈祠东街十字路口。
下午3点,想象中的堵车、汽车喇叭、甚至纠纷都没有出现,甚至可以说,这个路口,此时此刻有点冷清。
一个环卫工人站在离人行道几米的街面上,不紧不慢的打扫着。
在她的斜对面,十字路口的黄金位置,一家打印店的红色店招和隔壁舞东风超市,在一堆“苹果授权维修店”、“华为售后中心”的牌子中,显得很特别。
离赛格不远的地方,太升南路手机通讯业态的老大哥——泰升通讯市场,还在正常营业。
当一个新面孔走进市场,听到声音的店主在柜台里抬起头,目光试探一下,没有回应就继续手上的事或者重新回到和身旁人的聊天之中。
他们面前是这么多年不变的翻绿玻璃展示柜,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手机,新的包装塑封还没有拆,二手的会在手机后盖上贴一个不干胶标记贴,写上型号,成色或者说一些说不清什么意思的符号。
曾经的街区霸主,如今在消费指南类APP上的排名,只在太升路数码产品类,就排到了第八名。
“赚大钱是不可能的,挣点稀饭钱,饿不死嘛!他们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又不想改变……”
在门口揽客的摩的师傅说起通讯市场的店面,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租金贵得很,最贵的肯定不止一万……这些人,一点都不晓得解读一下当下形势,做这个哪儿有出路嘛!”
越说越有兴头,师傅想了想,降低音量说了一句。
“哪些人现在还在这儿买嘛,还不就是那些周边比较偏远的,信息滞后的,以为成都只有这儿才有手机卖……结果来了都要遭烧!”
师傅说自己在太升南路附近拉客已经7、8年了,也算见证了这几年的变化:“恼火得很!”
有铺面的店主在坚守阵地的时候,在街面上打一个遮阳伞一个折叠板凳就可以做生意的流动摊贩可能更敏锐的感受到了变化,纷纷扩充业务范围——手机支架、防盗环、(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套现、信用卡套现。
通讯市场对面,一家酒店被打围了,只剩下大门上方的发光字和几颗尊贵的星星表达着曾经的气派。
也不知道这打围之后是新生还是彻底死亡。
再走过一片被移动联通承包的店招,后面就是提督街。
街口的恒大中心外沿的星巴克,瑞吉酒店和不远处的低矮的门面商铺感觉不是处在同一个时代。一个已经2019年,一个还留在2009年。
恒大广场对面,是比赛格更年轻的迅捷通讯城。
一楼外墙整片的落地玻璃提升了采光状况,从外面看起来,这个有一家瑞幸咖啡的通讯城好像和自己的前辈们不一样,紧紧得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上了二楼,营业性质的区域只剩整层楼的中心区域,靠近电梯的部分。
四周的位置被各个品牌、运营商纷纷作为客户服务中心和维修中心。
再往上看,通往三楼的楼梯已经被关停。
三楼被封住了,打围的喷绘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全城惜售”,“分秒递减、太升路的领航者”等字样。
出了迅捷,再往前走呢?
背后是辉煌了几十年、全国闻名的成都手机一条街太升南路;面前只剩面条、抄手、肥肠和血旺。
到迅捷通讯城为止,太升路昔日的繁华、手机通讯商业曾经的人气还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
但是再往附近去搜索的时候会发现,这些证据好像被刻意斩断了,没有一点痕迹。
最边缘的位置,有三家最后的手机维修店,走进去,沿海口音的老板坐在柜台后面:“买手机吗?什么型号都有。”
“换电池3分钟,换屏5分钟……”
被问到在这里开店多久的时候,老板停住了嘴里念叨的套话,模糊地回答了一句,“好多年了。”
除了生意业务相关,老板不愿意多说什么。
路边的清洁工大姐,也在这个路段干了好多年了。
“这儿本来就是个‘假口岸’,看到起离春熙路近,要不是那个时候买手机麻烦,全省都在这边进货,哪个过来嘛。现在都是网上买了,肯定就莫得人了撒?不得行了,简直不得行,看到看到都莫得人来了……”
住在这里的人开玩笑说,以前光是看楼道广告牌,就知道当年最红的是什么手机。
从张曼玉代言的第一款彩屏手机爱立信T68,到机皇诺基亚N97,到国产波导金立中兴,再到苹果三星华为。
现在呢?
挂在墙上的海报,落满了灰尘,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
曾经海报上当红的明星,渐渐已经少有人记得,年轻人都追逐着新的流量明星:“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
曾经名动中国的太升南路,渐渐已经无人问津。大家都习惯了在网上剁手,去拼多多,淘宝、京东比比价。
“太升南路那么秋,凭啥子说它是手机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