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刚刚宣布计划于本月底前往中国,特朗普便对印度实施增税,并威胁称将因其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采取更严格的制裁措施。这一系列的贸易动态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2025年8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道新的行政命令,决定对印度的进口商品征收额外25%的关税,使得总税率上升至50%。这一举措是对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行为的直接回应,标志着美国首次对一国施加二级制裁,理由是该国帮助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特朗普政府显然将印度视为有可能影响全球能源和安全格局的重要参与者,并以此作为警告其他国家的手段。
印度政府对此迅速作出了反应,声明此举是显而易见的不公正行为,并强调他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目的在于保障14亿人民的能源安全。印度方面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的国家利益,并誓言不会在采购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样,特朗普对外界表示,可能会对中国实施更进一步的制裁,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二级制裁来施加对俄罗斯的压力,让其尽快结束对乌克兰的冲突。
有趣的是,就在特朗普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印度总理莫迪也宣布了他的访问中国的计划,具体时间定在8月31日至9月1日,届时他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次访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印度而言,这次与中国的访问是莫迪自2018年以来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且恰逢自中印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第一次进行高层次的正式交流,这无疑是双边关系走向一个新方向的重要契机。此时正好是印度与美国由于关税和俄罗斯石油采购等问题关系紧张的节点,莫迪的访问更加突显了其外交上的战略平衡。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莫迪这次出访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深化中印合作,减少外部压力,尤其是来自美欧的制裁风险。同时,这是莫迪第三任期的重要外交举措,若能够推动双边关系走出僵局,或许会为长期以来的边境争端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对美国而言,华盛顿的这一举措表明,尽管希望推动俄乌停火,但却不得不为此牺牲与印度的关系,这也反映出印度并非美国的无条件盟友,因此新德里在未来的战略选择中将更加警惕。同时,这也凸显了美国国力的下滑,面对俄乌冲突及美印关税问题,他们似乎无力兼顾,只能牺牲某一方来腾出手处理另一方。
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事件相对简单。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进入了僵局,双方在利益上都难以获得重大突破,贸易协议的签订需要其中一方做出显著让步。亲眼见证了美国与欧盟、日本及韩国等国家间的贸易协议达成,原本应集中精力与中国谈判。然而,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却不仅得罪了印度,也无意中推动了莫迪的访问,使得中印关系迎来了新转机。
从战略层面看,无论是缓和中印边境局势,还是上合组织与金砖国家峰会的凝聚力加强,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前景广阔。前不久,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访问中国时,双方强调中印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成员,呼吁实现“龙象共舞”的愿景。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希望南方国家能够更多地展现真诚,少一些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