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 (CKGSB 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简称BCI) 于日前发布。
数据显示,7月BCI录得47.7,相比6月小幅下降。其中,企业销售前瞻指数本月小幅下降为51.1,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本月小幅下降为46.1。
自2011年8月至今,长江商学院李伟教授和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每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企业运营的一手数据,并进而制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的指数。指数调查对象为长江商学院历年以来校友企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至今已开展长达13年。
文 |李伟
2025年7月的“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CKGSB 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简称BCI)为47.7,与2025年6月的49.3相比有小幅下降(图表1)。
目前BCI已处于50的分水岭之下,而且给人一种动量不足的感觉。
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长江商学院BCI是由4个分指数以算术平均的方式构成,这4个分指数分别为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和企业库存前瞻指数。
这4个分指数中有3个为前瞻指数,只有融资环境指数衡量的是当下的状况。
下面我们来看2025年7月这四个分指数的表现:本月这四个分指数出现了三降一升的局面。
企业销售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下降,由上月的54.6降至了本月的51.1(图表2)。
请注意看,企业销售前瞻指数现在已逼近50的分水岭,这在我们长达十四年的调查中是不多见的。
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企业利润前瞻指数出现了微幅上升,本月的指数为44.3,上月为43.8(图表3)。
这是本月所有指数中唯一上涨的,虽然它的涨势幅度非常小,而且指数还处于50以下,但也算聊胜于无吧!
图表3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下降,本月为46.1,上个月为49.1(图表4)。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长期表现不佳,目前该指数状况不好,但并未到极端恶化的程度,这可能与政府在金融上支持企业的政策有关。
图表4
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本月的企业库存前瞻指数出现了微幅下降,本月的指数为49.4,上月该指数为49.8(图表5)。
企业库存前瞻指数本月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估计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太敢大规模增加库存。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结合其他数据来看,企业用工成本前瞻指数和总成本前瞻指数的疲软估计还是经济萎靡所致。
目前宏观经济不振,失业现象增加,薪酬涨幅变小,甚至出现负增长。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前瞻指数自然会下降。
另外,现在不只是失业现象增加,制成品和服务也出现了滞销的局面,因此总成本前瞻指数的下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表6
图表7
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目前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和中间品价格前瞻指数都还位于低位,这显示出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物价继续下调的市场压力依然巨大。
有些话我们不方便说,但目前的情况在价格上是不是有点像那个啥啥。
在物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由劳工市场供需关系来定价的薪酬增幅会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作为消费者来说,物价下跌是好事;但作为劳工来说,工薪低迷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对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来说,温和通胀都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看完成本端和价格端的指数,投资和招工前瞻指数将是下一个需要讨论的主题。
自我们开始进行调查以来,投资前瞻指数和招工前瞻指数曾长期都保持在高位,但现在这两个指数已陷入了低迷之中。
由于中国经济主要是以投资驱动的,而且投资与招工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目前的状况值得关注。
投资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下降,本月为48.9,上月为53.4(图表10);招工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下降,本月为44.5,上月是49.1(图表11)。
现在两个指数都在50以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十四年的调查中是非常少见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图表10
图表11
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大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最后,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关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就是问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在平均水平以上还是以下,或者持平。
根据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制作了企业竞争力指数,该指数越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越高。
问卷搜集的答案表明大多数样本企业在其行业中都属于佼佼者(图表12)。
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样本企业是一群相对优秀的民营中小企业。
反过来说,中国企业的整体状况应该会比我们指数反映的更差。
凯恩斯主义并非是大脑中建立的纯粹的数学模型,其不是简单的思维上的体操,它是为了对抗经济萧条而产生的解决方案。
过去BCI也曾数次出现过大幅下滑的现象,但那多数都是外部冲击造成的。当外部冲击减小的时候,BCI往往会出现V字型的反弹。
但目前的局面不一样,当下的局面更像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水温正在逐渐上升,已经让人感受到了非常不适的热度,但还未发展到不可忍耐的程度。
至于奖励过度冒险的问题,我们可以事后再来追究责任。这就像在银行爆发挤兑危机时,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风险扩散的问题,谁的责任则是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顺序不能乱。
至于具体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一起使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政策都采用。
财政政策上我们可以多发国债,用筹集的钱去投资于基础设施,例如城市的直饮水工程。货币政策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降息以对抗物价疲软的现象,切实降低企业的负担。常规的政策我们要用足,但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局面,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非常规政策,例如量化宽松。
常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很有用,但也都有自己的局限,其中一个局限就是其规模有限且很难定向实施。
量化宽松掌握在央行手中,央行拥有货币创造权,其实施经济刺激的规模是没有上限的,而且央行可以直接向特定的机构注入流动性以解决问题。
以2023年3月破产的硅谷银行为例,当时美联储就积极参与到了对其进行挽救和重整的行动中,避免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中国现在也有很多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机构陷入困难之中,例如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公司。
像万科这样的公司一旦倒闭,其对房地产和经济的打击将是巨大的,我们不能看着这样的风险爆发,但指望其他机构迅速拿出一大笔钱来救援万科又是不切实际的,能做这件事情的只有央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现在可以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出现大的风险,央行就可以迅速入场解决问题。
总之,现在中国经济就像一个受伤后正在流血的人,同时又在狭路遇到蛮不讲理的恶人——特朗普。
目前要解决的急务就是止血,这样才能一边让身体恢复,一边和恶人周旋。假如不能及时止血,那就可能送给狭路相逢的恶人机会对我们下狠手,而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