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青区津呈食品工作室里,第六代传承人王红梅正全神贯注地手把手指导面点师制作糕点。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手腕要这样转,力道要均匀,这样酥皮才能达到完美状态。”话音刚落,空气中便迅速弥漫起淡淡的黄油香气,仿佛在诉说着传统糕点的独特魅力。这家源自1762年的老字号,正以崭新的姿态,延续着两百多年的匠心传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5/092340422.gif" alt="" />
作为津呈糕点的第六代传承人,王红梅从小就沉浸在浓郁的面香之中。她回忆道:“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学做糕点,孩童时光充满了面粉的细腻和甜蜜。2014年我开始了创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祖传手艺发扬光大。”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这个始于清代的老字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成功成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2022年荣获“津门老字号”的称号,这是对津呈糕点历史底蕴和精湛技艺的高度认可。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5/092341472.gif" alt="" />
王红梅深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革新是老字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她带领团队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老顾客喜欢大块的糕点,觉得实惠又过瘾;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小巧精致的款式,方便食用和分享。这就要求我们在火候和配方上都要重新调整。”王红梅说道。2017年,团队耗时数月,反复试验调整油酥比例,终于攻克了糕点缩小的技术难题。如今,货架上既有传统的大块酥饼,让老顾客能找到熟悉的味道;也有契合现代需求的“一口酥”,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5/092342712.gif" alt="" />
除了在糕点大小上进行创新,工作室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我们推出了手工核桃酥、健康饼干等新品,还根据韩国客商的特殊需求,定制了苹果酥造型的糕点。”王红梅介绍说。此外,工作室紧跟市场潮流,开发了面包类产品,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也为津呈糕点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5/092344992.gif" alt="" />
2017年,津呈食品工作室成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从此肩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里,特殊群体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到我们这里学习糕点的听障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拿下了海河工匠奖,智力障碍学员也能把盘子刷得锃亮。”王红梅自豪地说。目前,已有部分学员留店工作,并享受社保福利,真正实现了自食其力。今年,该工作室的创业课程还入选了天津市五大特色创业课程,未来,津呈食品工作室将通过“技能+创业”模式,扶持更多人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fabua.ksxb.net/file/upload/202508/15/092345692.gif" alt="" />
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津呈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微信私域运营到国际展会亮相,从线下茶咖店到即将开业的旗舰店,津呈的销售版图持续扩张。王红梅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拓展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文化,让西青的传统美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