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走势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466.33点,涨24.42点,涨幅为0.71%;深成指收于13979.69点,涨201.02点,涨幅为1.46%;沪深300收于5110.78点,涨62.42点,涨幅为1.24%;创业板收于2815.41点,涨56.91点,涨幅为2.06%。两市成交6576.73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减少4.33%。大盘股强于小盘股。中证100上涨1.30%,上涨0.92%。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5个行业上涨。其中,钢铁、休闲服务、家用电器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3.54%、3.50%、2.14%,采掘、公用事业、银行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03%、-0.18%、-0.31%。沪市有620只个数上涨,占比40.42%,深市有1015只个数上涨,占比45.76%。非ST个股中,39只个股涨停,4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3个合约均上涨,其中,3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上涨,其中,道指上涨 ,标普500上涨1.18%;道琼斯欧洲50上涨0.35%。亚太主要市场普遍上涨,其中,恒生指数上涨1.97%,日经225指数上涨0.72%。
二、指数涨跌
1. 市场下行动能减弱
一、经济仍在高位运行
3月PMI为51.9,较上月大幅回升1.3个百分点,这一回升幅度略高于季节性,反映经济仍然在高位运行。分项来看,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以及进口均明显走强,产成品库存持续回落,显示经济在经历存货去化的过程。
从粗钢产量、商品房销售、汽车销售等高频数据来看,经济动能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回升2.7个百分点,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增速与上月大致持平,南华工业品指数高位小幅回落,整体价格水平偏强。这一量价组合反映出经济在需求层面的动能仍然偏强,短期存货去化的过程对工业品价格形成冲击。
二、通胀压力趋弱
3月以来全球工业品价格小幅回落,铁矿石、原油价格走低,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大幅缓解。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去年3月启动,至今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疫情导致的供需裂口扩大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因。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可能与存货的摆动有关,全球需求尚未出现系统性恶化,而从供应层面来看,中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资源国的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供应层面的响应需要时间,这一供需背景意味着近期大宗商品价格难以趋势向下。
展望未来两年,在疫情冲击过后,宏观供需格局或许对商品价格仍然有利。供应层面,2011年以来的大宗商品熊市使得产能出清相对彻底,疫情可能导致了部分国家、尤其新兴经济体资本存量的消失,此外全球性的碳减排正在带来商品开采和生产成本的上升。需求层面,疫情过后全球需求恢复正常,美国新一轮基建政策的落地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在边际上有助于商品需求的抬升。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趋势的确认主要取决于今年下半年相关厂商资本开支的强度。
大宗商品与农产品价格的抬升,以及美元指数的走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形势和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冲击,土耳其、俄罗斯等国采取加息的方式应对这一压力,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我国农产品、原油依赖度较低,输入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偏弱,同时资本外流压力较小,汇率整体处于升值趋势之中,这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更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恢复缓慢,核心通胀低迷,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尚需时间。
三、权益市场底部震荡
3月下旬权益市场趋于震荡。稳定板块持续走强,消费板块止跌回升,金融、周期、成长板块小幅走弱。
在经历前期急速下跌后,权益市场对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反应钝化,这表明此前市场估值过高是本轮调整的根本原因,2月初美债收益率的上行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当前海外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偏弱,考虑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年内仍将维持,美国经济基本面处于复苏的进程之中,因此年内美股趋势向下的概率较低,这使得A股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国内市场的走向将更多取决于自身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环境。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当前通胀水平、杠杆率情况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程度都不支持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收紧,这意味着市场难以进入单边的熊市。而且市场估值在经历了前期的大幅调整后,当前沪深300指数的 forward PE回到近10年75分位数左右,这一估值水平不算极端。
不过当前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偏低,盈利普遍超预期上行的概率有限,这意味着市场向上的动力可能偏弱。但经历了前期的大幅调整,市场向下的空间似乎也不足。考虑到国内市场的羊群效应和动量交易,市场可能还会在当前位置维持震荡。
美元指数的走强、以及美债收益率的上行与经济预期改善有关,美国疫苗的快速接种、疫情的控制以及刺激政策的落地共同推动美国经济加速恢复,这也使得美联储持续调高经济预期,资本市场当前正在定价这一预期。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一过程在未来一个季度仍将延续,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弱仍将延续,不过这可能更多是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短期回荡。往后看,中国相对其他经济体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仍然存在,伴随美元大周期的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将长期升值。
2. 中小盘股或也有大空间
近2个月以来,A股连续走出调整态势,各大指数表现较为悲观。但舵主发现,唯独中小盘指数表现极为抗跌,以4.10%的涨幅领涨主流市场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超12%。
其实,进入牛年,股市的风格在慢慢转换。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抱团股出现回调的走势,而一些中小盘股却受到了市场的关注,中小市值公司成为了市场“主角”。
有数据显示,3月上半月获机构调研的253家公司中,市值在5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公司有236家,占比93.28%。当中100亿元以下的公司130家,占比51.38%,这是近年没有过的比例,这也足见中小市值股票在机构心中的分量。
分析人士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经济加速上行而利率也同时加速上行的时候,投资者需要寻找高增速的标的来对冲利率上行带来的估值压力。一方面是中小公司经营弹性大,经济复苏时业绩弹性更高;另外一方面,A股中中小市值企业大量都在制造业和传统周期板块跟全球经济关联度很大。
除此之外,就是小盘股配置价值逐步提升,最近几年在抱团股节节高升的同时,一些中小盘股却呈现出单边下跌的走势,有的股价甚至还创出了历史新低。部分中小盘股的投资价值因此得以体现。在抱团股的市盈率达到70、80倍甚至数百倍的情况下,一些中小盘股的市盈率反而降到了10几倍、20几倍。因此,在抱团股瓦解的情况下,一些中小盘股受到市场的关注,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也印证了“风水轮流转”那句古话,小盘股同样也有自己的春天。
展望未来,机构纷纷表示,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已调整到趋于合理的水平,看好行业景气度处于较好位置、且是细分赛道的优质龙头企业和龙头隐形冠军。随着市场风格的逐渐分化,未来会有更多资金关注这类股票,而这类股票将有较好的潜在回报。随着一季报的逐渐披露,市场接下来在选股的方向上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中小盘股长期表现抢眼且弹性高
指数具备高成长性。相较于其它宽基指数,中证500和指数的成长性更高, 2020Q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大幅高于其它主流宽基指数。此外,指数的资产负债率也低于其它主流宽基指数。
估值处于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3月31日,中证 1000 指数市盈率 (TTM)为 39.64,市净率(LF)为 2.55,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时也处在近5年以来平均水平以下。
综上,可见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下有支撑上有空间,是个不可错过的投资标的,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免责条款: